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3篇
  3篇
综合类   22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
姚绍波  周茜 《农技服务》2013,30(4):399-400
为了给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防治提供参考,从其病原、症状、诊断等方面介绍了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发生和流行特点,并总结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黄皮疣柄牛肝菌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黄皮疣柄牛肝茵中宏量营养成分、常量及微量元素、氨基酸组成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测定。测定结果表明:黄皮疣柄牛肝菌中蛋白质含量35.10%。脂肪1.40%。粗纤维12.53%。总糖9.33%;元素钙的含量较低为126mg/kg;氨基酸组成中谷氨酸的含量最高为3.80%。  相似文献   
13.
王继莲  李明源  周茜  张甜 《北方园艺》2021,(17):143-149
土壤盐分过高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制约了现代农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威胁生态安全.根际微生物是植物基因组的有效延伸,通过调控植物体内激素变化、诱导形成抗氧化系统、产生渗透调节物质、分泌胞外多糖、介导离子平衡等方式对其生理特性产生深刻影响,诱导植物产生胁迫应答,缓解盐逆境损伤.而植物通过降低土壤耕层盐度、积累养分、降低根际pH等系列生理过程,也对根际微生物产生一定微生态效应.为更好地从根际微生态角度解答植物耐盐胁迫的生理与分子机制,充分挖掘和利用根际功能微生物,该研究从植物对根际微生物的影响、根际微生物提高植物的耐盐机理2个方面系统阐述了二者的互作关系,并展望了今后开展植物耐盐性研究和利用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半滑舌鳎是我国九大海水养殖鱼类之一,入选国家海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因其肉质细腻、味道鲜美,极受消费者欢迎,市场价值很高。在半滑舌鳎养殖业蓬勃发展过程中,种质退化、抗病力下降和疾病频发等问题相继出现,制约了养殖产业的发展。为改善半滑舌鳎种质资源现状,我们针对生长和抗病性状开展了连续四代家系选育,并从第三代选育开始,利用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估算半滑舌鳎抗哈维氏弧菌的基因组估计育种值,提高抗病性状的选育效率,于2018年分别筛选出一批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的家系。随后,利用这些抗病速生家系进行大规模苗种繁育,并在山东、河北和天津等地进行了连续两年的生产性对比试验。2021年,半滑舌鳎速生抗病新品种通过了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命名为“鳎优1号”。与未经选育的半滑舌鳎相比,“鳎优1号”新品种抗哈维氏弧菌感染能力提高30.9%,18月龄鱼的体重平均提高17.7%,养殖成活率平均提高15.7%。此外,“鳎优1号”苗种的生理雌鱼比例高达40%左右。半滑舌鳎新品种“鳎优1号”的成功培育为水产养殖种业增添了良种,推动了半滑舌鳎分子育种技术的发展,为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在水产良种培育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对五龙鹅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催乳素(PRL)和促卵泡激素β亚基(FSHβ)基因进行多态性检测,并分析其与产蛋性状的关系.选产蛋高峰期五龙鹅100只,采取个体圈养方式饲养,记录个体产蛋量.结果显示,FSHβ外显子3存在1个SNP位点产生3种基因型AA、AB、BB,产蛋量呈现AA型>AB型>BB型趋势;PRL内含子2上存在1个SNP位点产生3种基因型CC、CD、DD.CC型、CD型、DD型的开产日龄、开产蛋重、平均蛋重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CD型、DD型的产蛋总量显著高于CC型(P<0.05);GnRH基因5′端调控区存在1个SNP位点产生2种基因型EE、EF型,EF型的开产日龄、开产蛋重、平均蛋重都要高于EE型,但是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EE型的产蛋总量显著高于EF型(P<0.05).  相似文献   
16.
选用288只1日龄AA肉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重复12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于基础日粮中添加1、2、4 mg/kg地克珠利,试验期49 d.结果表明,基础日粮中添加1~4 mg/kg地克珠利对肉鸡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均无显著影响(P>0.05);1 mg/kg地克珠利组肉鸡免疫器官指数、新城疫抗体效价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转化率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2、4 mg/kg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转化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4mg/kg组肉鸡于28日龄免疫器官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新城疫抗体效价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肉鸡血清淀粉酶活性,2、4 mg/kg组于28、35(停药0d)、42日龄(停药7d)显著低于对照组和1 mg/kg组(P<0.05或P<0.01);3个试验组血清总蛋白含量于28、35(停药0d)、42日龄(停药7d)均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高于对照组;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2、4 mg/kg组于28日龄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高于对照组和1 mg/kg组;4 mg/kg组于35日龄(停药0d)和42日龄(停药7d)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其他2个试验组(P<0.05或P<0.01);血清葡萄糖含量各组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49日龄(停药14 d)各组间上述血清生化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相关分析表明,血清总蛋白含量和葡萄糖含量与平均日增重间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与平均日增重间存在着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1).  相似文献   
17.
3种不同种子处理方法对水稻发芽及幼苗素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内采用滤纸法,研究种子包衣后浸种、浸种后种子包衣和催芽后种子包衣3种不同的处理方式对稻花香、天优华占和保丰3个水稻品种发芽率及幼苗素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所测试的浓度范围内,分别采用3种不同的处理方式,每个水稻品种的发芽率均随着噻虫嗪·苯醚甲环唑23%悬浮种衣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且随着悬浮种衣剂用量的增加水稻病苗率降低;同一用量条件下,3个水稻品种发芽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催芽后种子包衣>种子包衣后浸种>浸种后种子包衣.病斑率由小到大依次为:催芽后种子包衣>种子包衣后浸种>浸种后种子包衣.这表明噻虫嗪·苯醚甲环唑23%悬浮种衣剂可以明显抑制水稻种子携带的病原菌;随着种衣剂用量的增加水稻幼苗的根数、主根长和株高增加.对天优华占、稻花香和保丰3个水稻品种幼苗素质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催芽后种子包衣>种子包衣后浸种>浸种后种子包衣.这表明:水稻种子处理方法对水稻幼苗素质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利用汶川近10年泥石流事件和对应的降雨资料,研究各个降雨因子(降雨强度I、降雨历时D、当次降雨量R、前期降雨量R2)与泥石流灾害之间的关系,建立I-D、I-R、R-R2回归模型,并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当次降雨量和降雨强度(I-R)更适宜作为预报指标,北部的雨强I超过10 mm/h,降雨量R超过20 mm时,发生泥石...  相似文献   
19.
以赤桉组培苗为材料,通过PCR扩增eca-miRn33前体基因序列,结合5′RLM-RACE和烟草瞬时表达分析其对靶基因EcaICE1的剪切特征,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叶片和茎干中eca-miRn33与靶基因EcaICE1在低温胁迫下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赤桉eca-miRn33前体基因序列全长60 bp,可形成典型的发卡结构,eca-miRn33成熟序列位于其前体的5′端;5′RLM-RACE和农杆菌介导的烟草瞬时表达试验结果表明eca-miRn33可靶向剪切EcaICE1;eca-miRn33表达量与EcaICE1表达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克隆得到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精氨酸酶Ⅱ基因(ArginaseⅡ,Arg-Ⅱ)全长cDNA序列,并检测了Arg-Ⅱ在牙鲆免疫组织和细菌感染过程中的时空表达模式。结果显示,Arg-Ⅱ基因cDNA全长1882 bp,包含1050 bp开放阅读框,编码349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为38.02 kDa,等电点为6.42)。Arg-Ⅱ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具有典型的精氨酸酶结构特征,推测与哺乳动物中的功能类似。系统进化分析显示,鱼类Arg-Ⅱ基因合成一簇,其中,Arg-Ⅱ基因与鲈鱼(Lates calcarifer)相关度最高(93%)。实时荧光定量结果显示,Arg-Ⅱ基因在健康牙鲆的肝、脾和鳃等免疫组织中有较高表达。进一步研究发现,经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感染的牙鲆成鱼中,主要免疫组织中Arg-ⅡmRNA的表达量在细菌感染后6~12 h显著上调,随后表达量恢复正常。离体培养的牙鲆巨噬细胞经迟缓爱德华氏菌感染后,Arg-Ⅱ基因也呈显著上调模式。因此,本研究结果表明,Arg-Ⅱ基因参与牙鲆响应迟缓爱德华氏菌感染的免疫过程,揭示Arg-Ⅱ基因可能在牙鲆抗病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