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9篇 |
免费 | 2篇 |
国内免费 | 8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4篇 |
农学 | 11篇 |
基础科学 | 4篇 |
4篇 | |
综合类 | 91篇 |
农作物 | 8篇 |
水产渔业 | 2篇 |
畜牧兽医 | 75篇 |
园艺 | 50篇 |
植物保护 | 1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0篇 |
2022年 | 15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12篇 |
2018年 | 11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20篇 |
2013年 | 13篇 |
2012年 | 20篇 |
2011年 | 8篇 |
2010年 | 19篇 |
2009年 | 18篇 |
2008年 | 12篇 |
2007年 | 13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12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1978年 | 2篇 |
195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53.
水稻粒形相关性状的QTL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Nipponbare(粳)/Kasalath(籼)//Nipponbare(粳)的98个BC1F5回交重组自交系群体及其对应的包含245个分子标记的连锁图谱,于2009年和2010年分别在日本筑波和中国沈阳对水稻粒形相关性状(粒长、粒宽和粒厚)进行数量性状基因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分析。共检测到16个控制粒形相关性状的QTL,包括在日本筑波检测到的13个QTL和在中国沈阳检测到的9个QTL。它们分布在第1,2,3,5,6,9,10和12号染色体上,其中有6个QTL在2个环境下被同时检测到,分别是控制粒长的qSL3-1和qSL12;控制粒宽的qSW5;控制粒厚的qST3、qST5和qST6-1。这些QTL为粒形相关性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相对稳定遗传提供了理论支持,而其余的在特定环境下表达的QTL也反映了粒形相关性状遗传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54.
华北地区农田土壤镉来源及大气沉降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农田土壤重金属镉(Cd)的来源,采用源清单法统计了华北地区(北京、天津、河北和山东)大气沉降、灌溉水、畜禽粪便、化肥施用和市政污泥5种途径对农田土壤Cd的输入量。结果表明:2005—2009年华北农田土壤Cd的输入量范围为1.56~2.63 mg·m-2·a-1,其中灌溉水输入贡献最大(63.0%),其次为大气沉降(30.9%)、畜禽粪便(5.2%)、化肥施用(0.6%)和市政污泥(0.3%)。2015—2019年华北农田Cd的输入量减小为0.22~0.35 mg·m-2·a-1,其主要来源变为大气沉降,贡献占比56.5%;灌溉水、畜禽粪便、化肥施用和市政污泥占比分别为13.7%、23.8%、3.9%和2.1%。除了化肥施用,其他4种源的Cd输入量在过去15 a中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大气沉降取代灌溉水成为近年来华北地区农田土壤Cd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55.
57.
58.
【目的】针对当前江西省发展粳稻生产急需本土化优质粳稻品种的现状,为明确籼粳基因频率与表型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筛选出适用于江西粳稻育种的优质粳稻核心种质。【方法】利用30对InDel籼粳特异性标记对来自国内外的360份优异粳稻资源进行籼粳属性分析,并调查结实率、理论产量、粒型等8个表型性状,分析籼型基因频率与表型性状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360份优异粳稻资源中有典型粳稻312份、粳稻42份、偏粳型5份、偏籼型1份。籼型基因频率与表型性状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籼型基因频率与4个表型性状呈极显著相关(P<0.01),与3个表型性状呈显著相关(P<0.05),说明粳稻种质资源籼粳属性与表型性状间存在高度的相关性。【结论】引入10%左右的籼型血缘可能有利于控制其对粳稻产量的负面作用,最终选取123份粳稻种质作为江西省粳稻育种核心亲本,为有效且合理地用粳稻资源用以改良水稻品种提供理论依据及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59.
60.
不同生态环境下籽粒大小相关性状QTL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不同环境下籽粒大小性状的分子遗传基础,鉴定新的调控籽粒大小相关的基因,为培育适宜籽粒大小的高产优质品种提供新的基因"元件"。以龙稻5(Longdao 5,LD5)和中优早8(Zhongyouzao 8,ZYZ8)杂交衍生的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s,RILs)群体为试验材料,采用QTL Ici Mapping v4.0软件基于完备复合区间作图法在不同生态环境下(沈阳,2015;南昌,2016年;海南,2016年)对籽粒大小性状进行QTL分析。在3种环境条件下,龙稻5和中优早8的籽粒大小性状均存在显著差异,在RILs群体中,籽粒大小性状存在较大幅度变异,呈现双向超亲分离,近似于正态分布,这表明籽粒大小性状均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不同环境下共检测到35个控制籽粒大小性状相关的QTL,分布于第2,3,4,5,8,10和11号染色体上,单一QTL解释5.76%~38.88%表型变异;4个QTL能在3个环境下稳定表达,分别为q ST8、q SL11、q SV11和q TGW11,7个QTL能在2个环境下被检测到,分别为q SV2b、q ST3、q SLW3、q SLW8、q TGW8、q SW8和q SV8。此外,籽粒大小相关的QTL成簇分布于第2,3,8和11号染色体上,位于第8和11号染色体上检测到的2个QTL簇q SS8(q SW8、q ST8、q SLW8、q SV8和q TGW8)和q SS11(q SL11、q SV11和q TGW11)存在明显的多效性和环境钝感特性,对籽粒大小具有明显的调控作用,其中q SS8可能是一个新的位点。结果对进一步发掘和利用新的水稻籽粒大小相关的QTL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