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2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5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
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寄生虫性疾病严重影响大鲵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针对已知的大鲵寄生虫性疾病的致病病原体、疾病症状及防治措施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2.
<正>巫山布氏角蟾(Boulenophrys wushanensis)为我国特有物种,主要分布于陕西、甘肃、四川、重庆和湖北等地。2016年6月,在对陕西省楼观台实验林场进行动物资源调查时,采集到1号蟾类标本(34°N,108°22’E;海拔1 010 m),经鉴定为角蟾科(Megophryidae)布氏角蟾属(Boulenophrys)巫山布氏角蟾,经查阅相关文献[1-5],确定为陕西省内秦岭以北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13.
壶菌病,在全球化和野生动物贸易的推动下,对两栖类物种生存造成了灾难性威胁,其影响广度和深度仍在扩大。从引起壶菌病的主要致病菌——蛙壶菌、致病机理和临床症状、壶菌病出现的两种假说、壶菌病的检测与防治几个方面对壶菌病现状进行概括总结,以期为壶菌病的进一步研究及两栖动物物种多样性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掌握黄河滩中华鳖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现状,我们于2011-2017年对该保护区进行了实地考察。调查结果显示,在保护区共发现两栖爬行动物27种,隶属于4目11科27种。其中两栖动物1目4科9种,爬行动物3目7科18种。中华蟾蜍和中国林蛙为保护区两栖类中的优势种,丽斑麻蜥、堰蜓、王锦蛇、黑眉锦蛇等是保护区中爬行类的优势类群。鉴于黄河滩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的丰富度,应加强对该地区两栖爬行动物的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5.
针对愈发多发的工程建设与大鲵(Andrias davidianus)养殖之间矛盾,指明产生的主要影响,分析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振动、噪声、冲击波、水污染、粉尘等5个方面原因,为今后涉事双方减缓冲突、合理化解矛盾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大熊猫国家公园宁太分局辖区近年来无尾两栖类种群数量有所衰退。引起无尾两栖动物种群数量锐减的主要元凶-壶菌病,由蛙壶菌(Batrachochytrium dendrobatidis)引起。本研究在对大熊猫国家公园宁太管理分局辖区无尾两栖类进行物种多样性调查的基础上,对该辖区无尾两栖类蛙壶菌感染情况进行检测分析。调查显示,该辖区共无尾两栖类11种,分隶5科10属; PCR检测结果显示,本次采集到的52个样品均未出现蛙壶菌感染。由于此次样品数量有限,后期仍需长期、定期监测。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是我国的特有物种,具有极高的产业开发价值,但病毒性疾病严重危害大鲵人工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对大鲵虹彩病毒的分类地位及主要特征、大鲵虹彩病毒病的病理症状及诊断防治措施几个方面进行了简要概述,以期为大鲵病毒性疾病的深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邓清华  廖程亮  孔飞 《南方农机》2023,(22):147-150
【目的】仪表板横梁设计不合理会导致产品在试制过程中频繁出现异响问题,需要拆卸整个仪表板总成进行分析,工作量巨大,因此其设计至关重要。【方法】本研究介绍了汽车仪表板横梁的设计要点,分析了汽车仪表板横梁的作用、常用材料、定位安装策略以及主管梁和各安装支架(转向管柱安装支架、仪表板横梁下部支架、保险丝盒支架等)的结构设计参数,并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计算了横梁在20 N外力作用下的变形量。【结果】横梁的变形量为0.431 4 mm,刚度及强度满足设计要求,设计合理。【结论】本研究设计的仪表板横梁满足江西五十铃汽车有限公司的规范要求,避免了后续因横梁设计不合理导致的返工费用,可为后续车型横梁的设计提供相应参考。  相似文献   
19.
环境DNA分析技术—一种水生生物调查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掌握珍稀濒危和外来入侵物种的分布状况对于物种保护和管理十分重要。环境DNA(Environmental DNA)分析通过收集、分离和分析环境样品中的DNA来检测物种是否存在,是一种低耗、高效、高灵敏度的无损伤性物种监测新技术(e DNA)。本文综述了环境DNA技术的发展、分析方案、优势及存在的问题,主要综述了该方法在外来入侵物种足迹追踪、濒危珍稀水生生物资源调查和物种多样性分析中的研究现状,并对环境DNA分析技术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从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的细菌性、病毒性、寄生虫性及真菌性疾病着手,对疾病的病原特征、发病时间、疾病症状及现有防治技术方法等进行总结概述,并指出中草药防治和疫苗免疫为后期的主要防控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