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14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8篇
  28篇
综合类   64篇
农作物   13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17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类黄酮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及脂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选择健康、体重接近21日龄商品代AA肉鸡540只 ,按照2×5试验设计方法 ,随机分为9个处理组 ,每组3个重复 ,每个重复20只 ,公母各半。1组饲喂基础日粮 ,2、3、4、5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 +5、10、20、40mg/kg山楂叶黄酮 ,6、7、8、9组饲喂基础日粮 +5、10、20、40mg/kg大豆黄酮 ,试验35天 ,观测添加山楂叶黄酮、大豆黄酮对肉仔鸡脂质代谢及内分泌的影响。结果表明 :(1)日粮添加黄酮可显著提高4~8周肉鸡饲料转化率 (P<0.01) ,4~8周添加5、10mg/kg 黄酮可显著提高饲料转化率 (P<0.01) ;山楂叶黄酮添加组鸡饲料转化率高于大豆黄酮组 (P=0.057)。从添加黄酮对肉鸡饲料转化率的影响看 ,4~8周肉鸡日粮中以添加5mg/kg 黄酮最为适宜。(2)日粮添加黄酮21天 ,各黄酮添加水平均可显著降低血清TC、TG、LDL—C水平 (P<0.05或0.01) ,显著提高HDL -C水平 (P<0.05)。其中山楂叶黄酮对TC的下降作用显著大于大豆黄酮 (P<0.05) ,山楂叶黄酮对雌肉鸡的降LDL—C作用大于公肉鸡。日粮添加黄酮35天 ,各组鸡血清T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1) ,血清HDL—C水平都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 ,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 ,而对TG、LDL—C无显著影响 (P>0.05)。从添加水平看 ,在降低TG、LDL—C水平和升高血清HDL—C方面 ,肉鸡日粮中以添加5mg  相似文献   
142.
档案袋评价在护理学硕士生课程《护理教育理论与实践》教学中的应用表明,其在改善学生学习以及促进教师发展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为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3.
通过对催芽后种核不同裂咀比率的山杏播种育苗后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山杏播种育苗出苗率与种核裂咀率成正比。裂咀率越高出苗量越多。所以只有经检验种核裂咀率达百分之百的种子,播种后才能获得全苗。  相似文献   
144.
集成"质量-格局-功能"的中国耕地整治潜力综合分区   总被引:2,自引:8,他引:2  
面向新时期耕地资源多功能综合保护的新要求,科学评价耕地整治潜力,合理确定整治分区是聚焦"新三农"、服务国土综合整治的有力抓手。该研究围绕耕地自然资源禀赋、空间格局、要素功能等3方面,构建了集成"质量-格局-功能"的耕地整治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在对全国耕地进行整治潜力综合评价的基础上,采用k-means聚类方法划定耕地整治潜力综合分区,得到以下主要研究结果:1)通过构建集成"质量-格局-功能"的耕地整治潜力评价框架,采用"一级区-二级区-三级区"3个层级的潜力分区体系,并结合"聚类区域+农业格局+整治类型"的分区方法开展耕地整治潜力综合分区,对因地制宜布局农业生产格局、差别化开展新时期国土综合整治具有积极作用;2)中国耕地资源整治潜力在质量、格局及功能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异,质量改善潜力区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海河流域和淮河流域等地区;格局优化潜力区主要集中于黄河流域、东南诸河流域、内陆河流域及长江中下游等地区;功能提升潜力区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及内陆河流域等地区;3)采用k-means空间聚类分析方法,从整治潜力视角将中国耕地资源划分为7个一级分区、38个二级分区和409个三级类型区。研究结果有利于因地制宜推进以全要素整合为核心的耕地综合整治,提高耕地资源供给服务能力及区域农业资源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145.
糯玉米鲜果穗采收后呼吸与水分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津农0802和京科糯2000鲜食糯玉米鲜果穗作为试验材料,在其适宜采收期采收后,设置鲜果穗带苞叶、鲜果穗不带苞叶分别在室温(29-32℃)、低温(4℃)条件下贮藏等4种处理。在整个贮藏过程中,依次在贮藏后的0、6、12、24、48、72、96和120h等8个时间点测定糯玉米鲜果穗的呼吸速率和籽粒含水量。结果发现:贮...  相似文献   
146.
茶叶的筛选是建立在茶叶色泽选择的感官评定指标上的一种方式,传统的茶叶筛选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但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何实施茶叶筛选的计算机视觉识别成为现阶段茶叶产业中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以计算机技术为技术,对于在RGB空间中筛选出不同类型的茶叶展开了聚类分析。通过实验最终结果发现借助于计算机技术可以有效地实现对不同种类茶叶的筛选。  相似文献   
147.
【目的】苗木质量是影响造林成活率的关键因素。研究施肥方式及施氮量对牛樟(Cinnamomum kanehirae)幼苗生长及根系发育的影响,为培育优质牛樟苗木提供技术参考。【方法】盆栽试验在温室内进行,供试材料为1年生牛樟组培苗。设置两个常规施氮处理:集中施氮200 mg/株、常规平均施氮200 mg/株;4个指数施肥处理:200、400、600和800 mg/株;以不施氮肥为对照。每次施肥间隔10天,试验共施肥10次。试验结束后,测定牛樟苗高、地径,根、茎和叶生物量,根系长度、体积和表面积,叶、茎和根的氮含量,分析不同施氮方式下牛樟苗木生长状况、根系生长参数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差异。【结果】施肥显著提升了幼苗的生长发育状况,在相同施氮水平下,与常规施肥相比,指数施肥可提高幼苗株高、地径和茎、叶生物量,增加根系长度、体积、表面积、比根长和比根表面积,提升植株氮积累量和叶、茎、根部含氮量。指数施肥方式下,随施氮量的提升,各指标都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以施氮量为400 mg/株时最优。【结论】施氮对牛樟幼苗生长具有显著影响,指数施氮方式优于常规施氮方式。指数施肥方式推荐是氮总量为400 m...  相似文献   
148.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区域生态安全格局评价手段--GAP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GAP分析是用来判别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空白、遗漏区域(“gaps”)和需要采取保护行动的地区(conservation gap),它是一种评估区域生物多样性所有成分所处保护地位、被保护程度等的科学方法。强调最大限度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先决条件是通过构建保护区网络,不仅仅考虑生物多样性最高地区,应该使本地种和生态系统都得到保护。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评价不仅要考虑生物及其生境的保护,而且,更要考虑受损生态系统和破坏景观的恢复,即不仅考虑Conservation G ap,也要考虑R estoration G ap。因而,改进GAP方法可用于生态安全格局的分析与评价,且有望成为重要的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149.
以4个柚木(Tectona grandis L.f.)无性系为研究材料,采用裂区设计,无性系为主区,6个施肥处理为副区,研究不同柚木无性系对施用不同肥料配施微量元素的响应。结果表明:3年生无性系间的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差异显著或极显著,7514无性系表现最好,分别是表现最差的7114无性系的1.25、1.32和2.03倍;3年生施肥处理间树高和单株材积差异显著或极显著,以处理1生长最好,但无性系间的生长效应大于施肥处理间增产效应,无性系选择尤为重要。3年生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无性系与施肥处理交互作用显著或极显著,不同无性系对不同肥料施用和添加微量元素反应不一,生长表现好的无性系对施肥处理的反应不敏感,而表现差的无性系对肥料反应敏感。柚木无性系造林应根据不同无性系采用不同施肥处理,以充分发挥它们的生长潜力。  相似文献   
150.
孙瑞  张明 《农业知识》2022,(7):26-27
<正>根结线虫病的病源是根结线虫。病原线虫雌雄异形,幼虫呈细长蠕虫状。由根结线虫侵染引起的线虫病害,在北方原是花生上的一种主要病害,连作田块发生重。由于早期症状易与其他病害、肥害、缺素症相类似,容易错过最佳防治时间,造成损失。在近些年的农业生产中,连作地块有所减少,花生与其他经济作物的轮作、间作技术推广较多。以蒙阴县当地为例,农民在生产上越来越多采用花生甜瓜间作和花生采后棚作甜瓜等农作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