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水产渔业   2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1.
丹东沿海受鸭绿江、大洋河等江河径流的影响,盐度偏低.每到雨季,上游水丰水库泄洪时,近岸海水盐度通常只有10左右,有时要持续一个月之久.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低盐度是制约丹东地区发展海参养殖的主要因素.海参属于狭盐性生物,在自然条件下,只生存在盐度为26以上的海域中.丹东没有海参的自然分布,也曾一度被视为海参养殖的禁区.2003年起我们进行了低盐度海参养殖试验,获得了成功.在此期间,曾进行过"刺参生存盐度下限的探讨",得出的结论是"海参可在盐度为16的水域中生存一个月无死亡".那次试验受条件所限只进行了一个月的时间.试验盐度区间的选择也不尽合理.另外饵料是海参生长的物质基础,探讨低盐度对海参摄食的影响很有必要.为此我们进行了"低盐度对刺参存活及摄食的影响"试验,旨在为地处低盐度水域的地区发展海参养殖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斑鳜(Siniperca schezeri Steindachner)隶属于鲈形目、脂科、鳜鱼属。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颇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目前。由于苗种是由天然水域中捕捞的。数量有限。制约着了斑鳜养殖业的发展。为此。丹东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承担了丹东市财政局下达的《鸭绿江斑鳜人工繁育》试验项目.旨在通过人工繁育解决鸭绿江斑鳜人工养殖种苗奇缺问题.发展斑鳜人工增养殖事业.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增加渔民收入和增强地方财力。2005年5月末人工催产斑鳜7组。获卵10万粒,生产出水花4万尾。培育出平均全长2cm苗种2.85万尾。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吕伟志 《内陆水产》2005,30(12):30-31
试验选用强的纳米863生物助长器对金鱼进行饲养试验,以探索强的纳米863生物助长器对金鱼生长的作用。为纳米材料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紫外C水消毒设备在对虾海水育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由于受恶劣的海洋环境影响,我国沿海各海区水域环境污染严重,水质条件逐年变坏,水中病菌、病毒大量滋生,导致水产育苗业受到严重威胁。为了探索出一条“经济、简便、环保”的净水成功之路,改善由于水质条件对中国对虾工厂化育苗的影响,东港市全有水产苗种场从福建新大陆公司引进一套NLC-2000紫外C水消毒设备,在2002年春中国对虾育苗中进行“紫外  相似文献   
15.
地处江河入口附近的海水池塘,每到雨季盐度偏低。但只要盐度不低于16,时间不超过1个月,对刺参成活率没有明显影响。同时,雨季正值刺参夏眠期,不摄食,所以低盐对刺参生长速度不构成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斑镢养殖技术之二鸭绿江野生斑鳜人工繁育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绿江野生斑鳜是鸭绿江流域特有的优质品种,其营养价值十分丰富,颇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目前,虽然我国利用死饵在网箱和池塘养殖斑鳜中已获得成功,但是由于苗种多由天然水域中捕捞而数量有限,制约了斑鳜养殖业的发展.为此,丹东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于2005年5月末人工催产斑鳜7组,获得受精卵10万粒,生产出水花4万尾,培育出平均全长2cm苗种2.85万尾.  相似文献   
17.
北方地区的海水育苗场多建于上世纪80~90年代初。用来培育东方对虾和中华绒螯蟹种苗。当时解决种苗开口饵料的方法是直接向育苗水体中施肥,使天然单胞藻达到一定数量,再搭配一些蛋黄等代用饵料,足以使幼体顺利渡过开口关。所以多数育苗场没有兴建培育单胞藻的相关设施。时过境  相似文献   
18.
吕伟志  戴晓军 《河北渔业》2006,(3):13-13,36
近年来,池塘养殖海参在北方沿海迅速发展,成为许多地区的主导产业.然而地处江河入口的沿海地区却发展缓慢.因为这里受江河径流的影响,每当雨季到来之时,盐度就相对偏低,所以渔户对养殖海参不敢问津.然而我们在实践中发现,虽然刺参在自然条件下,生活在盐度26‰以上的海域中.但在人工养殖的条件下,经过驯化,对低盐具有一定的耐受能力.能较长时间生活在16‰的低盐海水中,对成活率没有太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将海水分为5个盐度,每个盐度设一组重复,分别为14‰(0A、0B)、16‰(1A、1B)、18‰(2A、2B)、20‰(3A、3B)、22‰(4A、4B),观察不同的盐度对刺参存活及摄食的影响。结果表明,0组未摄食、21d死亡50%,31d全部死亡;1组17d后停止摄食,119d死亡50%,156d死亡90%;2组29d后停止摄食,105d开始死亡,125d死亡50%,156d死亡60%;3组基本未停食,后期偶尔间歇停食,121d开始死亡,156d死亡25%;4组基本未停食,后期偶尔间歇停食,没有死亡。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人工圈养中国林蛙的场址选择、修建,放养密度,饵料繁殖,饵料投喂方法,越冬管理,敌害和病害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