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33篇
  免费   660篇
  国内免费   1125篇
林业   2239篇
农学   1523篇
基础科学   1995篇
  1593篇
综合类   11162篇
农作物   1206篇
水产渔业   888篇
畜牧兽医   6819篇
园艺   2059篇
植物保护   734篇
  2024年   219篇
  2023年   720篇
  2022年   729篇
  2021年   673篇
  2020年   742篇
  2019年   1139篇
  2018年   990篇
  2017年   630篇
  2016年   701篇
  2015年   735篇
  2014年   1597篇
  2013年   1227篇
  2012年   1270篇
  2011年   1469篇
  2010年   1473篇
  2009年   1515篇
  2008年   1352篇
  2007年   1272篇
  2006年   1121篇
  2005年   1075篇
  2004年   1057篇
  2003年   974篇
  2002年   815篇
  2001年   863篇
  2000年   619篇
  1999年   546篇
  1998年   458篇
  1997年   407篇
  1996年   368篇
  1995年   357篇
  1994年   353篇
  1993年   303篇
  1992年   292篇
  1991年   247篇
  1990年   272篇
  1989年   267篇
  1988年   163篇
  1987年   175篇
  1986年   206篇
  1985年   181篇
  1984年   130篇
  1983年   108篇
  1982年   97篇
  1981年   97篇
  1980年   48篇
  1979年   17篇
  1965年   19篇
  1964年   19篇
  1959年   18篇
  1958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双层种箱式马铃薯排种装置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7,他引:1  
为了提高链勺式马铃薯排种装置排种性能,该研究基于离散单元法理论,使用EDEM软件建立了排种装置数值模型,在对排种过程中种薯运动规律仿真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具有双层种箱结构的排种装置,以空种率和重种率为性能指标,试验研究了排种速度、种勺直径和充种高度对充种性能的影响规律,利用回归方程和多目标优化方法对双层种箱式排种装置进行了参数的优化设计,结果为:1)排种速度0.67 m/s、种勺直径48.6 mm、充种高度0.28 m时,空种率和重种率分别是3.8%和8.8%;2)排种速度0.36 m/s≤v≤0.96 m/s、种勺直径44 mm≤d≤56 mm、充种高度0.15 m≤h≤0.28 m时,空种率小于10%,重种率小于20%。种薯运动规律表明:增大高效充种区、增强种薯流动性可以有效提高充种成功率。试验结果表明:与单层种箱式排种装置相比,双层种箱式排种装置空种率降低50%,重种率降低24.5%;排种速度提高92%时,仍可保证排种性能。该研究为链勺式马铃薯排种装置的优化设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22.
农业循环经济标准体系构建是开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基础性和统领性工作,目前中国在农业循环经济领域已积累了较多成功经验,但尚未建立完整的标准体系。该文剖析了中国农业循环经济标准体系构建所存在的核心问题,基于农业产业链和农产品生命周期视角,系统阐述了中国农业循环经济领域的标准体系构建过程、基本组成、结构维度(包含产业链维、产业维、层次维)、制定原则和结构框图,构建了包括基础、管理通用、产业链链接、方法与专用等4个层次的农业循环经济标准体系;最后详细解析了农业循环经济、生态农业及有机农业标准关系的关系;并根据中国循环农业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按照轻重缓急原则提出亟需制定的相关标准建议,可为中国农业循环经济标准化、规范化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23.
为掌握粤北矿区水稻主产区稻米中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其引起的健康风险,在该区域内共采集506份稻米样品,通过分析稻米中As、Hg、Pb、Cd、Cr等5种重金属的含量状况并对其膳食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粤北矿区稻米中重金属含量差异较大,部分地区重金属含量超过了国家限定值,其中Cd较为严重,5种重金属在稻米中总体健康风险评估结果Risk_总为3.22×10~(-4)/年,表明该批水稻样品重金属污染对人体造成的风险较大。常规稻中5种重金属总的健康风险大于杂交稻;不同种植时期稻米的重金属日均暴露量均以Cr最大,但重金属健康风险均以Cd最高,5种重金属总的暴露风险以晚稻最小,早、中稻较大。  相似文献   
924.
基于知识图谱的中国崩岗研究现状及综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崩岗是一种发育在中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水土流失地貌类型,侵蚀量巨大,危害严重.为回顾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崩岗研究的发展历程,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为数据源,统计分析1966-2016年间以“崩岗”为主题的文献数量、时间分布及载文期刊情况,基于CiteSpace对崩岗研究知识图谱进行可视化挖掘与分析,识别出核心作者群、主要研究机构及高频关键词.研究结果表明:1)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崩岗研究的论文数量整体呈现区间波动增长的态势.2)载文期刊以水土保持学科为主,学科交叉研究有待加强;期刊影响因子总体偏低,反映崩岗研究水平有待提高.3)研究机构之间学术交流较少,科研实力差异显著,有待加强交流合作,实现共同发展.4)中国崩岗研究主要围绕“崩岗”“崩岗侵蚀”“土壤侵蚀”“水土流失”“坡面”“风化壳”等展开,“崩积体”和土体“抗剪强度”是近年来崩岗研究的热点.崩岗研究产出论文大部分与防控治理措施有关,定量研究较少.研究结果有助于科研工作者对中国崩岗研究历史与现状有较全面、客观、准确的认识,从而更好地精炼研究方向,为崩岗的后续研究提供更深入具体的指导.  相似文献   
925.
锥盘式撒肥装置的性能分析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7,他引:1  
针对目前大多数撒肥机在作业过程中存在抛撒不均问题,该文设计了一种锥盘式撒肥装置。通过对该装置结构和工作原理的阐述及肥料颗粒在撒肥盘、叶片上和空气中的动力学和运动学分析,建立了肥料颗粒的运动模型。以叶片长度、叶片水平投影倾角、撒肥盘转速、肥箱落肥口位置和面积为试验因素,以肥料抛撒的横向变异系数为试验指标进行了台架试验。试验表明,当落肥口位置(落肥口中心点在以叶片旋转中心在地面的投影为坐标原点的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值)为(70 mm,0,800 mm),叶片长度为150 mm,落肥口面积为2456 mm2,叶片水平投影倾角为1°,撒肥盘转速为1090 r/min时,横向撒肥变异系数为5.215%,此时肥料抛撒的均匀性最好,满足施肥作业要求。该装置基本上解决了肥料抛撒不均方面的不足,为锥盘式撒肥机的设计与优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26.
为明确不同花生品种(系)对土壤酸胁迫的响应差异及其机制,本试验在大田条件下,酸化土壤(pH值4.2)及正常土壤(pH值6.0,对照)中比较了19个花生品种(系)产量、主要农艺性状及钙吸收特征等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酸胁迫条件下,多数花生品种(系)植株钙含量显著下降,较对照平均降低0.18个百分点;酸胁迫降低了生殖体(果针、果壳、籽仁)中钙累积,而整株及营养体(根、茎、叶)钙累积量平均值与对照相差不大,表明酸胁迫主要抑制了果针和荚果对钙的吸收,对根系钙吸收影响较小;此外,酸胁迫显著降低了荚果、籽仁钙利用效率。酸胁迫导致花生徒长,胁迫处理植株干物重平均比对照增加31.2%,其中营养体及针壳增幅明显,籽仁干重下降显著。酸胁迫导致花生荚果性状变劣,酸胁迫下出仁率和空秕率平均值较对照分别降低45.5和55.5个百分点,百果重和荚果产量分别降低70.2%和60.4%。不同品种(系)耐酸系数变幅为0.002~0.548。按照耐酸系数,将供试品种(系)分成耐酸型、中间型及酸敏感型三类,其中L2010和花育32两品种(系)为耐酸型;酸胁迫下荚果产量、出仁率、籽仁钙累积量、荚果钙利用率及籽仁钙利用率等指标与耐酸系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空秕率与耐酸系数呈极显著负相关。本研究为耐酸花生品种选育及酸化土壤花生高产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27.
928.
几个常用土壤侵蚀术语辨析及其生产实践意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土壤侵蚀是导致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之一。理解和规范土壤侵蚀术语对于土壤侵蚀研究、水土流失调查和水土保持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几种常用的土壤侵蚀术语划分为6组,分别展开辨析,依次包括1)土壤侵蚀、土壤流失和水土流失,2)古代侵蚀与现代侵蚀,3)地质侵蚀与加速侵蚀,4)片蚀、溅蚀、面蚀和细沟间侵蚀,5)细沟、浅沟、切沟侵蚀和瓦背状地形,以及6)冲沟、干沟和河沟侵蚀,阐述各组术语之间的差别和联系,并探讨其在生产实践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929.
中国5种典型土壤的侵蚀泥沙粒径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通过天然降雨试验,研究我国5种典型土壤的侵蚀泥沙团粒和单粒粒径分布以及泥沙各级团粒的机械组成特征。2013—2014年汛期(6—9月),监测红壤、紫色土、黄绵土、褐土和黑土径流小区的降雨产流事件,收集侵蚀泥沙样品,利用湿筛法和吸管法测定其团粒和单粒粒径分布;同时,筛选出泥沙各级团粒样品,进一步测定其单粒粒径组成。结果表明:(1)侵蚀泥沙粒径分布是土壤质地和降雨强度综合作用的结果,团粒粒径分布更适合作为表征泥沙输移的指标;(2)5种土壤的侵蚀泥沙皆表现出粉团(0.002~0.05mm)和黏团(0.002mm)的明显富集;(3)在泥沙单粒粒径分布方面,除红壤的粉粒(0.002~0.05mm)和黏粒(0.002mm)有轻微富集外,其余4种土壤的各级单粒均无明显富集;(4)红壤侵蚀泥沙粉团(0.002~0.05mm)中的黏粒含量最多,其余4种土壤侵蚀泥沙机械组成和各级团粒的机械组成均与原土接近。  相似文献   
930.
[目的]探讨在当前三峡库区面临的严峻生态环境下,采取何种适合的生态治理技术以解决库区生态环境安全问题,为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修复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通过生态治理模型整体框架结构,提高中、陡土坡生态系统地表基底稳定性;通过等高种植平面绿化技术、土工格室垂直绿化技术,提高消落区植被覆盖率和土壤肥力;通过不同高层区段消落区适宜植物"乔—灌—草—藤(177~170 m)、"灌—草—藤"(170~160m)、"草—藤"配置(160~145m),对消落区的生物多样性、植被覆盖率及景观层次起提高作用。[结果]通过模型设计,将传统混凝土护坡技术与现代生态护坡技术相结合、等高种植平面绿化技术与土工格室垂直绿化技术相结合,实现了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的高度统一、系统稳定性与开放性的高度统一、植被覆盖率与景观层次的高度统一。[结论]该土工结构模型的应用对三峡水库中陡土坡消落区生态治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现实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