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7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6篇
  2篇
综合类   22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3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30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唐卫红 《云南林业》2007,28(1):10-10
盈江县地处云南省西南部,全县总面积4429平方公里,有26.99万人。哇于地处北回归线附近。受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这里形成典型的南亚热带季冈气候。干湿季节分明,冬春干燥少雨,夏秋雨量集中。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光,热、水资源丰富。适宜的自然气候,优越的生态条件,为澳洲坚果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  相似文献   
62.
2009年5月-11月湘潭岳塘区5家休闲渔场采用淡水白鲳80:20成鱼池塘高效养殖模式,即在池塘养殖时主养淡水白鲳(吃食性鱼)占80%,配养鱼类(滤食性鱼)占20%,投喂全价膨化颗粒饲料为主。淡水白鲳放养时间在5月6日至10日,此时水温稳定在20℃以上。鲢、鳙鱼投放时间为4  相似文献   
63.
设施土壤修复及连作障碍克服技术的核心是根据化感作用原理,基于提高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栽培模式的创新,是国家发明专利(一种克服黄瓜连作障碍的伴生栽培方法)成果。通过“伴生”和“填闲”等栽培模式,改善土壤生态环境和小气候环境,控制病害的发生,延缓衰老,提高蔬菜产量。  相似文献   
64.
设施土壤修复及连作障碍克服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设施土壤修复及连作障碍克服技术的核心是根据化感作用原理,基于提高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栽培模式的创新,是国家发明专利(一种克服黄瓜连作障碍的伴生栽培方法)成果。通过“伴生”和“填闲”等栽培模式,改善土壤生态环境和小气候环境,控制病害的发生,延缓衰老,提高蔬菜产量。  相似文献   
65.
滑坡的成因机制及稳定性评价对工程和人类活动至关重要,在对云南省陇川县新建通用机场的勘察过程中发现中型不稳定老滑坡,该滑坡对拟建的重要工程安全性产生严重的影响。通过钻探、物探、遥感等手段对该滑坡进行详细勘察,发现海岗滑坡为该地区(半成岩地层)的典型滑坡,即以流水快速侵蚀,切入坡内,形成深大冲沟,然后以冲沟为临空面,发生第1次滑动,在后期强降雨诱发下以自然边坡为临空面发生第2次滑动。在地貌上表现为"肚大口小",似瓢状,命名为"瓢把子"滑坡。该类滑坡滑带区别于一般的土质或岩质滑坡,滑带为后部高陡、中部圆滑、前部平缓的折线型。通过FLAC3D计算分析滑坡稳定性表明,在地震作用下滑坡计算剖面最大位移量为12.3mm,与天然工况相比增大了7.32倍;降雨作用下滑坡剪应变集中区主要分布在斜坡堆积体与滑床接触带附近,剪应变增大了6.25倍,充分证明该类滑坡在降雨及地震作用下极不稳定。  相似文献   
66.
小麦残茬对连作西瓜生长及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构成是土壤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两种小麦残茬对连作西瓜生长及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阐释西瓜枯萎病与根际土壤微生物间的关系,为西瓜连作障碍和枯萎病的生态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将D123和D125两种小麦残茬粉碎后施入瓜类连作土壤中并继续栽培西瓜,采用常规方法测定西瓜蔓长、鲜重及产量,稀释平板法测定根际土壤中细菌、真菌和尖孢镰刀菌数量,通过Real-time PCR测定西瓜根际土壤中功能微生物芽孢杆菌和西瓜专化型尖孢镰刀菌数量。【结果】D123和D125两种小麦残茬的施入,促进了西瓜蔓长的伸长,并在后期显著促进了植株地上鲜重、根鲜重和全株鲜重的增加(P<0.05),且D125处理略高于D123处理;残茬处理虽然增加了西瓜单株产量,但与对照(CK)差异不显著。对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统计表明,定植第20天时,D125处理细菌数量显著高于D123处理与CK(P<0.05),D123与CK间差异不显著;定植第30天时,D125处理细菌数量显著高于CK(P<0.05),D123与CK、D125间差异均不显著。对真菌数量的研究表明,各时期均表现为D125>D123>CK,并在定植30 d时相互间差异显著(P<0.05)。对根际尖孢镰刀菌数量的研究表明,各时期均表现为D125>D123>CK,在定植30 d时,D125处理显著高于D123处理和CK(P<0.05),但D123处理和CK间差异不显著。土壤中细菌/真菌的比值随着取样时期的延长,呈下降趋势,细菌繁殖速度低于真菌繁殖速度;定植20 d时,D125处理的根际土壤中细菌/真菌的值显著高于D123处理和CK(P<0.05),D123处理与CK间差异不显著。随着西瓜植株的生长,土壤中西瓜专化型尖孢镰刀菌的数量呈增长趋势,各时期尖孢镰刀菌均表现为CK>D123>D125,在定植第20天和第40天时表现为小麦残茬处理显著降低了尖孢镰刀菌数量(P<0.05)。芽孢杆菌数据表明,各处理在定植30 d时芽孢杆菌数量均达到最高,其他时期均较低,小麦残茬的施入增加了根际土壤中芽孢杆菌数量,D125处理在各时期均表现为显著高于CK(P<0.05),D123处理在定植后20 d和30 d表现为显著高于对照(P<0.05),而D125处理在定植后20 d和40 d显著高于D123处理(P<0.05),定植后30 d时则表现为相反的结果。【结论】小麦残茬的施入,促进了西瓜生长,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繁殖,并增加有益微生物数量,减少枯萎病致病菌数量,对西瓜连作土壤有一定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67.
以7种不同科属的作物秸秆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连作10年的番茄土中添加不同的秸秆,以不添加秸秆的番茄连作土壤为对照,共8个处理。研究不同秸秆对番茄生长及土壤酶、根结线虫的影响,以期为番茄根结线虫的生态防控及克服连作障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不同作物秸秆对番茄生长产生不同影响,其中玉米和分蘖毛葱秸秆处理番茄生长势最好。添加不同作物秸秆均可增加土壤pH,同时降低了土壤EC值,有利于改善土壤环境。添加万寿菊秸秆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50 d显著高于对照。在各取样时期不同作物秸秆对土壤酶活性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30 d,万寿菊和菊芋秸秆处理的脲酶和转化酶的活性显著高于对照。40 d,玉米和万寿菊秸秆处理的转化酶和中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50 d,分蘖毛葱和大蒜秸秆处理的转化酶和中性磷酸酶活性低于对照。60 d,玉米和小麦秸秆处理中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70 d,番茄、玉米和小麦秸秆土壤转化酶活性与对照差异显著,各处理的中性磷酸酶活性差异不显著。土壤酶和有机质、pH和EC值的简单相关关系分析表明,脲酶和中性磷酸酶活性与pH呈极显著负相关,与EC值呈显著正相关,同时脲酶活性和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分蘖毛葱秸秆对番茄根结数量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综上,将一定量分蘖毛葱秸秆添加入番茄连作土中,能显著促进番茄生长,改善土壤环境,对根结线虫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68.
主要介绍了质量管理体系构成,阐述了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中的经验,以期为鉴定站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9.
土地资源是影响人类基本生活与发展的最主要的自然资源,由于土地资源具有稀缺性,人类需要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规划利用.因此,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和转变土地资源管理方式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实现土地资源利用结构合理化调整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面对土地管理的新形势和新问题,土地管理部门必须对土地信息进行及时了解、及时分析与评估、及时发布.该研究以3S技术、通信技术、云计算等为核心的技术体系和相关理论为基础,研究建立了符合土地资源专题的地理国情监测机制.  相似文献   
70.
不同栽培方式对设施黄瓜主要病害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小麦、燕麦与黄瓜伴生,毛葱、白菜、芹菜与黄瓜套作,研究了不同栽培方式对黄瓜病害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方式均显著降低了霜霉病和角斑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其中芹菜-黄瓜和白菜-黄瓜处理效果最佳,霜霉病发病率分别降低42.8%和46.4%;小麦-黄瓜,燕麦-黄瓜和毛葱-黄瓜处理白粉病的发病率分别降低了66.3%、65.2%和83.2%。毛葱-黄瓜处理显著提高了黄瓜果实维生素C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但也提高了硝酸盐的含量;白菜-黄瓜处理显著降低了果实硝酸盐的含量,芹菜-黄瓜处理显著降低了维生素C的含量。小麦-黄瓜、燕麦-黄瓜、毛葱-黄瓜和芹菜-黄瓜均显著降低了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