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篇
  3篇
综合类   49篇
农作物   26篇
水产渔业   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0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41.
小麦生长动态对穗粒结构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为扬麦14号的生产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于2005~2006年进行扬麦14号播种密度试验,使小麦形成不同的长势,研究长势与穗粒结构的关系。[结果]小麦的基本苗和总苗数、分蘖数、叶龄、株高、次生根条数、干物质积累量、抽穗期叶面积指数对穗粒结构的主要指标都有影响,影响最明显的是拔节期总苗数、越冬期单株分蘖数、冬前期和返青期叶龄、株高、冬前期和越冬期次生根条数、拔节期到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和抽穗期叶面积指数。拔节期总苗数、冬前期单株成穗数、叶龄余数、冬前期株高、越冬期次生根条数、越冬期干物质重和抽穗期单茎叶面积对小麦单产的影响较大。[结论]小麦长势影响穗粒结构,最终影响产量和品质。通过人工干预使小麦长势向着高产优质的穗粒结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2.
江苏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初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江苏农业生产重点逐渐由产量型向效益型转移,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江苏省气象局坚持"以人为本、无所不在、无微不至"的服务理念,加强与农业生产部门的合作,以市场为导向,开展了名特优产品的农业气象服务。为了进一步深化特色农业气象,江苏省气象局根据该省气候资源特点、农业生产现状、农业生产部门及农户的需求,制订切实可行的江苏特色农业气象服务技术方案。将全省分为4个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区,初步明确各区特色农业的服务方向,研制特色作物周年服务方案,形成特色农业日常服务流程,从而保证及时制作和提供针对性强、质量高的气象服务产品,提高特色农业服务水平和质量,增强农村气象防灾减灾决策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43.
[目的]通过不同小麦品种播种期种植试验,研究播种期对小麦干物质积累的影响。[方法]主要采用分期播种的方法,选择里下河地区的当家品种扬麦158、苏麦6号、宁麦9号进行种植试验。[结果]冬前期干物质积累量苏麦6号和扬麦158比较接近,宁麦9号比较低;拔节期干物质积累量苏麦6号、宁麦9号和扬麦158之间都比较接近;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宁麦9号>苏麦6号>扬麦158。[结论]综合考虑小麦干物质积累量与播期的关系,里下河地区小麦的最佳播期为10月25日左右。  相似文献   
44.
江苏省建立气象为农服务长效机制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总结经验的方法,对江苏建设经验进行系统归纳,建立气象为农服务长效机制的技术途径,根据对江苏气象部门农业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简称“两个体系”)建设实践的总结得出:(1)加强气象为农服务工作是气象部门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行动,江苏作为全国经济发达省份,“三农”工作具有自己的特色,即政府重视、投入大、效益高、管理规范.(2)主要措施是依法发展,气象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组织“两个体系”建设,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制订出台江苏省“两个体系”建设的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将“两个体系”建设内容纳入政府规划、部门计划,统筹建设,走融入式发展之路.(3)要建立“两个体系”建设和运行的长效机制,必须通过政府主导建立运行机制,部门联合建立服务体系,社会参与建立服务模式.(4)要提高农村气象综合服务能力必须实现气象管理职能向社会延伸,鼓励全民参与气象防灾减灾和为农服务工作,通过弘扬气象文化、传播气象知识,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和应用天气信息管理农业生产的水平.建立保障气象为农服务机制运行的规章和推动机制运行的机构是建立长效机制的核心,因此,要成立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管理机构,统一组织和管理为农服务工作,保障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5.
江苏省冬小麦生产潜力气候变化趋势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候变化背景下粮食安全问题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作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的冬小麦,随着气候变化其脆弱性增加,给粮食安全带来了隐患。为研究处于我国黄淮和长江冬小麦主产区的江苏省冬小麦生产潜力随气候变化的趋势,以江苏省域内气象部门观测的气象和冬小麦生育期资料为基础,利用光温经验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气候变化,以江苏冬小麦目前生产水平下的光能利用率为3%计算,江苏冬小麦单产以每年8.84 kg/hm2的速度下降,引起脆弱性增加。小麦生产潜力的减少主要发生在营养生长阶段,生殖生长阶段生产潜力略有增加,即不利于形成足穗,但利于形成大穗。因此,从栽培技术研究方向上要改变以往以分蘖成穗为主的思维,可以考虑增加基本苗,增加主茎穗比例,保障穗数年际间的相对稳定,实现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46.
基于聚类分析的江苏冬小麦农业气候区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进一步优化江苏省冬小麦种植结构,利用江苏省1961-2010年气候资料和冬小麦产量资料,通过快速聚类分析法进行气候预分区,然后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建立分区冬小麦综合气候评价模型。以综合气候评价值为指标,对冬小麦种植区进行气候区划。结果表明:江苏省冬小麦种植区可分为弱筋小麦种植区、中弱筋小麦种植过渡区、中强筋小麦种植过渡区、强筋小麦种植区4个区。基于GIS,综合考虑了气象因素和小麦生态因素的气候区划结果将更加精细、准确、指导性更强。  相似文献   
47.
暴雪天气过程对江苏农业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2008年1月25—29日江苏省内大范围的暴雪天气过程中农业损失的调查,与历史暴雪天气对农业生产影响的比较,分析了此次暴雪过程的可能影响。结果得出,此次暴雪天气过程对农业设施危害严重,棚内温度降低,引起蔬菜生育期推迟;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对成龄茶树和露天蔬菜影响不大;由于小麦正处于越冬期,此次区域性暴雪天气对提高小麦产量有利。  相似文献   
48.
通过对 10多年来啤麦苗情与单产和穗粒结构关系的计算分析 ,得出了啤麦在不同生育阶段影响单产及穗粒结构的主要苗情 ,并建立起其间的线性关系模式 ,为定量分析啤麦苗情对单产及穗粒结构的影响 ,根据可能的影响程度及时调整田间管理措施 ,为使群体结构向着高产的方向发展 ,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9.
通过试验资料分析得出:在施肥时必须考虑土壤本身的肥力结构,在碱解氮96 mg/kg,速效磷(P)8.5 mg/kg,速效钾(K)105 mg/kg,缓效钾(K)388 mg/kg的情况下,增施磷肥的增产效果不明显,增施钾肥的效果比磷肥要明显。当施肥水平为N=232.5 kg/hm2,P2O5=135 kg/hm2,K2O=135 kg/hm2时单产最高,在今后生产中对于这种土壤类型应该按这种施肥量和施肥比例施肥。  相似文献   
50.
运用数理统计、农业气象学等方法,分析水稻纵卷叶螟发生气象条件,建立预测模型,对其发生程度及时进行预测.如皋市水稻纵卷叶螟主要为迁飞性害虫,初次虫源主要来自岭南北部地区,夏季成虫随西南气流迁入.主要危害期在7月中旬后期至8月中旬之间.防治最佳期一般在稻纵卷叶螟卵孵高峰期至1龄幼虫盛期.水稻纵卷叶螟发生发展状况可以通过模型进行预测.如皋市水稻纵卷叶螟主要是由外地迁入,在本地繁育,所以,每年出现程度与中纬度大气环流活动情况有关联性,因此,需要加强其迁飞习性与大气环流关系的研究.稻纵卷叶螟发生程度主要与温度和湿度关系密切,所以,要加强其生长发育与温湿度关系的研究,以提高预测水平,为适时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