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17篇
  免费   568篇
  国内免费   1147篇
林业   2275篇
农学   1547篇
基础科学   2020篇
  1615篇
综合类   11296篇
农作物   1221篇
水产渔业   900篇
畜牧兽医   6928篇
园艺   2090篇
植物保护   740篇
  2024年   230篇
  2023年   731篇
  2022年   818篇
  2021年   905篇
  2020年   808篇
  2019年   1144篇
  2018年   996篇
  2017年   632篇
  2016年   703篇
  2015年   733篇
  2014年   1596篇
  2013年   1226篇
  2012年   1269篇
  2011年   1469篇
  2010年   1472篇
  2009年   1513篇
  2008年   1351篇
  2007年   1272篇
  2006年   1121篇
  2005年   1074篇
  2004年   1057篇
  2003年   974篇
  2002年   815篇
  2001年   863篇
  2000年   619篇
  1999年   545篇
  1998年   458篇
  1997年   407篇
  1996年   368篇
  1995年   357篇
  1994年   353篇
  1993年   303篇
  1992年   293篇
  1991年   247篇
  1990年   272篇
  1989年   266篇
  1988年   163篇
  1987年   175篇
  1986年   206篇
  1985年   181篇
  1984年   130篇
  1983年   108篇
  1982年   98篇
  1981年   97篇
  1980年   48篇
  1979年   17篇
  1965年   19篇
  1964年   19篇
  1959年   18篇
  1958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秦巴山区黄牛群体的微卫星DNA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秦巴山区西镇牛、赤崖牛、陨巴牛和宣汉牛4个黄牛(Bos taurus)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以蜀宣花牛和郏县红牛作对照,利用12对微卫星引物对6个黄牛品种的289头黄牛个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检测,统计了各品种的等位基因及频率、有效等位基因数、遗传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及各群体间遗传距离,并对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6个黄牛品种在12个微卫星位点共发现110个等位基因,等位基因频率为0.001 6~0.517 3,总群体各位点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2.787 7~7.132 6;各位点多态信息含量为0.5192~0.895 3;平均杂合度为0.667 2~0.724 1.群体间发现特有等位基因11个,基因频率为0.008 1~0.381 6;优势等位基因(P>0.4) 19个,基因频率为0.403 2~0.820 0;共有等位基因41个,占全部等位基因的37.27%,仅有13个共有等位基因为优势等位基因(P>0.4),占37.71%.群体间Nei's遗传一致度为0.596 5~0.840 8,标准遗传距离(Ds)为0.173 5~0.524 7.聚类分析结果显示,6个黄牛品种聚为3类,陨巴牛与宣汉牛首先聚在一起,然后同西镇牛聚在一类;赤崖牛与郏县红牛聚为一类;蜀宣花牛自成一类.研究结果表明,12对微卫星标记可用于秦巴山区黄牛遗传多样性的分析,秦巴山区各黄牛品种遗传多样性丰富,选育程度不同,4个黄牛品种虽然地理分布格局相近,自然环境相似,但亲缘关系并非相近,应为来源不同的品种.因此,西镇牛、赤崖牛、陨巴牛和宣汉牛不宜合并为1个品种.本研究所揭示的秦巴山区黄牛品种的遗传分化特点及亲缘关系,为研究品种的遗传共适应特点,预测杂交优势,制定育种战略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72.
转基因抗虫彩色棉对棉蚜抗性的初步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已获得的抗棉铃虫、蚜虫转基因 (Bt GNA)彩色棉纯合品 (株 )系进行了棉蚜抗性评价 ,包括罩笼接蚜试验和田间自然感蚜。结果表明 ,在天彩科技园 ,罩笼内抗虫转基因彩色棉蚜害指数减退率分别比受体对照品种减少 2 1 7%~ 30 43%,蚜体变小 ,蚜重减轻 ;罩笼外有蚜株率和卷叶株率比对照略有下降 ,蚜害指数减退率在 - 1 4 2 9%~ 5 4 1 6%之间。在卡尔墩彩色棉试验基地 ,在罩笼内抗虫转基因彩色棉蚜害指数减退率为 - 33 33%~ 5 8 34%;罩笼外有蚜株率和卷叶株率比对照略有下降 ,蚜害指数减退率在 - 2 7 76%~ 40 0 0 %之间。不同品种间棉蚜抗性有差异。  相似文献   
973.
以生态清洁小流域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水生态环境监测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3个层次,第一层共包括土壤侵蚀强度、村庄生活污水处理率、河流生物完整性指数等17项指标;第二层包括水土流失与面源污染状况、点源污染状况、河流健康状况;第三层为顶层指标,通过对第一、二层指标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生态清洁小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建立该指标体系以期能为广泛开展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提供基础数据和决策依据,能够对小流域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74.
应用吸管法进行风沙土机械组成分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机械组成分析就是指土壤粒径分析,即测定组成土壤的不同直径颗粒的含量。通过机械组成分析可以定量地了解土壤质地的粗细、理化性状、肥力状况及土壤的发育情况。经过从毛乌素沙地、腾格里沙漠和浑善达克沙地等几个区域采样实验,探讨了用吸管法测定风沙土机械组成的实验控制。结果显示:在司托克斯原理指导下的吸管法测定风沙土机械组成的实验中,传统吸管法的10cm深抽样条件下粉粒与黏粒段不能正常测定。8cm深抽样条件下,振荡分散1h有20%的样在粉粒与黏粒段的测定结果有悖实际,煮沸分散1h与煮沸分散10min两种测定结果在砂、粉、黏三段内的变异系数较大。经对比分析,在用吸管法测定风沙土机械组成实验中,以煮沸分散1h,抽样深8cm的实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75.
为了评价林丹在环境介质中的持久性,对林丹的土壤降解、水解、光解与快速生物降解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林丹的土壤降解半衰期为36.9~68.6d,水解半衰期为8.94~2310d,对光反应稳定,难以快速生物降解。林丹对斑马鱼的96h—LC50为4.22μg·L^-1,对环境生物具有极高的毒性;林丹在金鱼体内的生物富集系数BCF〉1000,具有较高的生物富集性。根据试验结果推断,林丹在环境介质中具有极强的稳定性,很容易在食物链中发生生物积累。  相似文献   
976.
博德特氏菌HN36对土壤酶活性和呼吸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博德特氏菌HN36(Bordetella sp.)对受二氯喹啉酸污染土壤中的土壤酶活性和呼吸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加入HN36后均能提高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多酚氧化酶、脲酶及碱性磷酸酶酶活性和呼吸强度,且随着接种量的增加而增强。当接种量为3×1010个.g-1干土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77.
黄土半干旱区林草复合优化配置与结构调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草复合系统是我国干旱与半干旱地区陡坡农林复合的主要模式之一。该文在综述黄土高原林草复合模式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对黄土半干旱区林草复合优化配置与结构调控研究进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适宜黄土半干旱区林草复合的造林树种为刺槐和油松,草种为以苜蓿为代表的豆科类优质牧草。并对目前晋西黄土区林分密度研究进行了分析,根据水量平衡原则确定了适宜于在黄土高原推广应用的林分合理密度计算公式。在对黄土高原林草复合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黄土高原林草复合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旨在为黄土高原退耕还林及水土保持人工林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78.
在对浙东沿海某典型固废拆解区的水-土壤-农作物系统进行系统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污水灌溉对土壤多氯联苯(PCBs)含量的影响程度,并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污灌区土壤PCBs含量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水体、底泥乃至农作物均检测出相当水平的PCBs,对当地的生态安全影响较大;经因子分析和对比分析发现,约有67.3%的土壤PCBs污染是由污水灌溉引起,污水灌溉对土壤污染的影响显著;在现有农田灌溉模式不变的情况下,污灌区的土壤PCBs含量将呈上升趋势,50a后含量将增加1倍。  相似文献   
979.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作物砷的积累特征及健康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菜地、稻田、果园、旱地等4种典型土地利用为研究对象,通过413个土壤和对应作物样品的测试分析,探讨了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及其种植作物的As积累特征和对人体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稻田土壤As含量在5.69~148.5 mg kg-1,积累程度最高;果园土壤As含量在3.29~24.7 mg kg-1积累程度最低。研究区各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As变异系数均在0.5以上,为中等变异性,各样点之间土壤As含量变化较大。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作物As含量差异较大,油料作物As平均含量最高达2.15 mg kg-1,旱地谷物和水果As含量均值最低,均为0.032 mg kg-1。根据研究区作物As的富集系数进行聚类分析,将研究区作物划分为4类,油料作物富集系数最高可划分为第1类,水稻划分为第2类,叶菜类蔬菜划分第3类,而富集系数较低的水果、瓜果类蔬菜、豆荚类蔬菜、根菜类蔬菜和谷物划分为第4类。依据JECFA推荐的ADI值和研究区居民膳食结构进行计算,结果表明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As对人体健康的风险为稻田>菜地>旱地>果园,尤其是稻田土壤As对人体健康的风险较大,因水稻食用导致的居民As摄入量高达0.00...  相似文献   
980.
生物降解是许多有机化合物主要降解途径之一。近年来,难降解的有机化合物的任意排放使得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为了防止由此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对于有机化合物生物降解能力的预测显得至关重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生物降解定量关系(QSBR)的研究与发展,对于预测有机化合物的生物降解性提供了重要的帮助。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几年来国内外在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