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6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6篇
水产渔业   15篇
畜牧兽医   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史氏鲟鱼特种水产养殖的新品种,其国内外市场前景看好。史氏鲟仔、稚鱼的培育成活率很低,平均仅20%,是影响史氏鲟养殖发展的重要因素。没有合适的开口饵料和病害发生是造成仔、稚鱼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解决好开口饵料的问题,及时控制仔、稚鱼病害发生,可以提高其培育成活率。  相似文献   
32.
<正>河蟹为杂食性动物,喜欢在水质清浅、水草茂盛的江河湖泊中栖息生长。河蟹池塘养殖,一般春季投放扣蟹,9月开始回捕,在几个月的养殖周期中,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管理重点。高温期是河蟹病害高发期,本文将该时期的管理重点划分为底质改良、水质调控、水中生物群落的管理及其他日常管理4个方面,并以此为基础介绍了养殖过  相似文献   
33.
<正>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俗称河蟹(以下简称河蟹),河蟹颤抖病是对其养殖危害最大的重大流行病,自从1994年发现以来,每年都是各地的河蟹养殖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尽管近年来河蟹颤抖病发生有减缓趋势,但局部地区仍有大面积暴发,死亡率仍可高达50%以上,给河蟹养殖造成巨大损失。经过多年的系列研究,已证实螺原体是引发河蟹颤抖病的主要病原,该病原也是水产新型病原,已经被国际上正式命名为  相似文献   
34.
中华绒螯蟹颤抖病药物治疗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水产常用清塘剂、杀菌驱虫药、消毒剂、中草药及自配药物克螺威1号(SI-1)对中华绒螯蟹颤抖病病原螺原体进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螺原体对生石灰、茶籽饼、敌杀死、硫酸铜、硫酸锌、次氯酸钙、三氯异氰脲酸、二氧化氯、溴氯海因、二溴海因、高锰酸钾、五倍子、黄连、黄柏及自配药物克螺威1号具有不同程度的敏感性。通过最小杀菌浓度(MBC)比较,螺原体对清塘剂茶籽饼、杀菌驱虫药硫酸铜、消毒剂次氯酸钙、中草药黄连、自配药物克螺威1号更为敏感,其中克螺威1号为最敏感药物,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 IC)为0.16 mg/L,MBC为2.5 mg/L。对克螺威1号进行急性毒性试验和颤抖病治疗试验表明,克螺威1号的96 h LD50为1106.62 mg/kg,安全使用量为110.66 mg/kg。用其治疗人工诱发颤抖病的中华绒螯蟹,克螺威1号具有显著效果(P<0.05),随后在10个被确诊为螺原体引发中华绒螯蟹颤抖病的养殖场进行药物治疗试验,在6个养殖场治疗有效,而在其他4个养殖场治疗无效,治疗试验效果不一,用克螺威1号治疗中华绒螯蟹颤抖病具有较好的前景,但仍需进一步做大面积长期临床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