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13篇
  免费   115篇
  国内免费   229篇
林业   490篇
农学   396篇
基础科学   348篇
  293篇
综合类   2238篇
农作物   271篇
水产渔业   129篇
畜牧兽医   1255篇
园艺   684篇
植物保护   153篇
  2024年   63篇
  2023年   172篇
  2022年   165篇
  2021年   155篇
  2020年   146篇
  2019年   264篇
  2018年   248篇
  2017年   159篇
  2016年   221篇
  2015年   154篇
  2014年   250篇
  2013年   261篇
  2012年   314篇
  2011年   383篇
  2010年   335篇
  2009年   397篇
  2008年   314篇
  2007年   313篇
  2006年   295篇
  2005年   276篇
  2004年   163篇
  2003年   147篇
  2002年   114篇
  2001年   122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79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26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11篇
  1964年   4篇
  1963年   3篇
  1961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新疆野苹果的不同种下类型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新疆野苹果(Malus sieversii)是新疆伊犁地区的主要野生苹果种质资源,是中国苹果资源中的独特分支,加强该资源的研究对保护苹果种质资源的丰富性具有重大意义。对新疆野苹果的不同种下类型进行细胞学分类,探讨新疆野生苹果种下类型之间的亲缘关系,为新疆野苹果资源的保护、开发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采自伊犁的新疆野苹果24个种下类型为研究对象,在4月初至4月中旬,选取其幼嫩的茎尖,采用改进的适合新疆野苹果核型分析的染色体制片方法进行压片,并根据不同种下类型染色体数目及其相对长度、平均臂比等核型指标,观察分析新疆野苹果24个种下类型染色体的核型特征。【结果】(1)新疆野苹果24个种下类型均为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34条,所有种质染色体相对长度平均值为3.23 μm,属小染色体。从着丝点位置观察,多数类型均含有不同数量的m和sm染色体,个别类型只有m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2x=34=34m、2n=2x=34=30m+4sm、2n=2x=34=28m+6sm、2n=2x=34=32m+2sm等4种类型。从染色体长度观察,除了香酸野苹果和长柄红霞果以外,其他的类型均含有不同数目的长染色体(L)、中长染色体(M2)、中短染色体(M1)以及短染色体(s)等4种类型,没有发现随体。(2)染色体结构特征方面,新疆野苹果24个种下类型染色体的平均臂比为1.27-1.56,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6.01%-63.39%。核型类型大部分为1A和1B型,也有个别的2A和2B;1A、1B、2A、2B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1.67%、37.5%、8.33%和12.50%。(3)进化趋势图显示,黄圆野苹果最为特殊,其核型不对称系数最高(63.39%),其进化程度最高,其次是霍城圆果野苹果和清香野苹果,小花野苹果的进化程度最低(56.01%);其余20个种下类型进化趋势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趋势较为集中;其中,大扁心野苹果的进化程度最低。(4)聚类分析显示,24个种下类型分为3类,第一类包括9个种下类型,它们具有较高的核型特征相似性,大多数类型的平均臂比大于其他类型,结合进化趋势结果,发现它们的进化趋势比别的类群较高;第二类包括11个,核型类型大多数为1B、2A、2B;第三类4个类型,它们的平均臂比和核型不对称系数最小,核型类型属于1A和1B,说明这类群的遗传相对稳定。【结论】新疆野苹果24个种下类型的核型特征有一定差异,根据核型特征,可以对其进行分类;与传统分类方法比较,其揭示的种下类型之间的亲缘关系更加明晰,聚类结果更能反映出类型之间的一致性与差异性。结合核型特征可初步判断种下类型的进化趋势,这对进一步研究新疆野苹果种下类型的系统进化有重要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992.
水肥一体化椰糠栽培技术对日光温室蔬菜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自主研发的水肥一体化椰糠栽培技术对日光温室中7种蔬菜作物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技术可以提高受试蔬菜可溶性糖、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和矿质营养元素的含量,但对可溶性蛋白质、有机酸、硝酸盐含量等其他指标的影响表现出了品种差异。总体上来看,水肥一体化椰糠栽培技术提高了多个受试蔬菜品种的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993.
据对全国500个农村集贸市场畜产品和饲料价格定点监测,2016年11月份,活鸡、牛羊肉、生鲜乳和豆粕价格上涨,生猪产品、其他家禽产品和玉米价格下跌。按农贸市场监测口径,本月猪粮比价为8.75:1,与上月持平。1生猪产品价格下跌全国活猪平均价格为16.98元/kg,比上月(简称环比,下同)下跌0.5%,比上年同期(简称同比,下同)上涨3.3%。约三分之二监测省区市活猪价格不同程  相似文献   
994.
不同辣椒炭疽病菌对唑菌酯的敏感性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辣椒炭疽病是辣椒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严重制约辣椒生产,唑菌酯防治辣椒炭疽病的相关研究未见报道。为此,本研究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4种不同炭疽病菌对唑菌酯的敏感性,并对其作用靶标基因细胞色素b基因(Cytb)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唑菌酯对Colletotrichum brevisporum YYGXZ07,C.truncatum CZHP03,C.acutatum HHBY48和C.gloeosporioides CSLL11的EC50分别为0.098、3.363、10.156和31.982μg/mL,而且供试菌株在含药培养基上的生长速率排序为C.truncatum CZHP03C.brevisporum YYGXZ07C.acutatum HHBY48C.gloeosporioides CSLL11;不同菌株的作用靶标基因细胞色素b氨基酸比对分析发现C.acutatum HHBY48、C.truncatum CZHP03和C.brevisporum YYGXZ07与C.gloeosporioides CSLL11的Cytb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2.98%、88.30%和87.77%,推测6个氨基酸位点可能与菌株对唑菌酯的敏感性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995.
用胚挽救法创建甘蓝×大白菜抗根肿病新材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改良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var.capitata的根肿病抗性,以2个甘蓝品种D2、B1为母本和2个抗根肿病大白菜品种CR-英雄、CR-春美杂交,比较4个远缘杂交组合的亲和性,运用胚挽救技术获得试管苗并对远缘杂交种进行真假杂种鉴定、育性研究以及根肿病抗性鉴定来创建和筛选根肿病抗性新种质。结果表明,杂交组合D2×CR-春美的结荚率为86.08%,高于其它组合,而成活的幼胚数/授粉花蕾数和试管苗数/授粉花蕾数以组合D2×CR-英雄最高,分别达15.96%和8.16%,4个组合D2×CR-英雄、D2×CR-春美、B1×CR-英雄、B1×CR-春美分别获得23、8、2、2株试管苗。细胞学鉴定发现杂种茎尖的染色体是19条,结合形态学鉴定确定为真杂种。组合D2×CR-英雄获得的试管苗只有1个株系有花粉,花粉萌发率为0.90%,极显著低于母本对照的40.58%;对该组合的试管苗进行苗期抗根肿病鉴定,有8个株系抗11号生理小种,3个株系抗4号生理小种。表明通过胚挽救技术可筛选到杂交效率较高的远缘杂交组合以及抗根肿病材料。  相似文献   
996.
根据2016年5月葫芦岛市近岸海域海水富营养化现状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水域表层营养盐类的分布特征并对其富营养化现状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葫芦岛市近岸5月份海水水质较好,溶氧充足,COD、活性磷酸盐、无机氮等营养盐含量较低,水体未呈富营养化状态,未发生赤潮。  相似文献   
997.
在水温(19±0.5)℃下,将体质量(66.5±1.1)g的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饲养在实际水量为60L的水槽中,投喂粗蛋白为50%左右,脂肪水平分别为4.17%(L1)、6.73%(L2)、10.33%(L3)、12.85%(L4),及15.72%(L5)的5种饲料,研究饲料中脂肪水平对大泷六线鱼消化酶活性的影响。7周的饲养结果表明: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增加,大泷六线鱼各消化组织中蛋白酶活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淀粉酶活性却随着脂肪水平的增加而降低(P0.05)。L1组鱼胃、幽门盲囊和肠的淀粉酶活性最大,显著高于L4和L5组(P0.05),但与L2和L3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L1组肝胰脏淀粉酶活性最大,与L3、L4和L5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脂肪酶活性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L3组鱼胃和肠的脂肪酶活性最大,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L3组鱼幽门盲囊脂肪酶活性最高,与L1、L2和L5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与L4组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大泷六线鱼饲料中最适脂肪添加水平为10.33%。  相似文献   
998.
为了研究黄海近海鱼类活动规律,采用自主研制的科研型鱼探仪于2015年11月22日至12月5日对调查海域的鱼类活动进行了首次声学调查,统计分析鱼类活动规律。在调查海域布放4套鱼探仪设备对鱼类进行定点长时间监测,并将采集到的鱼类回波数据利用水声技术进行分析和处理,得到调查海域单体鱼类目标强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鱼类目标强度大小的分布以及鱼类在不同水层和不同时间段的活动情况。结果显示,调查海域冬季鱼类主要活动在4~10 m的中上水层,鱼类分布随着水层深度的逐步增加而急剧减少;从9∶00至13∶00鱼类活动频度呈增大趋势,并在13∶00至14∶00频度达到顶峰(约为38%),随后频度减弱;统计得到该海域鱼类目标强度主要以-49~-40 d B占比最高,目标强度大于-40 d B的鱼类均匀分布在整个水层,目标强度小于-40 d B的鱼类主要分布在4~10 m浅水层。研究表明,采用水声技术能够实现对鱼类活动的监测;调查海域的鱼类目标强度分布比较集中,鱼类在深度上的分布主要集中于中上水层,鱼类在不同时间段的活动情况随水温变化而变化,温度升高鱼类活动频度增加,反之则降低。由此可知,该海域鱼类的种类以暖水物种为主。  相似文献   
999.
以前期研究获得的马铃薯栽培品种“甘农薯2号”ADP核糖基化因子(ARF)基因干扰表达转化植株为材料,用qRT-PCR法对转基因植株的ARF基因表达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发育阶段转基因叶片中ARF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先降低,生长后期略有增加,表明ARF基因干扰表达量随马铃薯生长发育发生改变。ARF基因干扰表达影响马铃薯叶片中酶活性,不同发育阶段转基因叶片与对照相比,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 PPO)活性升高11.61%~27.84%,硝酸还原酶(nitrate reductase, NR)活性提高21.10%~41.32%,磷脂酶D(phospholipase D, PLD)活性降低2.88%~57.64%,蔗糖磷酸合成酶(sucrose phosphate synthase, SPS)活性提高29.00%~39.57%;不同温度(4℃和室温)贮藏的块茎中ARF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变化趋势一致:均先降低,再升高,但前者较后者ARF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室温较4℃贮藏的转基因块茎PPO活性升高30.44%~56.28%,NR活性提高17.41%~40.92%,PLD活性降低24.39%~85.11%,SPS活性提高30.89%~45.78%。室温较4℃贮藏的非转基因块茎PPO活性升高25.11%~70.66%,NR活性提高36.07%~89.62%,PLD活性降低11.35%~72.64%,SPS活性提高27.31%~61.33%。本研究通过探讨ARF基因干扰表达对马铃薯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ARF基因在马铃薯生长发育调控中的作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00.
为了探讨救必应水提取物的抑菌作用及抑菌机理,采用2倍微量稀释法和琼脂平板稀释培养计数法,测定救必应水提取物对产ESBLs(extended spectrum β-lactamases)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inimal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通过对细菌生长曲线、细菌超微结构、细胞壁和细胞膜通透性变化试验、核酸合成抑制试验研究救必应水提取物的抑菌机理。结果表明,与不添加提取物的对照组相比,救必应水提取物能够影响细菌的生长规律,使细菌破损严重,细胞壁和细胞膜通透性增加,细胞质外渗,菌液中AKP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多、大肠杆菌DNA荧光强度明显减弱。研究表明,救必应水提取物的抑菌机理是通过细菌细胞壁和细胞膜通透性的变化,抑制细菌核酸的合成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