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27篇
水产渔业   100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21.
本文以虾壳为原料探讨了甲壳素、壳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试验中利用稀氢氧化钠溶液除去虾壳中的粗蛋白质,稀盐酸溶液除去虾壳中的灰分,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出制备甲壳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先用5.0%氢氧化钠溶液脱粗蛋白质,处理时间5h,然后用5.0%盐酸溶液脱灰分,处理时间3h,循环处理直至加酸无气泡产生,甲壳素得率为6.0%,色泽白度为50.3,灰分为2.0%。通过正交试验探讨出甲壳素脱乙酰制备壳聚糖的最佳条件为:氢氧化钠溶液浓度50%,温度90℃,时间12h,料液比1∶70。壳聚糖脱乙酰度(D.D%)为84.8%,粘度(浓度1%)为38.3mPa.s。  相似文献   
122.
2005年4月至2007年12月,在漳州市漳浦县马坪镇杨美水库淡水网箱养殖基地,进行斑点叉尾鮰无公害养成及示范推广试验.养殖期间,根据农业部无公害食品斑点叉尾鮰相关标准,分别经福建省渔业环境监测站及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进行环境检测,认定了斑点叉尾鮰无公害养殖产地.养殖产品分别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农业部渔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厦门)、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检验,认定为无公害产品.形成规范化的斑点叉尾鮰无公害养殖模式,并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23.
建立了水产品中硫酸粘菌素(CS)、杆菌肽(BTC)及维吉尼霉素M1(VBGMM1)3种多肽类抗生素残留量检测的HPLC-MS/MS法。样品经水溶液[V(甲醇)∶V(0.1%甲酸水溶液)=2∶5]提取,4%三氯乙酸乙腈除蛋白,乙腈饱和正己烷除脂,过OASIS HLB(60 mg)小柱净化后,利用HPLC-MS/MS法,以选择反应监测模式检测,外标法进行定量分析。CS和BTC在0.01~10.00 mg.L-1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VGMM1在0.002~2.000 mg.L-1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R2均大于0.995;3种多肽类抗生素的检出限分别为CS 10μg.kg-1、BTC 10μg.kg-1、VGMM12μg.kg-1,定量限分别为20μg.kg-1、20μg.kg-1和4μg.kg-1;选择3个不同浓度水平做加标回收,平均回收率在72.3%~103.9%,相对标准偏差为1.10%~10.92%。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准确性高、灵敏度高和重现性好等优点,可为检测水产品中这3种药物的残留提供相关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4.
水产品中镉的形态分析及其危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镉是生物体非必需的微量有害元素之一。近年来,随着工业污染加剧,造成水生动物体内镉超标。镉残留时间长,能蓄积,可沿食物链转移,从而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水产品中的镉形态复杂,本文就镉污染来源、存在形态及不同形态对水产动物危害和其检测手段等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5.
蜈蚣藻多糖纯化及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热水浸提法提取蜈蚣藻多糖,通过对超氧阴离子(·O2-)、羟基自由基(·OH)清除效果的研究,评价了蜈蚣藻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以及对蛋白脱除率和多糖损失率的分析,比较了TCA法和Sevage法脱蛋白的效果,利用Sephadex G-150柱纯化蜈蚣藻多糖,并分析了其部分理化性质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结果表明,蜈蚣藻多糖对·OH清除率的IC50为4.62 mg/mL,对·O2-清除率的IC50为0.62mg/mL,具有体外抗氧化效果;Sevage法脱蛋白效果优于TCA法,蛋白脱除率达85.55%,多糖损失率为15.93%;蜈蚣藻多糖是一种以多糖为主、含有糖蛋白的复合物,其相对分子量的分布范围在3.5×105 ~1.2 ×105 Da.  相似文献   
126.
即食海参加工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工艺加工的海参干制品烹调时需要水发,本试验拟解决由于干制品给食用带来的不便,以冷鲜海参作为研发对象,从原料的特性和功能入手,利用海参特殊的营养结构和组分等特点,采用了科学合理的加工技术,对传统的海参加工方法进行了全面的技术改造,通过正交试验对焖煮、浸渍等关键技术的探讨,成功的研制出即食海参间断式加热焖制工艺,且焖制水温为90℃、焖制时间为4 h、循环次数为3次,加工的成品即食海参不但肉质富有弹性、色泽较好、风味独特,而且最大程度地减少了营养成分损失。  相似文献   
127.
鱿鱼肝油微胶囊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采用鱿鱼肝油为芯材,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为主要壁材,以壁材比例、乳液浓度、油脂添加量、喷雾进风温度等为单因素进行微胶囊化工艺研究,并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鱿鱼肝油微胶囊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以微胶囊包埋率为响应值,壁材比例、乳液浓度及进风温度为响应因子,建立回归模型,该模型能够较好预测鱿鱼肝油微胶囊化效果;并得到最优工艺参数为:壁材比例(HI-CAP100∶环糊精)92∶23,乳液浓度21%,喷雾进风温度171℃,微胶囊包埋率为94.09%。  相似文献   
128.
海藻降血压肽的作用机制与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藻是我国重要的海洋生物资源,因其含有丰富的活性物质成分而成为开发海洋药物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来源于海藻中的降血压肽,安全无毒、无副作用,对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具有良好的效果.本文在介绍海藻中的降血压活性成分和降血压肽的作用机制的基础上,综述了海藻降血压肽的研究进展及其制备过程,并提出其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9.
阿维菌素在鲈鱼肌肉组织中的残留与消除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实际养殖过程中使用阿维菌素药物后,鲈(Lateolabrax japonicus)对阿维菌素的蓄积及消除规律,以指导阿维菌素药物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以毒性试验为基础,在确定96 h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后,以0.25倍LC50,即指导用药量,质量浓度为4 ng·mL-1,结合实际养殖用药情况,药浴72 h后换水,观察阿维菌素在鲈鱼肌肉组织中的残留与消除规律。文章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鲈鱼中阿维菌素残留量的方法,并以此法测定鲈鱼肌肉组织中阿维菌素的质量浓度。结果表明,随着药浴时间的延长,鲈鱼肌肉组织中的阿维菌素质量分数逐步增加,在药浴结束时达到峰值8.767μg·kg-1,随后阿维菌素在体内的残留量随消除试验的进行逐渐下降,至第528小时降至检测限以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