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4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42篇
林业   292篇
农学   114篇
基础科学   88篇
  74篇
综合类   739篇
农作物   74篇
水产渔业   151篇
畜牧兽医   341篇
园艺   208篇
植物保护   3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81.
杂交撑绿竹引种与丰产栽培研究初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撑绿竹为优良杂交竹品系之一,具有生长快、产量高、适应性强、出笋率高和适于造纸等特点,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显著。研究表明,撑绿竹适合于湘南、湘东、湘西的大部分地区引种与丰产栽培。通过引种与扩繁,对丰富我省竹类资源,调整结构,加快竹产业化进程,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2.
以长江以南8个不同种源的1年生喜树实生苗为研究对象,采用温室土培盆栽模拟干旱环境,研究干旱对不同种源喜树苗期生长的影响,同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干旱胁迫下各种源叶片喜树碱含量,计算单株叶片喜树碱产量。结果表明:干旱胁迫限制喜树苗期的生长,不同喜树种源地径和苗高的生长以及总生物量的积累均受到抑制,不同干旱处理间和种源间喜树的地径增粗、苗高增长、总生物量及叶产量等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干旱对叶片喜树碱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且不同种源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随干旱处理程度加深,叶片喜树碱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干旱导致大部分种源的单株叶片喜树碱产量降低,仅有桂林种源和南京种源的单株叶片喜树碱产量在轻度干旱胁迫下有所升高,不同种源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轻度干旱下种源桂林的喜树碱产量最高,达到27.904mg。轻度干旱可以提高喜树苗木叶片喜树碱含量,同时种源桂林在所有受试种源中均有较高的叶片喜树碱含量和产量。  相似文献   
83.
研究不同腐烂程度毛竹蔸中的微生物菌群,结果发现细菌对数值最低为5.477,最高为7.380;真菌对数值最低为5.301,最高为6.903;放线菌对数值最低为5.740,最高为7.000;纤维素降解菌对数值最低为4.301,最高为6.477;木质素降解菌最低为4.415,最高为6.799。毛竹蔸腐烂过程中,前期各菌增长较快;中期细菌、真菌、放线菌对数值不断变化;后期菌对数值都较高;各菌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协助和竞争。了解竹林砍伐前期的竹蔸腐烂规律,可为砍伐后的竹蔸降解提供参考,同时为竹蔸微生物在种级单位上的分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4.
采用水解法提取麻竹笋干中的L-酪氨酸,研究料液比、pH值、脱色时间等因素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麻竹笋干提取L-酪氨酸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7,pH值为5.6,脱色时间60min。在此条件下,麻竹笋干提取L-酪氨酸的提取率为0.109%。  相似文献   
85.
为充分利用凹凸棒石的吸附性能,降低有机肥发酵过程中的碳氮损失,减少臭气排放,设置4个不同凹凸棒石添加量(0、5%、10%、15%),探讨凹凸棒石添加量对有机肥发酵温度、养分含量及养分损失率的影响。结果显示:相比不添加凹凸棒石的对照,添加凹凸棒石可降低堆肥发酵最高温度,延长高温持续时间,降低堆体水分损失速率; 5%凹凸棒石添加可显著降低氮素损失约10个百分点,但当其添加量超过10%时,氮素损失反而增加;添加凹凸棒石显著降低了有机质含量和损失率,且凹凸棒石添加量与有机质损失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此外,添加凹凸棒石可提高有机肥的钾素含量,但对磷素的含量和损失无显著影响。研究表明,有机肥生产工艺中,凹凸棒石的适宜添加量应为物料总质量的5%~10%。  相似文献   
86.
氮肥用量对不同穗型小麦品种穗部结实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深入了解不同氮素水平下小麦穗部籽粒发育变化规律,为小麦高产施肥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05~2006年,以大穗型小麦品种矮早8和多穗型品种周麦18为供试品种,设3个氮素水平,分别为180、2403、00 kg/hm2,研究了2种不同穗型的小麦品种籽粒结实粒数、小穗粒重、小穗单粒重在不同氮素水平下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供试品种在3个不同氮肥水平下小穗粒重、结实粒数随穗位的上升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中下部小穗粒重、结实粒数的增加幅度明显大于中上部与上部小穗;平均单粒重随氮肥水平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小穗单粒重最大的穗位低于小穗粒重最大的穗位。对于大穗型品种,小穗粒重和结实粒数表现出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而对于多穗型品种,小穗粒重表现出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小穗结实粒数的影响呈现出不明显的趋势。增施氮肥对提高大穗型品种小穗粒重、结实粒数的效应更明显。[结论]籽粒在穗部的位置决定了小麦穗部籽粒结实与物质积累的空间分布特征。这些研究结果对于量化小麦穗部籽粒产量的调控途径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7.
以红富士苹果为试材,进行了3种纸袋的套袋处理,以不套袋果实为对照,测定其葡萄糖、果糖和蔗糖的含量,研究不同纸袋对果实糖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照与套袋果蔗糖、葡萄糖、果糖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发育前期以果糖和葡萄糖积累为主,采收时,对照果实葡萄糖含量最高,套袋处理为“小林牌”袋〉“前卫牌”袋〉“彤乐牌”袋;而蔗糖含量为“小林牌”袋〉“彤乐牌”袋〉“前卫牌”袋,对照最低;套袋处理与对照果实酸性转化酶活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与蔗糖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88.
从东北三省养殖鱼类体内分离到21株嗜水气单胞菌,通过生理生化方法对该菌进行初步鉴定,然后根据已发表的嗜水气单胞菌16S rDNA基因和气溶素基因(Aer)的保守序列,设计2对引物,利用PCR方法对所分离到的21株嗜水气单胞菌以及参考株进行PCR扩增.结果表明,相对于常规的微生物生理生化检测,PCR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检出率为90.48%.本方法的建立为常规理化检测方法提供辅助手段,从而更加有效、快捷的检测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对东北三省地区水产养殖动物的疾病防治、流行病学调查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9.
采用柱层析、蛋白质免疫印迹和电泳等方法,对哲罗鲑Hucho taimen的雌性蛋白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哲罗鲑血清和卵黄中均存在雌性蛋白,其雌性蛋白的性质相同,均为糖脂磷蛋白;与血清雌性特异蛋白一样,卵黄雌性特异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也为460 000,由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37 800、84 200和10 800的3个亚基组成,等电点为5.60;卵黄雌性蛋白的兔抗血清均与哲罗鲑雌性血清发生免疫反应,不与雄性血清发生免疫反应,表明这两种蛋白均具有雌性特异性;两种蛋白的抗血清可以相互检测,表明哲罗鲑雌鱼血清中雌性蛋白与卵黄中的雌性蛋白在免疫原性上和结构上具有较高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90.
不同水温和饲料蛋白质水平对镜鲤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水温和饲料蛋白质水平对镜鲤Cyprinus specularis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中设3个温度梯度(18、22、26℃),每个温度下投喂5种含不同蛋白质水平(质量分数为29%、31%、34%、38%、40%)的饲料,共15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14尾鱼,共饲喂60 d。结果表明:镜鲤血清中的肌酐(CREA)浓度随饲养水温的升高而降低,在22、26℃下CREA浓度显著低于18℃下(P〈0.05);血清中总胆固醇(CHOL)浓度随水温的升高而升高,在22℃和26℃下CHOL浓度显著高于18℃下(P〈0.05);血清中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H)、谷草转氨酶(AST)浓度和AST/ALT在22℃下比18℃和26℃下有所降低,但无显著差异(P〉0.05)。各水温环境下,血糖(GLU)、总蛋白(TP)、球蛋白(GLB)、白蛋白(ALB)浓度随饲料中蛋白质水平的增加而升高;在18℃下,LDH浓度随蛋白质水平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其中38%蛋白质组显著高于29%蛋白质组(P〈0.05);在22℃下,CHOL浓度随蛋白质水平的增加而降低,其中40%蛋白质组显著低于其它蛋白质组(P〈0.05);在26℃下,40%蛋白质组的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显著高于31%和34%蛋白质组(P〈0.05)。这表明22℃下比18、26℃下更有利于镜鲤的营养代谢,18、22、26℃下,饲料中蛋白质的质量分数分别为38%、40%、40%时,有利于改善镜鲤血清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