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0篇
农学   5篇
  2篇
综合类   51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6篇
园艺   24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21.
为保存野生根茎大的泽泻种质,以根茎为材料,成功地建立起泽泻无性系。结果证明:MS+BA0.3 mg/L+NH4H2PO4 50 mg/L+2,4-D 1.6~2.0 mg/L是愈伤组织诱导和继代培养的适宜培养基;MS+NAA 0.1 mg/L+AgNO3 0.5 mg/L+GA3 1.0 mg/L+BA 0.9 mg/L是愈伤组织分化培养的适宜培养基;1/2MS+IAA 0.2 mg/L+NAA 0.1 mg/L的液体培养基是泽泻不定芽生根培养的适宜培养基;在温室中试管苗易移栽成活,移植到材料原产地的试管苗生长旺盛,保持了根茎大的性状。  相似文献   
22.
为研究鸭茅原料的特性以及鸭茅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和养分含量,以结实期新鲜或晾晒鸭茅为原料,分别设对照、添加甲酸(6 mL/kg)或蔗糖(2%)处理,袋装密封青贮360 d后取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过晾晒之后,鸭茅青贮饲料的水分、乳酸含量极显著下降(P<0.01),pH值和氨态氮含量显著减少(P<0.05);添加蔗糖或甲酸能够改善鸭茅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极显著降低pH值、增加乳酸的生成量(P<0.01)。晾晒或添加剂处理对鸭茅青贮饲料常规养分的影响不显著,但硝酸盐含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23.
不同原料生物炭对铵态氮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为探讨不同原料生物炭对铵态氮吸附量及吸附机制,以花生壳、玉米秆、杨木屑和竹屑为原料,在500℃下充N_2保护热解制备生物炭,通过电镜扫面图(SEM)与傅立叶红外光谱图(FTIR)表征NH_4~+-N在生物炭表面的吸附特征,结合批量平衡吸附试验,对比研究不同原料生物炭对NH_4~+-N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吸附后生物炭表面附着颗粒或粉末物质,孔隙被填充,表面变得较为平坦。四种生物炭表面分布的-OH、-C=O、-C-O,以及花生壳生物炭与玉米秆生物炭表面的-CH_3、-CH_2、-O-参与了吸附;Langmuir方程可以较好地拟合四种生物炭对NH_4~+-N的等温吸附;吸附均在50 min内达到平衡,伪二级动力学方程均可以较好地描述生物炭对NH_4~+-N的动力学吸附过程;在溶液pH=7.00条件下,初始浓度为800 mg·L~(-1)的体系中,四种生物炭对NH_4~+-N的最大吸附量为9.5~15 mg·g~(-1),吸附能力大小为花生壳生物炭玉米秆生物炭竹屑生物炭杨木屑生物炭。研究表明,生物炭表面含氧官能团对吸附NH_4~+-N起到决定性作用,吸附为单分子层吸附,且由快速反应所控制,四种生物炭中吸附性最好的是花生壳生物炭。  相似文献   
24.
为探讨花生壳生物炭用于农田土壤改良的效果,采用盆栽试验,结合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施用不同剂量(0、0.5%、1%、2%、4%)花生壳生物炭对红壤和潮土的理化性质及温室气体排放变化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炭对潮土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较大,且两种土壤表现出不同的排放特征。总体上,潮土N_2O累积排放量显著高于红壤,与单施氮肥处理相比,随生物炭添加量的增加,潮土N_2O累积排放量显著降低,降幅达6.5%~26.6%;红壤N_2O累积排放量则随生物炭添加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与单施氮肥处理相比,红壤N_2O累积排放量增幅为14.7%~54.3%。与对照相比,施用生物炭显著增加潮土CO_2排放,其累积排放量增幅最大为25.9%;而对红壤CO_2累积排放量则没有显著影响。此外,在施用不同剂量生物炭处理下,两种土壤CH_4排放无规律性变化,CH_4排放累积量总体在0左右。与空白对照和单施氮肥处理相比,随生物炭添加量的增加,两种土壤的固碳量显著增加,潮土增加了57.1%~78.7%,红壤增加了11.2%~59.9%;同时随生物炭的施用,潮土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显著提高68.0%~76.8%,而生物炭添加量对红壤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无显著影响。分析认为,对潮土施用生物炭通过改变土壤容重、有机碳、无机氮等养分含量,显著提高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抑制供试作物生长,增强其净综合温室效应;而对红壤添加生物炭则可促进作物生长,其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无显著增加,提升土壤固碳量,具有较好的生态效应。  相似文献   
25.
养殖废弃物堆肥中抗生素和抗性基因的降解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抗生素的滥用及排放会造成细菌产生耐药性以及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 ARGs)的传播和扩散。畜禽粪便是导致环境中抗生素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本文综述了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β-内酰胺类、磺胺类和氨基糖苷类等在水土环境中广泛存在的抗生素及其环境残留水平和对动植物、微生物的影响,分析了当前利用堆肥技术降解畜禽粪便中抗生素和ARGs效果及机制的研究情况。总结得出,猪粪中抗生素残留量最高,其中四环素类残留量为1390~354 000 mg·kg^-1,磺胺类170.6~89 000 mg·kg^-1,氟喹诺酮类411.3~1 516.2 mg·kg^-1,硝基呋喃类85.1~158.1 mg·kg^-1,大环内酯类1.4~4.8 mg·kg^-1。堆肥对大部分抗生素具有好的降解效果,其中四环素类抗生素降解率为62.7%~99%,磺胺类为0~99.99%,对大环内酯类几乎可以完全降解,但是,堆肥无法降解喹诺酮类抗生素。养殖废弃物堆肥过程中,ARGs的降解情况同样因抗生素种类和堆肥方式而不同。已有的研究表明,除大环内酯类ARGs外,堆肥对其他ARGs均具有有效的降解效果,降解率为50.03%~100%。堆肥初期的优势菌门是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堆肥结束后放线菌门成为最优势菌门。初始抗生素的浓度不影响堆肥结束时微生物的群落组成。温度和pH是影响抗生素降解的最主要因素,而ARGs的降解效果主要受温度影响。  相似文献   
26.
本实验以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内源α-葡萄糖苷酶为基础,对黑曲霉菌株部分序列进行了克隆,构建了能够通过农杆菌介导法整合到黑曲霉基因组中的pSZH-10-6-agd C2表达载体。在转化黑曲霉之后检测到目的基因能够合成蛋白并分泌到细胞外的发酵液中。通过测定发酵液中的重组蛋白对底物的催化能力发现此基因在改造后仍具备酶活性,并且得出此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40℃左右,最适pH值在6左右。  相似文献   
27.
以采自四川和安徽的两株野生桑黄液体发酵所得的菌丝体和发酵液为比较分析对象,检测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发酵液和菌丝体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均较强,表现出较高的抗氧化活性;黄酮含量与抗氧化活性基本呈正相关;安徽菌株A的抗氧化活性略优于四川菌株S。  相似文献   
28.
通过在金针菇培养料中添加5种钙源和4档量,测定其pH变化、菌丝生长速度、菌丝长势和子实体产量,结果为添加1%~2%的轻质碳酸钙和添加1%~2%的贝壳粉有助于提高金针菇的产量和质量,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9.
<正>缨珞观赏海棠通过北京市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北京、河北、山东及山西等地栽种。一年生枝红褐色,嫩梢紫红色;幼叶红褐色,成熟叶浓绿色。叶片纵径约6.22厘米,横径平均为4.21厘米,叶柄长为1.64厘米,托叶长为0.62厘米,托叶宽为0.21厘米,叶面积为13.78平方厘米,叶片质量为0.35克,厚度为0.02厘米;幼叶红褐色,幼叶正面、背面绒毛中等;叶柄绒毛中等;嫩梢绒毛较多。伞房花序,花蕾紫红色,  相似文献   
30.
光合作用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并在盐碱胁迫响应中起到积极作用。前期研究将光合途径中野生大豆来源的GsPPCK1和GsPPCK3基因转入苜蓿,所获得转基因苜蓿耐碱性提高。从光合作用和有机酸积累角度探索转GsPPCK1和GsPPCK3基因苜蓿耐碱性增强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碱胁迫9 d后,叶绿素的相对含量下降,转基因株系P1-5、P3-8与未处理相比变化并不显著,分别下降了11.27%、13.30%,而非转基因株系的叶绿素含量下降了39.11%。转基因株系P1-5、P3-8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及胞间CO2浓度(Ci)在胁迫处理后也有下降趋势,但下降的幅度仅为非转基因植株下降幅度的1/2。光合途径中NADP-苹果酸脱氢酶、NADP-苹果酸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丙酮酸正磷酸二激酶、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等关键酶的酶活及有机酸(苹果酸、柠檬酸、草酰乙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含量在碱胁迫处理后均呈上升趋势,而转基因株系P1-5、P3-8 的光合酶活和4种有机酸含量与非转基因对照相比上升极显著(P<0.01)。PEPC(Medtr4g079860.1)、NADP-ME(Medtr8g014390.1)、NADP-MDH(Medtr1g043040.1)、PPDK(Medtr4g118350.1)及Rubisco(Medtr4g 021210.1)基因的表达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转基因株系中基因的表达变化较非转基因对照更为显著(P<0.01)。由此表明,在正常情况下,GsPPCK1和GsPPCK3基因的超量表达并未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但是在碱胁迫下,转基因苜蓿的光合作用受碱胁迫的抑制较小,这一过程可能与PEPC酶的激活有关。另外,光合中间产物有机酸含量的显著上升对维持细胞内pH值的稳定也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