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9篇
  1篇
综合类   11篇
水产渔业   124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31.
采用中-大尺度遥感监测手段,对长江流域水域及消落区开展调查与分析,重点阐述长江流域从自然水体为主向人工水面为主的变化趋势,及其对长江流域天然渔业资源衰退的潜在影响。结果显示,近40年全长江流域历史最大水面约63 360 km2,最小水面约26 396 km2,历史最大消落面积约36 964 km2。2019—2020年“一江两湖七河”最大水面约为19 663 km2,最小水面约为14 281 km2,消落区面积6 337 km2,其中反季节性消落区633 km2。2001—2020年和1984—2000年两时段相比,地表水减少水面中超过80% 来自于具有自然水文情势的消落区,而新增水面中,由于水库充填导致的河流水面增加达5 500 km2,致使长江流域水域类型组成结构发生了巨大转变,自然水体占比不足20世纪80年代的一半,而同时期的鱼类资源现存量也下降为20世纪80年代的一半。本研究首次明确反季节性消落区的概念,探讨了长江流域河流梯级水库充填形成的反季节性消落区与鱼类“三场”(产卵场、索饵场和越冬场) 关键栖息地丧失的关系。  相似文献   
32.
杨海乐  杨俊琳  方冬冬  朱传亚  沈丽  张辉  吴金明  危起伟 《水产学报》2023,17(2):029316-1-029316-14
为了确定监测时长、监测网具、站位布局对禁捕后长江鱼类资源监测评估的有效性,于2021年5—7月在长江中游10个站位开展了鱼类资源捕捞监测,每个站位连续监测15 d,从日捕获量、物种记录数、渔获物群落结构等3方面着手,对监测时长、监测网具、站位布局等的设置进行探讨。结果显示,连续11 d捕捞监测所得累计日均渔获量基本达到稳定,连续15 d捕捞监测可以记录到站位近70%的鱼类种类数,所得累计鱼类群落结构基本达到稳定。网具类型、规格的使用覆盖对监测结果中鱼类种类记录数、鱼类群落结构有明显影响,网具使用量对监测结果中日均渔获量有明显影响。10个监测站位间的鱼类群落结构具有明显差异,结合监测站位间的空间距离来看,鱼类群落结构具有较高的空间异质性。研究表明,为了保障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基于原始监测数据进行相关评估之前,有必要对监测数据的充分性、有效性进行检验,网具类型、规格和使用量对监测结果的影响应予以适当考虑,各具体江段的鱼类群落结构评估应由相应具体江段的监测结果来支撑。本研究将为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全面禁捕后的水生生物资源监测评估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33.
周向峰  李君轶  杜浩  盖帅帅  方冬冬  危起伟 《水产学报》2023,85(2):029307-1-029307-11
为了解长江上游江安段鱼类繁殖状况, 于2022年4—5月在该江段采用底层采卵网进行鱼类早期资源调查,鱼卵使用解剖镜观察分类,并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至少有20种鱼类在江安段繁殖,其中产漂流性卵鱼类11种,长江上游特有鱼类3种。监测期间,S1和S2位点出现4次产卵高峰,S3位点出现5次产卵高峰,估算通过江安段的鱼卵总径流量为3.94×108粒。冗余分析显示,水温、pH、溶解氧、透明度、流速和流量等环境因子对鱼类产卵活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研究表明,江安段是多种鱼类的产卵场,鱼类早期资源规模较大,但多样性较为贫乏,长江鲟、胭脂鱼以及岩原鲤并未监测到自然繁殖,同时,流量的增减对鱼类的自然繁殖活动有刺激作用。建议继续科学适宜地开展增殖放流,并开展长江上游梯级水电站生态调度研究,以满足长江上游鱼类繁殖需求。  相似文献   
34.
试验研究了不同水深和光照强度对中华鲟受精卵孵化率的影响.不同水深试验结果表明,在0~40 cm水层中,随水深增加,中华鲟受精卵孵化率逐渐升高,其中在水深40 cm时孵化率达85.2%,此后孵化率又有所下降,在水深60 cm时孵化率为82.6%.可见中华鲟受精卵最佳孵化水深为40 cm,最适孵化水深范围为40~60 cm.不同光照强度试验结果表明,中华鲟受精卵在强光750 lx以上和弱光100 lx以下孵化率均较低,受精卵孵化最适光照强度范围为250~500 lx,其中在250 lx时可获得最佳孵化率,达83.9%.  相似文献   
35.
为提高鱼类养殖中投饲和排污的定时、定量精度及节水效果,降低劳动强度,采用新型PLC、螺旋杆送料机构、减速电机、撒料盘、液位传感器、造流器、电动阀、自动双通道排污装置等,参考人工养殖流程设计开发出一套集成自动投饲与排污的鱼类养殖系统,该系统容积1.57 m3,适宜养殖密度低于23 kg/m3.对系统进行了设备性能测试及鱼...  相似文献   
36.
从鱼类行为学研究内容、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以及历史与展望,论述了鱼类行为学自上世纪中叶以来的研究进展,指出了目前鱼类行为学研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和任务。  相似文献   
37.
盖帅帅  李君轶  沈丽  方冬冬  危起伟 《水产学报》2024,7(4):049315-1-049315-12

为了解三峡水库蓄水后,长江中游宜昌江段铜鱼的种群动态变化特征,基于2003—2005年、2009—2011年和2017—2019年用流刺网在宜昌江段收集的9 120尾铜鱼样本的基础生物学数据,运用FISAT Ⅱ 软件对种群参数和资源量进行估算。结果显示,2003—2005年、2009—2011年和2017—2019年宜昌江段铜鱼体长分布范围分别为118~416、111~409和107~380 mm,平均体长(平均值±标准差)为 (230.7±49.8)、(217.5±54.3)和(267.2±34.1) mm;体重分布范围分别为10~1000、19~889和16~816 g,平均体重(平均值±标准差)分别为 (195.8±123.6)、(153.2±118.6) 和(250.3±84.2) g;生长指数b值分别为3.015 1、3.031 9和2.977 5,均属匀速生长型。由Powell-Wetherall plot法和 ELEFAN Ⅰ 法拟合渐进体长L分别为535、530、500 mm;生长系数k值分别为0.18、0.14和0.15,属中等速率生长型;由体长结构实际种群分析估算铜鱼年资源量分别为1.14×106、1.89×106和2.10×106尾。研究表明,三峡水库蓄水后,宜昌江段铜鱼为匀速生长型,资源数量增加明显,但生长速率减缓,存在小型化趋势。研究结果将为长江禁渔后的渔业资源保护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8.
三峡工程的兴建具有防洪、发电、航运及旅游等巨大的综合经济效益。然而,大坝建成后所产生的生态效应也将对长江渔业资源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从长江鱼类的生态学、生物学和繁殖生态学等方面出发,结合工程的生态效应,分析了三峡工程对长江珍稀名贵鱼类、洄游性鱼类、半洄游性鱼类影响的程度,提出了保护与补救的对策。  相似文献   
39.
富水水库底栖动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1985年至1986年对富水水库底栖动物的调查,列出了27种底栖动物名录,推算了底栖动物现存量,分析了优势种的分布型式,对主要类群与水深的关系及渔业利用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0.
胭脂鱼听觉阈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听性脑干反应技术, 研究了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的听觉阈值。通过插入皮下的电极记录了10尾胭脂鱼的短纯音听觉诱发电位。结果显示, 在系统最大声强下, 胭脂鱼的听频范围为100~5 000 Hz, 其中对100~2 000 Hz的声音敏感度较高, 最敏感的频率为800 Hz, 听觉阈值约为69.8 dB。随着声强的减小, 胭脂鱼的听性脑干反应波形最大, 振幅减小, 潜伏期延长。将10尾胭脂鱼的阈值平均, 得到了胭脂鱼的听性脑干反应听力图。胭脂鱼的听力图呈“U”形, 属于典型的动物听力曲线。研究胭脂鱼的听觉阈值对胭脂鱼物种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可为评估噪声对胭脂鱼的影响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