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2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5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31.
近年来,山东省东营市按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以清洁环保、及时处理、合理利用为目标,建立了"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统一收集、集中处理、全面监管"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杜绝了病死畜禽流入市场和随意抛弃现象的发生,促进了养殖业健康发展,保障了动物卫生和畜产品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32.
本研究检测了转植酸酶-抗菌肽融合基因水稻BPL9K及其杂交组合种子的植酸酶活性。结果表明:(1) 3个转化体的植酸酶活性差异极显著(p<0.01),BPL9K-1植酸酶活性最高,平均为28.82 U/g,BPL9K-4次之,平均为25.77 U/g,BPL9K-2最低,平均为17.11 U/g;各转化体的植酸酶活性均能稳定遗传;纯合体和杂合体间植酸酶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2)植酸酶基因表达显著受遗传背景和栽培条件的影响,3个转化体盆栽的植酸酶活性均极显著高于大田(p<0.01);不同杂交组合的植酸酶活性差异显著(p<0.05),最高达到20.01 U/g,最低只有8.59 U/g。(3)常温储存6个月,BPL9K-1和BPL9K-2的植酸酶活性下降均不显著(p>0.05),但BPL9K-4的植酸酶活性均显著下降(p<0.05);常温贮存12个月,3个转化体的种子植酸酶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但仍保持较高的植酸酶活性。证明在适宜条件下BPL9K可以进行较长时间的保存。本研究结果为高植酸酶活性水稻品种培育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3.
泰安地区4个常绿阔叶绿化树种耐寒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讨常绿阔叶绿化树种耐寒性机理,为进一步扩大引种和生产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以4个常绿阔叶绿化树种为试材,观察记录越冬形态表现,测定电解质外渗率并拟合Logistic方程求LT50,研究低温对渗透调节物质、POD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低温胁迫加剧,电解质外渗率呈增加趋势,POD活性及可溶性糖表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游离脯氨酸表现出“升-降-升”的趋势。运用隶属函数法进行综合评价,这4个常绿阔叶绿化树种的耐寒性顺序为:日本女贞>蚊母树>珊瑚树>枇杷。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明确吉林省旱地土壤有效硫含量状况及其分布差异,为区域作物合理施硫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吉林省不同生态区8种主要土壤类型的232个表层(0—20 cm)土壤样品,利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有效硫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比较不同类型土壤有效硫含量差异,并建立土壤有效硫和有机质、全氮的相关关系。【结果】 吉林省旱地土壤有效硫含量为5.8—40.7 mg·kg-1,均值为18.1 mg·kg-1,所有样本中缺硫和潜在缺硫的比例分别为27.2%和20.7%。空间分布上,土壤有效硫含量总体呈自东向西逐渐下降趋势,相应的缺硫发生率自东向西逐渐上升。东、中、西三大生态区的土壤有效硫含量均值(缺硫或潜在缺硫发生率)分别为22.3 mg·kg-1(24.2%)、18.1 mg·kg-1(40.0%)和14.3 mg·kg-1(75.6%)。主要分布于东部湿润山区的白浆土、暗棕壤有效硫含量均值分别为22.1和22.0 mg·kg-1,缺硫或潜在缺硫样本分别占15.2%和28.3%;中部半湿润平原区的黑土、冲积土和草甸土有效硫含量均值分别为18.8、17.1和16.2 mg·kg-1,缺硫或潜在缺硫样本占比分别为37.9%、63.5%和55.5%;西部半干旱平原区的黑钙土、风沙土和盐碱土有效硫含量均值分别为11.9、14.0和13.9 mg·kg-1,缺硫或潜在缺硫风险较高,分别占比73.6%、73.3%和75.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吉林省旱地土壤有效硫和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均呈显著的对数相关关系,随着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全氮含量增加,土壤有效硫含量也随之提升。【结论】 吉林省旱地土壤有效硫含量在不同区域和土壤类型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硫素缺乏现象也较为普遍,47.9%的土壤样本存在缺硫或潜在缺硫问题,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风沙土、盐碱土和黑钙土缺硫风险较高,在土壤培肥和作物管理中应注重硫素的补充。  相似文献   
35.
【目的】获得抗原性好的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12L蛋白用于ASFV血清学诊断技术研究。【方法】根据GenBank ASFV参考序列(登录号:NC044959.2)合成360-12L基因,并插入pET-28a(+)载体,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28a-12L,将经测序鉴定正确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进行诱导培养,筛选最佳诱导温度,同时分析其可溶性。随后通过亲和层析纯化蛋白,并对所获得的12L重组蛋白进行SDS-PAGE分析。将获得的12L重组蛋白作为免疫原免疫BALB/c雌性小鼠,以获得鼠抗ASFV 12L蛋白的多克隆抗体,通过间接ELISA方法测定所制备的多克隆抗体效价,并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进行验证。【结果】成功构建了ASFV 12L蛋白原核表达质粒,重组菌pET-28a-12L-BL21在37℃6 h时表达量较高,主要以包涵体形式表达,可在54.7 ku处出现明显条带。间接ELISA结果显示,制备的鼠抗ASFV 12L蛋白多克隆抗体效价>1∶512 000,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  相似文献   
36.
为深入了解牛MBL-C蛋白的结构功能特点、作用机制及其结构基础,以中国荷斯坦牛的MBL-C蛋白序列为研究对象,使用多种软件工具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荷斯坦牛MBL-C蛋白由249aa构成,不稳定指数29.71,脂肪系数68.19,亲水性氨基酸占68.46%,疏水性氨基酸占31.54%,总平均亲水性-0.403,为亲水性稳定蛋白。含Sec/SPⅠ常规信号肽,无跨膜结构域,主要定位于胞外,为经典分泌蛋白。预测到23个磷酸化位点及其对应激酶,未预测到N-糖基化位点和O-糖基化位点。分别有27.71%、4.82%、51.41%、16.06%的氨基酸参与形成α-螺旋、β-转角、无规则卷曲、延伸链,获得了可信度和质量较高的三聚体三维立体结构模型。本研究可为牛MBL-C蛋白结构与功能、作用机制阐释乃至牛抗性遗传、分子育种等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衣壳蛋白E120R在病毒感染中的作用,确定与E120R蛋白互作的宿主蛋白。【方法】 将ASFV分离株CADC_HN09株E120R基因合成并克隆于pGBKT7表达载体,获得pGBKT7-E120R诱饵质粒,同时构建E120R基因截短表达质粒pGBKT7-E120R-1(1-61位氨基酸)和pGBKT7-E120R-2(62-122位氨基酸)。经毒性和自激活性检测后,通过酵母双杂交技术对骨髓巨噬细胞(BMDMs) cDNA均一化酵母文库进行初步筛选,以获得与ASFV E120R蛋白互作的蛋白。通过NCBI数据库进行序列比对并经免疫共沉淀试验验证,确定互作的宿主蛋白。筛选的宿主蛋白经webgenstal在线分析网站初步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以确定所筛选的宿主蛋白参与的生物过程与信号通路。【结果】 诱饵质粒pGBKT7-E120R-2无毒性和自激活性,可用于文库筛选。通过酵母双杂交系统从BMDMs cDNA均一化酵母文库中初步筛选到46个阳性克隆并进行回转验证,经NCBI数据库序列比对分析共获得29个宿主蛋白。免疫共沉淀试验结果显示,多聚胞嘧啶结合蛋白2(PCBP2)和干扰素刺激基因15(ISG15)均与E120R蛋白存在互作。GO功能富集分析表明,所筛选的宿主蛋白可参与代谢过程、生物调节、应激反应等生物过程;KEGG通路富集分析表明,这些宿主蛋白可参与抗原呈递、铁死亡和坏死性凋亡等多条信号通路。【结论】 ASFV E120R蛋白可与宿主免疫应答、细胞死亡等信号通路相关的多种宿主蛋白互作,为进一步研究ASFV E120R蛋白在病毒感染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8.
试验旨在研究复合益生菌抑菌效果以及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胃肠道pH和肠道菌群的影响。采用打孔法证实复合益生菌对被试5株大肠杆菌均具有抑菌效果,共培养法证实复合益生菌能够显著抑制大肠杆菌BLCC8-0102(O78)增殖;选择48头体重相近的断奶仔猪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0‰复合益生菌,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预试期3 d,正试期28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仔猪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耗料增重比、腹泻率显著降低,胃、十二指肠、空肠内容物pH显著降低,粪便中大肠杆菌数量显著降低,乳酸菌活菌数显著升高。综上,复合益生菌能够显著抑制大肠杆菌生长,显著提高断奶仔猪生长性能,改善肠道菌群平衡,降低肠道pH。  相似文献   
39.
黄土沟谷的发育演化进程研究对于发掘沟谷形成与土壤侵蚀的内在机理,指导黄土地区生态修复有深刻的指导意义。基于沟谷水平空间、气候、沟谷点线面特征选取10个沟谷发育程度量化指标,利用组合熵权RSR法优异的多因子综合性分档评价能力建立董志塬沟谷发育阶段分级评价模型,探究黄土沟谷的发育演化及分布规律。研究发现:(1)基于熵权法计算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所占权重最高为16.08%,其次为沟谷密度(15.621%),两者是判断沟谷发育程度的重要指标。(2)基于组合熵权RSR法将董志塬82条沟谷发育程度分为幼年期、青年期、壮年期和老年期,壮年期和老年期沟谷面积占比为88.48%,董志塬东部及北部发育程度较高,对于塬面侵蚀强烈。(3)沟谷发育程度与其下伏古地貌、构造地质和黄土厚度有着高度相关性。(4)模型方差一致性检验显著性水平P<0.001,线性回归拟合优度R2为0.986,评价模型表现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