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1篇
综合类   29篇
水产渔业   1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北方稻蟹共作系统氨挥发损失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稻蟹共作系统氨(NH3)的挥发损失,在辽宁盘锦开展田间实验。实验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以养蟹为主因素,施肥为副因素,设置4个处理,即单作稻不施肥(R0M)、稻蟹共作不施肥(R0C)、单作稻施肥(R1M)和稻蟹共作施肥(R1C)。结果显示,在水稻全生育期,R0M、R0C、R1M和R1C的NH3挥发量分别为8.56、7.37、45.64和41.34 kg·hm-2。施肥是影响稻田NH3挥发的主要因素,R1M和R1C的NH3挥发量分别较R0M和R0C提高4.33倍和4.65倍。在施肥稻田,NH3挥发主要集中在淹水后10 d内,该阶段的挥发量占全生育期的67.6%~76.7%。不施肥稻田的NH3挥发速率整体较平稳。施肥也显著提高水稻氮(N)素积累量,R1M较R0M提高53.3%,R1C较R0C提高69.7%。养蟹可以降低稻田的NH3总挥发量,从河蟹放入稻田后计,R1C的NH3挥发量较R1M降低28.4%,差异显著;然而整个水稻生长季,R1M和R1C处理NH3的总挥发量无显著差异。R1M和R1C处理NH3总挥发量分别占当季施N量的28.5%和26.0%。养蟹提高了水稻N素积累量,在水稻成熟期R1C的水稻N素积累量较R1M增加25.0%。在不施肥稻田中,养蟹对削弱NH3挥发损失和提高水稻N素积累量的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22.
比较了盐度对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 (♀)×大黄鱼(())自交F1和大黄鱼(♀)×鮸鱼Miichthys miiuy(())杂交F1初孵仔鱼存活的影响。将大黄鱼和杂交F1初孵仔鱼从盐度27的海水中分别转移至盐度12、17、22、27、32、37和42的海水中。结果表明,大黄鱼和杂交F1初孵仔鱼的存活率、平均存活时间(MST)、不投饵存活系数(SAI)随着盐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在盐度12~32范围内,杂交F1初孵仔鱼的SAI值高达62.42~86.56,明显比大黄鱼初孵仔鱼高(46.18~53.89)。在盐度12条件下,大黄鱼和杂交F1初孵仔鱼的MST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0.69±0.16) d和(13.47±0.35) d;盐度42时,MST降至最低(4.91±0.27) d和(6.30±0.27) d。相同盐度下,对大黄鱼和杂交F1初孵仔鱼的存活率下降趋势、半数死亡时间(DT50)、平均存活时间(MST)和不投饵存活系数(SAI)的分析显示,杂交F1初孵仔鱼具有更好的存活能力,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23.
为了确定大黄鱼运输的适宜条件,实验选取平均体质量为(0.12±0.03)g的大黄鱼幼鱼为实验对象,采取析因设计,设3个运输密度(2、4和8 g/L)和5个运输盐度(5、10、15、20和25),共计15个处理组研究了不同密度和盐度运输条件下,大黄鱼幼鱼皮质醇、糖元及乳酸含量的变化。经过水温16.5℃、10 h的运输,统计各组的死亡率,测定各组水中总氨氮含量。结果显示,在运输结束后,4和8 g/L密度组死亡率(1.33%、2.63%)显著高于2 g/L密度组(0.77%),盐度25组死亡率(0.44%)显著低于盐度10、15组(1.94%、1.67%),盐度10、15组死亡率显著低于盐度5组(2.72%),各组水中总氨氮含量较运输前(0.15 mg/L)均显著升高,各密度组水中总氨氮含量均有显著性差异,高密度组总氨氮含量高于低密度组,8 g/L密度条件下盐度5组水中总氨氮含量(1.63 mg/L)显著高于盐度15(1.38 mg/L)、盐度20(1.34 mg/L)和盐度25(1.31 mg/L)组,4 g/L密度条件下盐度5组水中总氨氮含量(1.31mg/L)显著高于其他各盐度组,2 g/L密度条件下盐度5组水中总氨氮含量(0.83 mg/L)显著高于盐度25组(0.49 mg/L);运输胁迫导致各组皮质醇含量均较运输前(6 476.35 ng/L)显著升高,各组间皮质醇含量无显著性差异;各组糖元含量均较运输前(4.37 mg/g prot)显著降低,运输后各组间糖元含量无显著性差异;各组乳酸含量均较运输前(0.57 mmol/g prot)显著升高,运输后各密度组间乳酸含量无显著性差异,3个密度下盐度5组乳酸含量(1.91、2.02、1.76 mmol/g prot)均显著高于盐度20(1.55、1.21、1.69 mmol/g prot)和盐度25组(1.36、1.44、1.26 mmol/g prot),盐度10组乳酸含量(1.77、1.83、1.60 mmol/g prot)显著高于盐度25组(1.36、1.44、1.26 mmol/g prot)。研究表明,较高的运输密度和较低的盐度会加重大黄鱼的应激性反应,在本实验条件下,规格为0.1 g左右的大黄鱼幼鱼,其运输密度不宜超过8g/L,盐度不宜低于5。  相似文献   
24.
温度及盐度对卵形鲳鲹仔鱼存活和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不同温度、不同盐度对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初孵仔鱼存活和发育的影响。将卵形鲳鲹初孵仔鱼从温度24 ℃、盐度32的海水中分别转移至18 ℃、21 ℃、24 ℃、27 ℃中培育,每个温度各设6个盐度(16、20、24、28、32、36)。试验结果表明,环境变化1 d后,温度21 ℃、24 ℃、27 ℃与盐度16、20、24所组成的9个试验组存活率最低,均小于10%;盐度为28至36的仔鱼存活率较高,均大于50%;同时,在温度18 ℃环境下,不同盐度试验组的存活率均高于50%。温度对卵形鲳鲹仔鱼发育有显著影响,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的降低,发育减缓。在18 ℃的环境下,仔鱼发育极为缓慢甚至停滞。结合仔鱼存活率和发育情况,其最适温度和盐度为孵化时的温度和盐度,即温度为24 ℃,盐度为32。  相似文献   
25.
尾部神经分泌系统(CNSS)是硬骨鱼类特有的神经分泌系统.其主要分泌物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H)尾紧张素Ⅰ和尾紧张素II(UⅠ、UⅡ)。选取平均体重为600 g的日本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系统研究了日本牙鲆尾部神经分泌系统日节律的变化。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昼夜变化过程中,UⅠ和UⅡmRNA表达量没有显著变化;CRH mRNA表达量在6:00~12:00 显著升高袁12:00后降低。余弦法分析表明,CRH、UⅠ和UⅡmRNA表达峰值依次出现在12院:00、18:00、12: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CNSS 分泌细胞要要Dahlgren细胞中CRH,UⅠ和UⅡ抗血清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总数目均无显著性差异,均无日节律现象。酶联免疫反应及放射免疫反应检测血浆中激素含量表明袁血浆中CRH、UⅠ和UⅡ、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皮质醇(Cortisol)含量在光照-黑暗循环中均没有显著性差异,但UⅠ、UⅡ和ACTH 含量随昼夜交替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上述结果表明,日本牙鲆尾部神经分泌系统各基因存在转录振荡,有一定的日节律变化,激素分泌量亦随日周期发生改变。这证明CNSS在牙鲆适应环境变化过程中发挥重要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6.
尾加压素Ⅱ受体(UrotensinⅡreceptor,UT)是一种7次跨膜G蛋白偶联受体,是目前发现的具有最强收缩血管作用的尾加压素Ⅱ的特异性受体。斑马鱼中存在4种不同的UT-like基因(uts2r1,uts2r2,uts2r3和uts2r4),分别位于斑马鱼4条不同染色体上。这4种uts2r基因核苷酸序列各不相同,uts2r1位于3号染色体上,其与12号染色体上的uts2r2基因蛋白序列相似度最高为47%,与6号染色体上的uts2r3和16号染色体上的uts2r4蛋白相似度分别是41.6%和33%。通过设计特异引物检测每种uts2r基因在斑马鱼成鱼各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3号染色体上的uts2r1基因在肾脏中表达量最高,6号染色体上的uts2r2基因在脊髓中表达量最高,12号染色体上的uts2r3基因在心脏中表达量最高,而16号染色体上的uts2r4基因在背肌中表达量最高。  相似文献   
27.
银鲳仔鱼对不同盐度的耐受力及其耗氧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银鲳仔鱼对环境盐度的耐受性以及盐度与个体耗氧量的关系,以2日龄和4日龄的银鲳仔鱼作为实验对象,实验时将银鲳仔鱼急性转入5、10、20、30、40、50和55等7个盐度梯度环境中进行盐度耐受力测试,以死亡率、48 h半致死盐度MLS-48、半数死亡时间DT50、平均死亡时间MDT、不投饵存活系数SAI作为耐盐指标评价银鲳仔鱼对不同盐度环境的耐受情况,并用微呼吸仪对不同盐度下仔鱼的个体耗氧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低盐(盐度5)和高盐(盐度50以上)均不利于银鲳仔鱼的存活;2日龄和4日龄银鲳仔鱼MLS-48分别为盐度8.15~24.90和盐度15.54~34.97;2日龄银鲳仔鱼DT50和MDT在盐度10~30环境中显著高于其他各盐度组,4日龄银鲳仔鱼则在10~40盐度环境中显著高于其他各盐度组;2日龄银鲳仔鱼在盐度10和盐度20环境中SAI显著高于其他各盐度组,4日龄银鲳仔鱼在盐度20和盐度30环境中SAI显著高于其他各盐度组,在盐度20环境均最高。从个体耗氧量的变化结果来看,2日龄银鲳仔鱼在盐度10~30范围内没有极显著差异,而4日龄仔鱼在盐度40以下均无显著性差异,而在盐度50以上环境中2日龄和4日龄银鲳仔鱼的个体耗氧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盐度组。结果表明,银鲳仔鱼的最适盐度耐受范围为15.54~24.90,盐度升高可引起银鲳仔鱼耗氧量的升高,而在耐受范围内并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8.
为更好地了解翡翠贻贝血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和拓展该贝类在环境免疫学中的应用,本研究调查了其血淋巴细胞亚群分类,并运用流式细胞术分析了各个亚群的相关免疫功能。结果显示,在翡翠贻贝的血淋巴中主要存在3种血淋巴细胞,包括粒细胞、半粒细胞(分大小2种)和透明细胞。粒细胞占细胞总数的40.4%±8.4%,直径(7.49±1.32)μm,细胞内部充满颗粒;半粒细胞占34.6%±9.4%,直径(12.45±2.21)μm,内部含有部分颗粒,其中小半粒细胞直径(6.64±1.05)μm;透明细胞占15.6%±4.8%,直径(4.69±1.01)μm,细胞内部基本无颗粒。流式细胞分析显示,粒细胞在吞噬作用上最为活跃,粒细胞和半粒细胞在非特异性酯酶和活性氧分子产量上没有差异,均高于透明细胞。透明细胞在吞噬活性、酶活性和活性氧分子产量上均显著低于其他两类细胞,且细胞死亡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类细胞。流式细胞术显示,在翡翠贻贝中,粒细胞是参与免疫防御的主要血淋巴细胞。  相似文献   
29.
研究了不同温度、不同盐度对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初孵仔鱼存活和发育的影响。将卵形鲳鲹初孵仔鱼从温度24℃、盐度32的海水中分别转移至18℃、21℃、24℃、27℃中培育,每个温度各设6个盐度(16、20、24、28、32、36)。试验结果表明,环境变化1 d后,温度21℃、24℃、27℃与盐度16、20、24所组成的9个试验组存活率最低,均小于10%;盐度为28至36的仔鱼存活率较高,均大于50%;同时,在温度18℃环境下,不同盐度试验组的存活率均高于50%。温度对卵形鲳鲹仔鱼发育有显著影响,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的降低,发育减缓。在18℃的环境下,仔鱼发育极为缓慢甚至停滞。结合仔鱼存活率和发育情况,其最适温度和盐度为孵化时的温度和盐度,即温度为24℃,盐度为32。  相似文献   
30.
稻蟹共作模式对土壤微生物量氮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索稻蟹共作系统中微生物量氮(MBN)含量和酶活性的动态变化,在辽宁盘锦开展田间试验,试验采用2因素裂区设计,以养蟹为主因素,施肥为副因素,设置4个处理,即单作稻不施氮肥处理(R0M)、稻蟹共作不施氮肥处理(R0C)、单作稻施氮肥处理(R1M)和稻蟹共作施氮肥处理(R1C)。结果表明,施肥显著提高0~20. 0cm土壤NH4+-N、NO3--N和MBN的含量,显著提高0~20.0 cm土壤脲酶、蛋白酶和脱氢酶的活性,以及0~10. 0 cm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养蟹对土壤NH4+-N和NO3--N含量影响较小,在施肥条件下,养蟹显著提高0~20. 0 cm土层土壤MBN含量,在不施肥稻田中,养蟹对土壤MBN的影响较小。养蟹显著提高0~10. 0 cm土壤脲酶和蛋白酶活性以及0~20. 0 cm土壤脱氢酶活性,对10.1~20. 0 cm土壤脲酶活性、蛋白酶活性和0~20. 0 cm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较小。因此,稻蟹共作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MBN含量和酶活性,增强酶在土壤氮素转换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提高土壤氮素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