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3篇
水产渔业   1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向家坝坝下江段,随着金沙江下游梯级水电站相继蓄水运行和“十年禁渔”政策的实施,保护区干流段鱼类群落可能会发生改变。为探究“十年禁渔”前保护区干流段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基于该江段2017—2019年渔获物监测数据,对鱼类种类组成、生态类型、群落相似度、物种优势度、生物多样性以及群落结构稳定性等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本次调查共采集到鱼类134种,隶属于7目21科83属,其中长江上游特有鱼类有27种,外来物种有12种,分别占总种类数20.15%和8.96%。鱼类群落以底层、产沉性卵、杂食性鱼类为主。等级聚类分析(Cluster)和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MDS)显示,在一定的相似性水平上,保护区干流段鱼类的群落类型基本可分为3组,宜宾、泸州与合江可以聚为一组,巴南、江津分别独立成组。保护区干流优势种共有14种,其中瓦氏黄颡鱼是整个研究区域的优势种,在合江站点的优势度最高,IRI值为27.00%。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Margalef指数和Pielou指数变化范围分别为2.725~3.306、0.883~0.942、5.83...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在金沙江梯级水电站运行的影响下,长江上游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早期资源分布及补充机制,选取2017—2019年5—7月长江上游早期资源调查数据,并运用基于Tweedie分布的广义相加模型(GAM)分析影响其时空分布格局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表明, 2017—2019年鱼卵密度呈现一致的变化趋势。在空间上,距离大坝最远,流量、水温最高,透明度较低的江津江段鲢鱼卵密度最高,宜宾江段未调查到鲢鱼卵;时间上, 6月的鱼卵密度显著高于5月和7月,推测6月为长江上游鲢的繁殖盛期。广义相加模型结果显示,显著影响鲢鱼卵密度空间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流量、离坝距离、透明度和水温(P<0.05)。在水温21~23℃,流量6000~14000m3/s,透明度小于50 cm的范围内,鲢鱼卵密度分布较为集中。综合上述结果表明,金沙江梯级水电站运行下泄的低温、低流量和高透明度水严重影响了大坝附近江段的鲢自然繁殖,而随着与大坝距离的增加和沿江支流的汇入,大坝对鱼类繁殖的影响程度逐渐削弱,从而形成纵向恢复梯度。产卵量与水文指标相关分析表明,产卵量与涨水持续时间和流量涨幅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