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07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135篇
林业   206篇
农学   218篇
基础科学   242篇
  176篇
综合类   1452篇
农作物   137篇
水产渔业   121篇
畜牧兽医   845篇
园艺   181篇
植物保护   127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06篇
  2022年   102篇
  2021年   94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161篇
  2018年   170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132篇
  2015年   111篇
  2014年   266篇
  2013年   172篇
  2012年   189篇
  2011年   198篇
  2010年   141篇
  2009年   137篇
  2008年   175篇
  2007年   136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129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9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3篇
  1960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江黄颡鱼人工繁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江黄颡鱼(Pseudobagrus uachelli Richardson)的人工繁殖进行了初步试验,先用LRH-A2预备针催熟,再用1mgPG 2.5mgDOM 3.5μgLRH-A2混合催产,水温24-27℃下,效应时间为20-24h,产卵率可达97%,采用等渗液稀释磨碎的精巢,经人工授精,受精率达70%,采用塑料网片粘卵,在卵化环道内孵化,孵化率达94%,此外,对江黄颡自然繁殖的生态条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2.
为了建立观赏海藻大规模微繁技术,研究了温度和盐度对台湾锯齿藻(Prionitis formosana)和海木耳藻(Sarcodia montagneana)生长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台湾锯齿藻在35℃的条件下死亡,5~15℃藻体负生长,适宜生长温度为20~25℃;盐度为22条件下生长正常,其余盐度下均生长不良;叶绿素含量在25℃和盐度22时达到最高。海木耳藻在5℃与35℃时出现死亡,5~15℃时负生长,适宜生长温度为25~30℃;最适生长盐度为10,其余盐度下均有不同程度的生长,并且随着温度的增加生长率下降;叶绿素含量在30℃和盐度10时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93.
采用3'RACE方法对香蕉(Musa AAA Cavendish Subgroup)ACC合成酶含3'末端的cDNA进行扩增,扩增产物被克隆到pCR*2.1载体上,转化大肠杆菌DH5α,筛选到重组质粒(pACS2),并对插入片段进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3'RACE产物长1 680 bp,其中一个开放读框内的核苷酸序列编码444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包括了ACC合成酶中所应具有的7个高度保守区。同时该产物还有长269 bp的3'末端,并具有完整的Poly(A)尾(24mer)。  相似文献   
94.
针对玉米规模化种植条件下目前普遍面临的因播种及收获时间过于集中而在农事安排上颇为紧张的难题,在本团队前期试验研究与示范展示基础上,制定了规模化种植条件下不同生育期玉米品种合理搭配与布局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95.
本文在介绍新西兰《1993年公司法》关于董事义务规定的基础上指出:其特点是将原属普通法中董事义务成文化,其目的看起来是要脱离普通法,但实际上,在公司法施行中.在对有关公司法的案件处理的过程中,仍然需要靠普通法对董事的义务进一步解释和完善。  相似文献   
96.
棉花塑料穴盘轻型育苗和移栽新技术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棉花应用营养钵育苗移栽是广大南方棉区的一项主要增产技术 ,自 2 0世纪 70年代以来 ,一直在棉花生产上推广应用 ,但该项技术制钵、移栽用工多 ,劳动强度大 ,苗床管理复杂 ,在当前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大量转移的情况下 ,已不适应植棉产业发展的需要。因此棉花生产急需轻型、简化的种植方式。为此扬州大学农学院和江苏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经过四年的努力 ,成功地研究并形成了棉花塑料穴盘育苗和移栽新技术。该项技术是一项既可让棉农分散育苗 ,又可进行工厂化培育棉苗的轻型、简化种植方式。与常规营养钵育苗移栽方式相比 ,塑料穴盘育苗每公顷可节…  相似文献   
97.
为解决中国蔬菜育苗播种后人工摆放穴盘劳动强度大的难题,设计了关节式蔬菜育苗穴盘播后自动摆放机,并对机器的关键部件进行了理论分析及设计计算。确定了以关节式机械手作为摆盘执行机构,对其进行了数学建模并得到了摆盘机械手运动学方程。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Box-Behnken Design响应面优化试验设计,探求了穴盘输送高度、输送角度、输送速度3个关键参数对穴盘间距合格率、穴盘摆正率、穴盘排齐率3个评价指标的影响规律,利用Design-Expert软件对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建立了评价指标与各影响因素的数学回归模型,并进行响应面分析,得到了影响摆盘效果的3个关键参数的最佳组合为:穴盘输送速度为60 mm/s,穴盘输送角度为31°,穴盘输送高度为40 mm。并对优选出的最佳摆盘参数组合进行了试验验证分析,试验结果为:穴盘间距合格率97.6%,穴盘摆正率96.5%,穴盘排齐率95.7%,试验结果与理论预测值的误差绝对值均低于5%,表明摆盘执行机构在最佳工艺参数组合下工作平稳可靠,满足穴盘摆放技术要求。该研究可为全自动化、智能化穴盘摆放机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8.
微生物有机肥结合土壤改良剂防治烟草青枯病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盆栽试验设置了五个处理:对照(T1)、施用普通有机肥(T2)、施用SQY-7号微生物有机肥(T3)、石灰处理土壤后施用SQY-7号微生物有机肥(T4)、石灰和碳铵处理土壤后施用SQY-7号微生物有机肥(T5),用DGGE和平板计数法研究了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旨在探讨微生物有机肥及微生物有机肥结合土壤改良剂对烟草青枯病的防治效果和对烟草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连作土壤中,施用普通有机肥(T2)不仅不能防治烟草青枯病,还提高了烟草青枯病的病情指数,而施用微生物有机肥处理(T3、T4和T5)对烟草青枯病的防治效果达66.7%~87.9%;施用微生物有机肥可显著改变根际微生物区系结构:T2处理的根际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较T1处理略有增加,真菌数量则较T1处理增加了1.1倍;T3和T4处理的根际土壤细菌分别较T1处理增加了3.5倍和6.1倍,同时,放线菌数量分别增加了3.7倍和3.5倍,而真菌数量分别下降了66.2%和70.1%;T5处理的根际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较T1处理分别增加了13.6倍和5.1倍,真菌数量下降了75.0%;各处理的细菌群落多样性均较T1处理增加.初步研究表明,连作病害土壤用石灰和碳铵预处理后再施用SQY-7号微生物有机肥能有效防控烟草青枯病和减缓连作生物障碍,其作用机制主要通过改变微生物区系和降低病原菌数量实现.  相似文献   
99.
本文利用FTIR技术分别检测不同产地紫金牛及其易混淆植物的化学成分的光谱特征,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模型以及主成分载荷因子等化学计量学方法,对各样本进行鉴别,找出各测试样本化学组成的差异。结果表明:f1)两种紫金牛在3378cm^-1、2923cm^-1、1735cm^-1、1621cm^-1、1444cm^-1、1373cm^-1、1321cm^-1、1238cm^-1、1153cm^-1、1033cm^-1及776cm^-1附近均有吸收峰。(21由于融水县和永福县两地相距最近,在PCA检测模型二维散点图上,这两产地样品的距离也最近,恭城县与融水县及广西兴安县相距较远,故在散点图上的距离也较远;广西兴安县的月月红是紫金牛属植物,但不属于紫金牛种,所以,在散点图上的距离也就偏离各产地紫金牛。(3)提取PCA模型的载荷因子,分析表明,在种问比较,样品月月红中脂类、苯醌、黄酮及皂苷类成分的含量较紫金牛样品丰富。在紫金牛种内比较,广西永福县的样品香豆素、酮脂及皂苷类成分的含量比其它产地高,相反地,广西恭城药市的样本中尤其是酮脂及皂苷类成分的含量最低;但是,广西恭城县的紫金牛中香豆素、苯醌、甾醇,黄酮类等成分,较其它产地丰富。  相似文献   
100.
在黄河中游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界定研究的基础上,基于数字高程模型、卫星影像、电子地图及有关研究成果,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支持下,分析研究了窟野河、皇甫川、清水川等9条支流的特性。经过分析认为,支流内上中下游、左右岸差异较大,从支流上游向下游坡度增大,治理措施密度减小,土壤抗蚀性增大;区域内以自然侵蚀为主,侵蚀类型总体表现以水蚀为主,有部分区域为水蚀和风蚀复合侵蚀,侵蚀等级从南向北递增,治理难度相应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