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6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3篇
  2篇
综合类   61篇
农作物   20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26篇
园艺   1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通过对2011年7月乐清湾水产生物大规模死亡原因的调查,结果表明,江厦排涝水系的水质和底质受到严重污染,相关污染物到达了乐清湾养殖水域,污染物对水产生物存在明显毒性,排涝时搅动起来的江厦排涝水系内的底泥增强了废水的毒性,在不利的水文和气象条件下,排放的废水未能有效地被稀释、扩散,导致水产养殖生物中毒、抵抗力下降,直至死亡。  相似文献   
132.
大眼睑内翻也叫眼毛倒睫,是指眼睑缘向眼球方向内卷,可一侧或两侧眼发病,下眼睑发病较多。内翻后,睑缘的睫毛对角膜和结膜有很大刺激性,可引起流泪和结膜炎、角膜炎甚至角膜溃疡。大多是先天性的原因,后天性原因主要是由于睑结膜、睑板瘢痕性收缩所致。症状主要表现为睫毛生长不整齐,向内倾斜的睫毛刺激结膜和角  相似文献   
133.
提升农民科技素质是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的关键,当前农民整体科技素质状况堪忧,成为解决三农民问题的主要瓶颈所在。制约农民科技素质提高的因素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本文对这些因素针对性的提出了提升高农民科技素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4.
针对马铃薯晚疫病的不同发生级别开展了拔秧处理防治晚疫病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拔秧时间的延后,马铃薯的产量、大中薯率、块茎淀粉含量均有增加的趋势;所有拔秧处理与对照相比,烂薯率均有所下降,但拔秧时期不同,烂薯率和防效也不相同,当晚疫病为0~2级时,拔秧对晚疫病的防治效果较好,而达到3级以后,防病效果比较差.  相似文献   
135.
[目的]为对嵊泗贻贝食用安全进行预警提供参考。[方法]在2013~2014年6月和8月对嵊泗贻贝进行大肠杆菌数量、菌落总数、铅、镉、多氯联苯、麻痹性贝类毒素和腹泻性贝类毒素等监测。[结果]嵊泗贻贝的大肠杆菌、菌落总数、麻痹性贝类毒素、腹泻性贝类毒素符合农业部二类以上贝类生产养殖区的规定,可直接上市销售。嵊泗贻贝的铅、镉、多氯联苯符合《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2)的相关要求。[结论]嵊泗贻贝能满足使用"国家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的农产品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36.
孙秀梅 《新农业》2014,(5):40-40
犬疥螨虫病又叫癞皮病,是一种对犬危害严重的皮肤病,也是常见病、多发病,影响生长、生殖甚至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137.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工厂化养殖池中,一株硅藻在养殖中后期长期占优势,因其个体较小且细胞外壳覆盖一层硅质膜,难以用光学显微镜直接准确鉴定其分类地位。通过对该藻株进行分离纯化,利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结合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该分离藻株为微小辐环藻HY01 (Actinocyclus exiguous HY01)。藻细胞直径约为(11.4±1.0) μm,壳面上有很多小孔,光学显微镜下不可见,且壳中央的孔密度较壳边缘稀疏,壳边缘具有眼斑结构,有3~5个唇形突。以不同浓度氨氮和硝态氮为氮源培养微小辐环藻HY01,结果显示,微小辐环藻HY01均能利用氨氮和硝态氮进行生长,最适宜生长的氨氮和硝态氮浓度分别为600和882 μmol/L,但以氨氮为氮源时微小辐环藻HY01的最大细胞密度、最高比生长速率以及蛋白含量均低于以硝态氮为氮源,表明微小辐环藻HY01可能更喜欢利用硝态氮,但对较高浓度的氨氮有一定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38.
适合马铃薯晚疫病菌生长的培养基改良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引起的晚疫病是全球第一大作物病害,对马铃薯生产危害非常严重。在对该病菌的研究中确定适宜的培养基是比较关键的一环。本文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将晚疫病菌接种到黑麦与胡萝卜不同混合比例的5种培养基上,通过隔日调查的方法,比较其菌落生长直径的大小和产孢量的多少,以此作为衡量5种培养基培养效果的指标。研究结果表明:黑麦与胡萝卜的比例为1:1时,晚疫病菌的菌落生长速度最快,产孢量最多,培养效果最好。因此,可以利用这种培养基来培养马铃薯晚疫病菌,这对开展晚疫病菌的进一步研究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39.
四川省广元位于川陕甘三省结合部,素有“川北门户”之称,是连接西南西北重要的交通枢纽。全市辖7个县区、263个乡镇,幅员面积1.6万km^2,总人VI30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47万。广元农业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产品特色明显.是四川重要的农产品基地。为认真贯彻实施《食品卫生法》,切实履行食品卫生安全管理职责,  相似文献   
140.
克新14号马铃薯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利用S16-1-1-14-1-3-6-(5)做母本,A-11-1-8-(9)做父本历经9年的时间杂交选育而成,是我国育成的第一个高抗晚疫病的炸片专用马铃薯新品种.2003年2月经黑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