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0篇
水产渔业   62篇
畜牧兽医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我国的对虾养殖在经历了1982年-1992年的快速发展阶段和1993-1994年的急剧滑坡衰退阶段之后,在各级政府和有关科研、高校、生产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近年来开始逐步走上健康持续发展,尤其是在1998年之后在华南沿海的广东、海南、广西三省引进南美白对虾养殖已步入正轨,而且发展很快,从整体发展的角度而言,我国养虾业经历了兴旺发展→衰退→复苏的过程。然而在发展的过程中已出现了不少问题,尤其是从沿海养殖地排出的废水正威胁着海洋环境,这些未处理的污水污物成为沿海海域新的污染源,给养虾业的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造成虾病死亡不断发生。经我们调查自2002年起在高密度养殖区,虾池底部不断发生死虾的情况,虾农称为“偷死病”,由于虾病而死在池底,所以称为“底死病”。最近我们在珠江三角洲及粤西的吴川、阳西的溪头等地进行现场调查,不少高位池如温棚养虾池继续发展“底死病”,而且相当严重。大多发生在高温期或秋冬,一般养殖在60-80天较易发生,发病虾多在每市斤80尾上下,每天在池底部可捞到2-3斤死虾,在对虾蜕壳期间为死亡高峰期,若不加以控制,会导致全军覆灭,由于死虾均在池底平时不易被养殖者及时察觉,所以虾农称为“偷死病”。其实这种病...  相似文献   
22.
宋盛宪 《海洋渔业》1986,8(5):229-229
珠江口水产资源增殖委员会子1986年5月8—9日在深圳市南头区召开年会,并在珠江口小铲湾首次放流中国对虾。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农牧渔业部南海区渔业指挥部,南海水产研究所、广东省水产局和珠江口沿岸的市、县水产单位的代表和渔民代表,港澳渔民也派代表考加,共计60余人。  相似文献   
23.
由珠江口水产资源增殖管理委员会主持,南海水产研究所具体实施的对虾资源增殖工作取得了进展。今年三月,深圳南头试验站育出中国对虾苗150多万尾,经一个多月的培育,体长达到6~7厘米,  相似文献   
24.
在东南沿海的海滩上,人们经常可以看到一种小小的螃蟹,虽然它们个头不大,但是从它们的名字也很特别,它就是人们俗称的招潮蟹,每当海水涨潮时,那些雄蟹个个争先恐后,总是举起它们鲜红的大蟹频频地面向大海,  相似文献   
25.
宋盛宪  卢婉娴 《海洋渔业》1993,15(5):216-218
<正> 广东养虾业在1986年全省沿海水产工作会议后发展较快,后来经过1989~1990年调整养殖面积和品种结构后,全省精粗养面积稳定在15万亩左右。随着养虾业的快速发展,高密度、集约化以及多茬养殖方式的采用,令不少养殖水域承受着超负荷的压力,  相似文献   
26.
目前,绝大多数的养殖业者已经充分认识到有益微生物在水体净化、防治水产动物疾病和促进生长等方面的作用,因此在整个无公害健康养殖过程中全方位地运用有益微生物已经变成了行业的趋势。  相似文献   
27.
虾苗的质量优劣是直接影响养虾者的切身利益,当前无论养什么虾,采用那种养殖模式,都要进行无公害建康养殖,这是今后水产养殖的唯一出路,首先是以健康的种苗为前提,养虾的虾苗必须是SPF虾苗。当然无公害健康养殖系统是整个养殖系列工程的生产与管理等构成,健康虾苗是确保养殖安全与食品安全的前提。所以每个养殖者都希望能购到最好的虾苗,[第一段]  相似文献   
28.
海底灯会     
每逢中秋佳节,人们就会观赏到节日的灯会,那“东风夜放千树”、“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跑马灯”、“荷花灯”……光辉灿烂的景观,确实令人留连忘返。但你可曾想到,在那黑漆漆的海洋世界,也有群灯闪烁的“海底水下灯会”。那么,那些群灯从何而来呢?你可知道世界上约有  相似文献   
29.
鱼,是人们爱吃的水产品.尤其当前很多人对吃肉吃鸡感到有些怕,特别是受到“禽流感“的威胁,大家都争着去买鱼.人们为什么那么喜欢吃鱼呢?鱼不仅味道鲜美,而且是老少咸宜的食品.……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