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7篇
水产渔业   63篇
畜牧兽医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51.
扁藻干制品在海湾扇贝育苗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贝类育苗唯一饵料单细胞藻供应不足的问题,制备扁藻干制品——扁藻粉、扁藻精,设计9组进行了海湾扇贝浮游幼虫的不同投喂效果试验,变态率72%-87%,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2.
为探究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效果,对250尾3月龄黑鲷的体质量(Y)和8个形态性状,即全长(X_1)、体长(X_2)、体高(X_3)、体宽(X_4)、头长(X_5)、躯干长(X_6)、尾柄长(X_7)、尾柄高(X_8)进行测量,并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进行了以体质量为因变量、其他形态性状为自变量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3月龄黑鲷幼鱼的8个形态性状与体质量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并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最优线性回归方程为Y=-6.347+0.389X_2+1.690X_5+0.364X_1+0.544X_6+0.555X_4+0.591X_7+0.650X_8+0.404X_3;通径分析表明,体长对体质量的直接影响最大(0.288),其他性状主要通过体高来间接影响体质量。研究表明,对黑鲷幼鱼进行选育时,除体质量外,还应结合体长和体高来进行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53.
鱼卵按黏性程度可分为黏性卵、弱黏性卵和非黏性卵3类,许多重要的经济鱼类产黏性卵,黏性鱼卵遇水后,卵膜表面黏性物质即被激活,继而产生黏性,对人工授精和孵化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黏性鱼卵的黏性特征和黏性机制,对产黏性卵的经济鱼类人工繁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黏性卵的黏性特征和黏性机制研究进展,对比了各种脱黏方法在不同...  相似文献   
54.
选用皱纹盘鲍(♀)与日本盘鲍(♂)进行杂交育种,培育生长快、色泽鲜艳、活力强、抗逆性强杂交鲍苗.从2003年4月20日进行苗种培育,当年11月份鲍苗壳长20mm以上的超过50%,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  相似文献   
55.
为研究青岛马尾藻池塘栽培生长情况,根据池塘水环境因子(水温、盐度和pH)及青岛马尾藻的生长特性,设置了青岛马尾藻单株、两株夹苗生长对比试验和青岛马尾藻中间截断夹苗栽培试验。结果显示:池塘水温在9~18℃时,青岛马尾藻生长最快;在18~21℃时,生长缓慢;21℃以上时逐渐停止生长并出现腐烂脱落。两株夹苗模式在整个试验阶段比单株夹苗模式生长情况略好,其藻体平均体长和平均湿重相比均略大(P<0.05)。截断试验显示,藻体上半部分体长生长良好,藻体下半部分几乎未增长,但却萌发出大量侧枝。研究表明:青岛马尾藻生长受水温影响较大,夹苗密度相应大一些有利于促进生长,同时印证了马尾藻是属于顶端生长的藻体,其分生组织位于藻体顶端的生理特性。  相似文献   
56.
在工厂化养鱼过程中,提高饵料利用率是—个系统工程,贯穿在养殖生产中的全过程。因此,饵料的正确使用及效果,将在工厂化养殖的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充分发挥饵料的利用率,降低使用饵料的成本,才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7.
利用26000m2(39亩)和31349m2(47亩)2个养虾池,分别移入在室内培育的菲律宾蛤仔壳顶后期幼虫和双水管稚贝各80亿粒和9.7亿粒,经土池中间培育、越冬后,共生产出2 000-3 000粒/500g幼贝7.9亿粒,成活率分别达到4.5%和4.3%。  相似文献   
58.
美国硬壳蛤为中科院海洋所从美国引进的新贝类养殖品种,在国内尚无大规模育苗与养殖.我们于2003年进行了室内规模化人工育苗与室外保苗的自选课题研究工作,通过对硬壳蛤亲贝的性腺促熟培育,了解和掌握美国硬壳蛤的性腺成熟规律.通过对受精卵的孵化和幼体的发育进行探索,初步掌握了幼体发育的一般规律,为以后进行大规模生产提供可行性借鉴.  相似文献   
59.
以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为研究对象,暴露于不同浓度HgCl2溶液35d后,转入自然海水中净化30d,检测不同时间点栉孔扇贝全组织中总汞与甲基汞含量,研究二者在栉孔扇贝组织中积累与净化情况.实验采用Kahle的双箱模型,数据处理采用两组不同动力学参数的双曲线毒性动力学模型.拟合发现,总汞和甲基汞在栉孔扇贝组织内的积累与净化规律符合双箱动力学模型;浓度低于2μg/L的汞溶液对栉孔扇贝的慢性毒性较小;各实验组暴露35d后栉孔扇贝组织中的总汞含量达到最高,暴露浓度与扇贝组织内的总汞积累量呈正比例关系.总汞在栉孔扇贝组织内的富集高峰出现在第35天,与理论点一致,而甲基汞富集高峰出现在40d后,有延迟现象;对比总汞和甲基汞在栉孔扇贝组织内的积累与净化动力学参数发现,总汞在栉孔扇贝组织内的积累因子(BCF)总体上大于甲基汞在栉孔扇贝组织内的BCF;汞与甲基汞在扇贝组织内的BCF和生物学半衰期(B1/2)与暴露液浓度均呈正相关关系;海水环境中总汞浓度低于0.064 8μg/L时,对栉孔扇贝的食品安全性无影响(以甲基汞为限量).  相似文献   
60.
斑点鳟仔、稚、幼鱼的形态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斑点鳟(Oncorhynchus mykiss)发眼卵为材料,进行了发眼卵的人工孵化及仔鱼的人工培育研究。对斑点鳟仔稚鱼的形态发育进行了系统观察,描述了各发育期的形态特征,并测定生长参数。斑点鳟早期生活史的分期如下:初孵仔鱼全长14.25±0.45 mm,体重85±5 mg,肛门未开口,营内源性营养,脊柱末端向上弯曲;10 dph开始上浮,投喂卤虫;12 dph开口摄食,开始营内外源混合性营养;14 dph鳍膜消失,各鳍独立;16dph开始投喂配合饵料;24 dph卵黄囊吸收完毕,营完全外源性营养;34 dph,体侧形成8~9个幼鲑斑;44 dph各鳍的鳍条发育健全;60 dph幼鱼外形为纺锤形,与成鱼相同。研究表明,斑点鳟早期生长发育过程中全长、肛门前长、水平眼径和头高的生长情况基本相同,0~16 dph生长速度较快,16~44 dph生长速度较慢,44 dph后生长速度再次变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