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2篇
水产渔业   61篇
畜牧兽医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本文对星突江鲽卵巢中常量及微量元素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常量元素由高到低排列为:K(11712.50±2789.19 ug/g)>P(5597.0±1992.59 ug/g)>Na(5196.20±1068.30 ug/g)>Mg(1064.20±174.16 ug/g)>Ca(751.22±69.43 ug/g);微量元素由高到低的排列为:Fe(712.0±148.49 ug/g)>Mn(172.0±35.16 ug/g)>Zn(80.0.±35.24 ug/g)>Cu(10.0±2.14ug/g)>Mo(4.78±0.53 ug/g)>Cr(1.68±0.51 ug/g)>As(1.0±0.01 ug/g)>Ge(0.90±0.13 ug/g)>Co.比较发现:星突江鲽卵巢中Fe、K、Mn、Cu的含量均远高于七种鱼卵、牛肉和鸡蛋,其中Mn含量高出近百倍.  相似文献   
22.
采用常规生化分析方法对莱氏拟乌贼(Sepioteuthis lessoniana)肌肉的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并对其营养品质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显示,在肌肉湿样样品中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灰分和总糖的含量分别为76.10%、19.01%、1.20%、1.71%和1.98%。肌肉中共检测出18种氨基酸,占干样品的64.65%,氨基酸含量丰富;必需氨基酸(EAA)含量达到22.97%,与氨基酸总量(TAA)和非必需氨基酸(NEAA)的比值分别为35.53%和69.42%,氨基酸组成比例适宜;4种呈味氨基酸总量达25.02%,味道鲜美;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胱氨酸+蛋氨酸,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68.02,氨基酸组成较为平衡;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分别为43.02%、6.59%和42.39%,PUFA含量较高,其中,EPA+DHA的含量达32.64%,对人体有较高的保健价值;此外,莱氏拟乌贼肌肉中含有丰富的K、Zn、Se等矿物元素和B族维生素。本研究表明,莱氏拟乌贼肌肉的营养成分全面、营养价值高,是一种优质水产品。  相似文献   
23.
应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金乌贼精子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精子全长为191.84μm(n-10),由头部和尾部组成.其中,头部主要由顶体和细胞核组成,尾部分为中段、主段和末段3个部分.头部顸体为呈倒"U"字形的囊状体,亚顶体腔呈形.细胞核细长,呈圆柱状,稍弯曲,为高电子密度的均质结构.核后窝偏离细胞核中心位置.尾部中...  相似文献   
24.
为揭示金乌贼(Sepia esculenta)早期发育阶段内壳生长发育规律和形态学特征,本研究采集其红珠与黑珠期、心跳期、出膜期、初孵化幼体、5日龄、10日龄6个时期的金乌贼,分别测量其胴腹长(DML)、胴宽(MB)、体重(BW)、壳长(CL)、壳宽(CB),壳重(CW)、生长纹数(LN)7项指标,进行内壳形态学的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红珠与黑珠期、出膜期和10日龄时期各生长指标间均呈显著性正相关,心跳期、初孵化幼体期和5日龄时期部分生长指标间相关性不显著.主成分分析显示,红珠与黑珠期、心跳期的第1主成分为质量因子(体重和壳重),出膜期、初孵化幼体、5日龄、10日龄等4个时期的第1主成分为长度因子(胴腹长和壳长),这表明金乌贼不同时期内壳形态学各性状的生长速率存在一定差异,出膜前(红珠与黑珠期和心跳期)质量因子的增长优于长度因子的增长,而出膜后(出膜期至10日龄时期)长度因子的增长优于质量因子的增长.  相似文献   
25.
金乌贼胚胎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人工孵化条件下金乌贼的胚胎发育进行了观察。刚产出的卵子,均重0.99g/粒(n=100),长轴为11~24mm,短轴为8~15mm,卵黄如鸡蛋状,梨形,长径5~6mm,短径3~4mm,外包三级卵膜。三级卵膜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经历一个柔软-定形-缩小-膨大的变化过程。受精卵在20~25℃水温下孵化,经过26d幼体陆续脱膜孵出。根据胚胎发育的外部形态及典型特征将金乌贼胚胎发育过程划分为细胞分裂期、囊胚期、原肠期、器官发育期、出膜期5个典型时期。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眼的形态变化比较大,且经历一个无色、红色再到黑色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26.
为了探究真蛸(Octopus vulgaris)早期幼体生长发育特征,在室内水泥池育苗条件下,研究了孵化后1~100日龄真蛸的形态变化特征,并对1~49日龄真蛸的全长、腕长、胴长、胴宽、体重及最长腕的吸盘个数进行了测量。结果显示,在盐度为30~32,水温为18.6℃~26.0℃条件下,初孵仔蛸平均全长为(3.05±0.11) mm,大部分初孵仔蛸外卵黄囊在出膜前已吸收完毕,1日龄仔蛸已开口摄食,17日龄稚蛸开始摄食糠虾,35日龄稚蛸开始营底栖生活,60日龄体色由透明发育为乳白色,80日龄体色已与成体相同,100日龄除性腺外,各器官发育成熟,形态特征与成体基本一致。研究表明,真蛸早期(1~49日龄)发育过程中,体重与全长呈立方函数关系,为y=5×10–5x3– 0.0009x2+0.0072x–0.0132;全长与腕长呈立方函数关系,为y=–0.0012x3+0.0492x2+0.0243x+0.2179;全长、体重、腕长、胴长、胴宽分别与日龄呈立方函数关系,为y=–0.0001x3+0.0105x2–0.0122x+3.0562、y=–2×10–7x3+4×10–5x2–0.0004x+0.0034、y=–0.0004x3+0.0247x2–0.1037x+0.8214、y=–0.0004x3+0.0124x2 +0.0749x+1.4757、y=–3×10–5x3+0.0025x2+0.0354x+1.4026。依据营养类型、形态和生物学特征等参数,将真蛸早期发育分为仔蛸期、稚蛸浮游期、稚蛸底栖期和幼蛸期4个时期。  相似文献   
27.
本实验研究了在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人工促熟期间,向刺参体内注射血清素对刺参繁育效果的影响。在实验条件下,设置20、50、100和200 μg/g亲参体重的4种血清素注射剂量,每种剂量又按每5、10、15和20 d注射1次。以注射生理盐水的刺参为对照组,不做处理的刺参作为空白组。实验结束时,对亲参进行阴干流水升温刺激,诱导亲参排放精卵,检测雌参的繁殖力指标和子代质量指标。结果显示,所有注射血清素的实验组雌参排放率均高于注射生理盐水的对照组和未处理的空白组,其中,按50 μg/g亲参体重的剂量每10 d注射1次,雌参排放率和平均产卵量最高,分别为(33.3±1.9)%和(637.0±111.1)万粒/头亲参,显著高于空白组和对照组。测定该组和空白组的子代质量指标,该组的卵子卵径、受精率、受精卵孵化率、9日龄幼体体长和幼体附着变态率分别为(165.0±3.5) μm、(93.0±1.5)%、(82.7±1.2)%、(856.0±24.8) μm和(24.0±1.9)%,与空白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人工促熟期间向刺参体内注射血清素,可促进刺参性腺发育,提高繁育效果。  相似文献   
28.
MS-222对半滑舌鳎成鱼的麻醉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23±0.2)℃海水温度下,测定了MS-222对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 Günther)成鱼的麻醉效果.实验用半滑舌鳎成鱼体长25~40 cm,体质量300~1500 g.实验设计的MS-222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10~120 mg/L和90~240 mg/L.结果显示,鱼体在最终麻醉程度不超过3期时呼吸频率增加,最终麻醉程度达到4期以上呼吸频率开始下降.MS-222麻醉半滑舌鳎的有效质量浓度为120~210 mg/L.在此浓度范围内,鱼体能够在3 min之内达到4期麻醉状态,5min之内苏醒恢复,且在MS-222溶液中浸浴15min后成活率为100%.鱼体在180mg/L的MS-222溶液中麻醉5 min,在空气中进行暴露0~21 min内,复苏时间相差不大,为100 s左右.5尾半滑舌鳎在180 mg/L的MS-222溶液中麻醉5 min,然后在空气中暴露3 min,连续麻醉6次,每次间隔24 h,复苏时间差异不显著.实验证明,MS-222麻醉半滑舌鳎效果好,鱼体入麻时间短、复苏快,安全边界宽,反复麻醉没有明显的耐受性,是一种理想的水产用麻醉剂.文中还对MS-222用于半滑舌鳎麻醉运输及人工授精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9.
星突江鲽(Platichthys stellatus)群体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平凝胶电泳技术对星突江鲽(Platichthys stellatus)养殖群体进行了同工酶分析。筛选了9种酶,检测到15个位点,在0.99水平上,仅PGM^*位点表现为多态,LDH^*、SDH^*、G3PDH^*、GPI-1^*、GPI-2^*、GPI-3^*、IDHP^*、SOD-1^*、SOD-2^*、SOD-3^*、MDH-1^*、MDH-2^*、MPI-1^*和MPI-2^*均为单态,多态位点比例为6.67%,实际观测杂合度为0.0098,预期杂合度为0.0303,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目为1.0557。结果表明,星突江鲽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30.
本文观察研究了海月水母的排精诱导因素、受精及胚胎发育过程。结果显示,长光照(14 L:10 D)、饥饿、机械损伤等因素能有效诱导性成熟的海月水母排精;海月水母体内受精过程为:雌性海月水母伞缘触手将雄性排出的精子细丝收集到伞缘的食物囊处,通过口腕进入口腕基沟,先后经胃口腕沟、胃循环沟等水管系统到达卵巢,精子与成熟卵子结合完成受精;海月水母受精卵为球形,卵径150 μm左右,胚胎发育过程包括卵裂期、囊胚形成期、囊胚期、原肠胚形成期、原肠胚期及浮浪幼虫期6个时期。受精卵在22±1℃的水温下,经29 h 20 min发育为浮浪幼虫,经过73 h 20 min发育为四触手螅状体。海月水母体内受精,胚胎体内发育的繁殖模式有利于幼体的存活,这或许是其广泛存在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