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287篇 |
免费 | 62篇 |
国内免费 | 162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419篇 |
农学 | 237篇 |
基础科学 | 296篇 |
220篇 | |
综合类 | 1822篇 |
农作物 | 267篇 |
水产渔业 | 146篇 |
畜牧兽医 | 720篇 |
园艺 | 263篇 |
植物保护 | 12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0篇 |
2023年 | 94篇 |
2022年 | 96篇 |
2021年 | 145篇 |
2020年 | 93篇 |
2019年 | 123篇 |
2018年 | 161篇 |
2017年 | 83篇 |
2016年 | 113篇 |
2015年 | 110篇 |
2014年 | 213篇 |
2013年 | 173篇 |
2012年 | 231篇 |
2011年 | 228篇 |
2010年 | 193篇 |
2009年 | 191篇 |
2008年 | 175篇 |
2007年 | 177篇 |
2006年 | 181篇 |
2005年 | 198篇 |
2004年 | 156篇 |
2003年 | 160篇 |
2002年 | 154篇 |
2001年 | 121篇 |
2000年 | 98篇 |
1999年 | 63篇 |
1998年 | 73篇 |
1997年 | 50篇 |
1996年 | 55篇 |
1995年 | 72篇 |
1994年 | 47篇 |
1993年 | 51篇 |
1992年 | 40篇 |
1991年 | 55篇 |
1990年 | 36篇 |
1989年 | 42篇 |
1988年 | 35篇 |
1987年 | 34篇 |
1986年 | 30篇 |
1985年 | 24篇 |
1984年 | 26篇 |
1983年 | 23篇 |
1982年 | 11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3篇 |
1978年 | 4篇 |
1965年 | 3篇 |
1959年 | 3篇 |
1958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5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142.
藏灵菇发酵乳功能性及藏灵菇中益生菌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灵菇含多种可共生的微生物,包括乳酸链球菌、嗜酸乳杆菌、短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和啤酒酵母等益生菌。用藏灵菇发酵得到的乳制品营养丰富,有改善肠道微环境、增强机体免疫力、降胆固醇和抗癌等保健作用,因此藏灵菇一直是乳品生产中研究的热点。藏灵菇作为天然的共生菌,菌种间没有拮抗作用,但其菌相极易失衡,菌粒的回收和清洗再利用过程繁琐,限制了其在工业化生产的应用。研究藏灵菇的菌相和藏灵菇发酵乳品的功能性,探讨藏灵菇发酵乳的工业化生产方式,将有利于功能性乳品的开发。 相似文献
143.
144.
不同增殖方式来源的绿潮藻浒苔藻体生长及光合生理特性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原位状态下不同增殖方式得到的绿潮藻浒苔生物体的差异,通过原位围隔实验,分别获取漂浮浒苔释放的孢子萌发形成的藻体(ST)和浒苔自身营养增殖得到的藻体(VT),通过比较这两种浒苔的生长、光合作用和荧光参数的不同,来估测其光合生理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ST的生长速率比VT显著高出61.27%,并且ST的最大光合作用速率(Pmax)、光合效率(α)和光合活性(P/R)比VT分别显著高出25.33%、14.93%和134.69%,而呼吸作用速率和光补偿点比VT显著低了45.7%和52.2%,这表明ST与VT相比具有更大的生长优势。另外,VT的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ETR)显著高于ST,在高光下尤为显著,并且VT在高光下具有更高的非光化学猝灭(NPQ)能力,这说明浒苔通过自身营养增殖产生的藻体对高光的适应能力比其由孢子萌发形成的藻体更强。 相似文献
145.
146.
探究移栽期对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党参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区域党参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于2020年在甘肃省定西市进行党参分期移栽试验,设置3个移栽期,以传统移栽期为对照(CK,4月1日移栽),设置较传统移栽期推迟5 d(T1,4月6日移栽)和10 d(T2,4月11日移栽)处理,并对不同移栽期党参生长发育、生物量积累特征和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分枝期出现时间差异最大,T2较CK、T1分别推迟5、2 d,移栽期推迟,生长期缩短,参根进入快速生长的时间提前,起始生长势(C0)增大,T2较CK、T1分别提高24.72%和6.65%;生长渐增期持续时间随移栽期的推迟而缩短,快增期持续时间差别不大;T1处理参根平均生长速率(Va)较CK、T2分别提高3.73%、2.45%,快增期干物质积累量和生长速率均最高;地上生物量最大生长速率(MGR)表现为T2>T1>CK,T2较CK、T1分别提高17.29%、10.46%,C0和Va均最大,T2处理C0较CK、T1分别提高7.74%、10.32%,Va增幅分别为19.67%、12.30%;移栽期推迟,地上部不同生长期生长持续时间缩短,干物质积累量和积累速率增大,产量增加,CK、T1、T2处理产量分别为257.67、306.68、524.90 g/m2,T2较CK、T1分别增加104%、72%。研究结果可为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党参优质栽培,提高气候资源利用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7.
采用"籼掺粳恢恢交低世代测鉴"法选育而成的恢复系盐恢559,具有恢复力强、恢复谱广、品质优良、抗逆性好、花粉量大、制种产量高等特点,用野败型、矮败型、印水型、光温敏核不育等多个不育系与盐恢559进行配组,均表现出很强的杂种优势和优良的综合性状,育成的杂交组合特优559、汕优559、协优559、Ⅱ优559、29优559、丰优559先后通过江苏省、贵州省、安徽省或国家水稻品种审定,并相继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8.
149.
研究甲砜霉素在鸡蛋蛋清、蛋黄及全蛋中的残留消除规律.鸡蛋经碱性乙酸乙酯提取,饱和正己烷脱脂,氮吹仪吹干浓缩后用流动相溶解,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检测.测定鸡蛋蛋清、蛋黄及全蛋样品中甲砜霉素的最低检测限均为1.5 μg·kg-1(S/N=3)、最低定量限均为5 μg·kg-1(S/N=10).产蛋鸡分别按10.0、20.0和50.0 mg·kg-1·d-1给药剂量,每天1次,连续5 d内服给药后,蛋清、蛋黄及全蛋中甲砜霉素残留量呈上升趋势.休药第1天,蛋清、蛋黄及全蛋中甲砜霉素残留量均达到峰值.休药前期蛋清、蛋黄及全蛋中甲砜霉素残留消除较快,后期消除缓慢.休药6 d时,全蛋中甲砜霉素残留量均低于50μg·kg-1,蛋清中甲砜霉素残留量低于最低检测限(1.5,μg·kg-1);休药8 d时,蛋黄和全蛋中甲砜霉素残留量均低于最低检测限(1.5 ug·kg-1);甲砜霉素在蛋清、蛋黄及全蛋中的残留量与给药剂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