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2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以磷酸氢钙(DCP)为参照物,以断奶仔猪生长性能、饲粮消化率、血清和骨骼指标为对象,评价饲用高水溶性磷酸一二钙(MDCP)的相对生物学利用率。试验采用2×5因子随机试验设计,选择432头4~5周龄、体重相近的杜×长×大杂交断奶仔猪为试验动物,随机分为9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猪。每种磷酸盐设5个磷添加水平,分别为0、0.05%、0.10%、0.15%、0.20%,共9个处理(0添加组共用)。试验预试期3 d,正试期35 d。结果表明:1)仔猪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及死亡率等指标在磷源和磷添加水平之间均不存在显著交互作用(P0.05)。试验第15~35天,MDCP组仔猪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DCP组(P0.05);试验第15~35天和第1~35天,随着饲粮磷水平的提高,仔猪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均显著增加(P0.05),但饲料转化率无显著变化(P0.05)。2)不同磷酸盐和磷添加水平之间对仔猪饲粮干物质、钙和磷的表观消化率均无显著交互作用(P0.05)。MDCP组饲粮钙和磷的表观消化率均显著高于DCP组(P0.05);0.10%、0.15%和0.20%无机磷添加组钙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0添加组(P0.05)。以磷酸盐中磷的表观消化率、真消化率为指标建立回归方程,根据斜率比计算出MDCP相对于DCP的生物学利用率均为120%。3)试验第14天和第35天时,不同磷源和磷添加水平对仔猪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均无显著影响(P0.05),也无显著交互作用(P0.05)。试验第14天时,血清磷、钙和甲状旁腺素(PTH)含量在不同磷源和磷添加水平之间存在显著交互作用(P0.05),但试验第35天时不存在显著交互作用(P0.05)。试验第14天时,M DCP组血清钙含量显著高于DCP组(P0.05),M DCP组血清降钙素(CT)含量显著低于DCP组(P0.05)。试验第14天和第35天时血清CT含量在不同磷酸盐和不同磷添加水平之间无显著交互作用(P0.05)。血清钙、磷和PTH含量与磷添加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P0.05)。以血清钙、磷和PTH含量为指标建立回归方程,根据回归方程斜率比计算出MDCP相对于DCP的生物学利用率分别为96%、102%和115%,平均值为104%。4)不同磷酸盐和不同无机磷添加水平对仔猪股骨、胫骨和掌骨的骨骼断裂强度均无显著影响(P0.05),也无显著交互作用(P0.05)。股骨灰分与磷添加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P0.05)。以股骨灰分含量为指标,根据回归方程斜率比计算出MDCP相对于DCP的生物学利用率为255%。综上所述,以试剂级DCP的生物学利用率为100%,以磷酸盐中磷的表观消化率和真消化率为指标,MDCP的相对生物学利用率均为120%;设定血清指标和股骨灰分含量为指标,MDCP的相对生物学利用率分别为104%和255%。  相似文献   
2.
旨在研究饲粮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对21~60日龄湖羊羔羊生长、消化性能和血清指标的影响。本研究采用两因素两水平试验设计,选取64只17日龄体重相近、健康的湖羊羔羊,随机分为高能高蛋白(HE-HP)、高能低蛋白(HE-LP)、低能高蛋白(LE-HP)、低能低蛋白(LE-LP)4组,每组4个重复,每重复4只羊。试验预试期3d,21日龄起所有羔羊断母乳,饲喂代乳粉、补饲开食料。正试期40d。每天记录羔羊采食量,每隔20d晨饲前称重、颈静脉采血测定血清指标;31~40和51~60日龄期间采用全收粪法进行消化试验。结果表明:1)饲粮能量与蛋白水平对羔羊生长性能无显著交互作用(P>0.05),但羔羊日增重与饲料转化效率均随饲粮能量或蛋白质水平的降低而显著降低(P<0.05)。2)饲粮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对羔羊31~40日龄干物质和总能消化率存在显著交互作用(P<0.05),表现为饲喂高能量饲粮时羔羊对饲粮干物质和和总能消化率随蛋白质水平的降低而显著降低(P<0.05)。3)40日龄羔羊血清葡萄糖含量随能量水平降低而显著降低(P<0.05);60日龄时,降低蛋白质水平显著降低了羔羊血清尿素氮含量(P<0.05)、提高了血清生长激素含量(P<0.05),降低饲粮能量水平显著提高了血清尿素氮和三酰甘油含量(P<0.05)。综上所述,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对21~60日龄羔羊生长性能有显著影响,适当的能量和蛋白水平能够改善羔羊生长和消化性能。  相似文献   
3.
选择体况健康、体质量(255±16.3) kg的安本杂牛×湘西黄牛28头,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随机分为2组,每组14个重复。低精料组(LCD)饲喂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NFC)/中性洗涤纤维(NDF)比值为1.11的低精料饲粮,高精料组(HCD)饲喂NFC/NDF比值为4.05的高精料饲粮,预饲期15 d,正试期85 d。结果显示:(1)肉牛肌肉中共检测出17种氨基酸,鲜味氨基酸中的天冬氨酸、谷氨酸、异亮氨酸,甜味氨基酸中的苏氨酸、丝氨酸、赖氨酸,芳香族类氨基酸苯丙氨酸和酪氨酸,HCD组均高于LCD组(P<0.05),且HCD组中总氨基酸的含量比LCD组高出15.38%(P<0.05);(2)HCD组肌肉中IGF-1、S6K1、BCKDHA、BCAT、FOXO1和SLC38A2 mRNA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3)HCD组p-mTOR、p-4EBP1、p-FOXO3A和S6K1蛋白表达量高于LCD组(P<0.01),2组间mTOR、4EBP1和p-S6K1的蛋白表达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HCD组FOXO3A蛋白表达量显著低于LCD...  相似文献   
4.
旨在探究一种简便高效的绵羊精原干细胞(SSCs)分离纯化方法,为后续研究SSCs奠定基础。本实验采用两步酶消化法对4月龄的绵羊睾丸进行消化处理,获得单细胞悬液。将睾丸细胞接种于0.2%的明胶预处理培养皿中,根据各细胞贴壁能力和速度的不同将SSCs纯化,并在纯化后用SSCs特异标记分子PLZF进行免疫荧光鉴定。结果表明,经免疫荧光染色得出存在PLZF阳性信号。这说明采用两步酶消化和差异贴壁法可以得到纯度较高的SSCs。  相似文献   
5.
正三疣梭子蟹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主要海水蟹类养殖品种,近些年随着三疣梭子蟹人工土池育苗技术的突破以及用人工繁育苗种养殖的成功,养殖规模得到快速发展,但总体的养殖模式和技术还相对落后,从蟹苗到成蟹养殖成活率只有5%~10%,平均亩产不到40千克。调查发现,三疣梭子蟹成活率低下的因素除了苗种质量、饲料投喂、病  相似文献   
6.
瘤胃上皮细胞增殖和物质转运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瘤胃作为反刍动物特有的消化器官,对饲粮营养消化利用具有重要作用。近50年来,人们对瘤胃上皮细胞发育和物质转运做了大量研究,重点聚焦于瘤胃上皮细胞增殖分子机制及相关转运蛋白调控通路的探索,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和表皮生长因子(EGF)参与调控葡萄糖的转运,钠氢交换蛋白(NHE)、单羧酸转运载体(MCTs)和G蛋白偶联受体(GPR)参与瘤胃上皮细胞短链脂肪酸(SCFA)的转运等。尽管如此,我们对于瘤胃发育的内在机制了解非常有限,本文针对反刍动物瘤胃上皮细胞增殖和物质转运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对于进一步理解瘤胃上皮细胞发育过程及建立最佳的反刍动物营养供给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木薯渣对羔羊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血清指标及瘤胃发酵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3~4月龄、体重相近、健康状况良好的断奶湖羊羔羊96只,采用单因素随机分组设计方法,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分别在饲粮中添加0(对照)、5%、10%、20%的木薯渣,配制成等能等氮的4种饲粮。预试期10 d,正试期45 d。结果表明:1)饲粮添加不同比例木薯渣对羔羊的终末体重、平均日采食量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均无显著性影响(P0.05),但随着木薯渣添加比例的升高,平均日增重、料重比呈一次线性升高和降低(P0.05)。2)随木薯渣添加比例的升高,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呈先降低再升高的二次曲线变化(P=0.007),对照组最高;血清谷胱甘肽还原酶(GSH)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二次曲线变化(P=0.001),10%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变化不显著(P0.05);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一次线性降低(P=0.010)。4)随着饲粮中木薯渣添加比例的提高,血清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含量均呈一次线性和二次曲线变化(P0.05);血清白球比(A/G)、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甘油三酯(TG)和球蛋白(Glb)含量呈二次曲线变化(P0.05);血清尿酸(UA)和肌酐(Crea)含量呈一次线性变化(P0.05);各组之间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和葡萄糖(GLU)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5)饲粮木薯渣添加比例对生长羔羊瘤胃液的p H,乙酸、丙酸、丁酸、异戊酸、戊酸浓度及乙酸/丙酸无显著性影响(P0.05)。综合得出,饲粮中添加木薯渣提高了羔羊生长性能,但高添加比例的木薯渣会对羔羊抗氧化能力和肾脏造成损害,建议木薯渣添加比例低于20%为宜。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早期断奶羔羊饲喂不同中性洗涤纤维(NDF)水平饲粮对羔羊育肥期生长性能、血清学指标和屠宰性能的影响。选用100只体况良好、体重(6.10±0.10)kg、(18±2)日龄的湖羊公羔,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羔羊。试验配制NDF水平分别为10%(10N组,作为对照组)、15%(15N组)、20%(20N组)、25%(25N组)的4种饲粮。在21~90日龄阶段,各组羔羊饲喂不同NDF水平的饲粮;在91~150日龄,所有羔羊饲喂同一全混合日粮(TMR),饲粮NDF水平为30%。150日龄时,每组挑选与平均体重相近的6只羔羊,测定血清学指标、屠宰性能和组织器官发育指标。结果表明:1)在90日龄时,15N组、20N组和25N组体重均显著高于10N组(P0.05);在120日龄时,20N组和25N组体重均显著高于10N组(P0.05);在150日龄时,20N组和25N组体重较10N组有增加的趋势(P=0.079)。90~120日龄阶段,20N组和25N组羔羊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10N组和15N组(P0.05),20N组羔羊平均干物质采食量显著高于10N组(P0.05);然而,在120~150日龄阶段,20N组和25N组羔羊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10N组和15N组(P0.05)。在90~150日龄阶段,羔羊平均日增重、平均干物质采食量及料重比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2)20N组血清总蛋白含量显著高于10N组(P0.05),20N组和25N组血清白蛋白含量显著高于10N组(P0.05),25N组血清β-羟丁酸含量显著高于10N组和15N组(P0.05)。3)20N组和25N组羔羊胴体重较10N组有增加趋势(P=0.061)。4)10N组头占宰前活重的比例显著高于20N组(P0.05),其余指标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得出,早期断奶羔羊饲喂NDF水平不低于15%的饲粮能够提高育肥期羔羊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中性洗涤纤维(NDF)水平饲粮对早期断奶羔羊生长性能、血清指标、屠宰性能和组织器官发育的影响。选用100只体况良好,体重[(6.10±0.10)kg]和日龄[(18±2)日龄]接近的湖羊公羔,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羔羊。各组分别饲喂NDF水平分别为10%(10N组)、15%(15N组)、20%(20N组)和25%(25N组)的饲粮。所有羔羊在21~60日龄均饲喂相同代乳粉。预试期3 d,正试期70 d。结果表明:1)在50、60、90日龄时,20N和25N组羔羊平均体重均显著高于10N组(P0.05),相应的在41~50日龄、51~60日龄及21~60日龄时,20N和25N组羔羊平均日增重和平均干物质采食量也显著高于10N组(P0.05)。除51~60日龄,其余各阶段各组间羔羊饲料转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2)15N组羔羊血清肌酐含量显著高于20N和25N组(P0.05),15N、20N和25N组羔羊血清β-羟丁酸含量显著高于10N组(P0.05)。3)20N和25N组羔羊宰前活重和胴体重均显著高于10N组(P0.05)。4)25N组羔羊头占宰前活重的比例显著低于10N组(P0.05),而蹄重、心脏重、肝脏重和脾脏重均显著高于10N组(P0.05)。20N组羔羊心脏重和肝脏重显著高于10N组(P0.05)。综合得出,饲粮NDF水平为20%或30%时,能够促进羔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以及心脏、肝脏等器官重量。  相似文献   
10.
发育良好的瘤胃对于幼龄反刍动物至关重要,不仅关乎其自身的健康,也与其成年后生产性能的发挥息息相关。对于刚出生的幼龄反刍动物,其瘤胃不具有生酮功能,随日龄的增加,瘤胃形态与功能逐渐发育成熟,逐渐具备了该功能。生酮作用是瘤胃发育成熟的关键因素,β-羟丁酸(BHBA)被认为是瘤胃发育成熟的标志。近十几年来,许多学者针对影响瘤胃生酮作用的因素进行了大量研究,发现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s)对于瘤胃生酮和上皮细胞增殖十分重要,转录因子PPARs可以影响到生酮作用关键酶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合成酶2(HMGCS2)的表达。但目前对于PPARs调控瘤胃生酮作用分子机制的了解仍然十分有限,因此本文针对PPARs调控幼龄反刍动物瘤胃发育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