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2篇
综合类   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农业非点源污染是影响水资源质量的重要原因之一。基于SWAT模型,结合野外实地调查,选取总氮作为污染物指标,构建了黄前水库上游石汶河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基础数据库,并根据实测值对模型参数进行了率定和验证,在确定模型适用性的基础上分析了流域内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基于对山区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措施,采用3种退耕情景对黄前水库上游石汶河流域的农业非点源污染进行了情景模拟计算。结果表明:①经过参数率定后的SWAT模型对研究区径流和总氮的模拟效果较好;②典型农业非点源污染物负荷在时间分布上多集中在雨季4—9月份,流域汛期集中了全年80%以上的污染负荷,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流域中上游产生的负荷较小,下游较大,靠近流域主河道区域的污染负荷高于远离主河道区域;③3种退耕情景均可消减农业非点源污染物(以氮的输出为标准)的输出总量,最高可消减近50%,因此在流域内实施一定强度的退耕还林措施可有效降低典型农业非点源污染物的输出量。  相似文献   
12.
全新世环境演变研究是过去全球变化研究的重点,也是当今全球变化研究的重点和热点。深入了解和探讨全新世成壤环境演变和沙尘暴活动对于丰富全新世环境变迁理论、认识现阶段的沙尘暴活动,促使人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研究宝鸡陵塬地区全新世地层的粒度、磁化率、CaCO3和pH值四项指标,综合分析了本区全新世以来成壤环境演变及与之相关的沙尘暴活动信息。  相似文献   
13.
三江源地区是国家级生态功能重点保护区域,更是西北地区实现山川秀美的重要保证。源区的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事关我国乃至东南亚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的大事。鉴于此,本文立足三江源地区实际情况,遴选了16县经济发展的21项指标以综合考评本区的经济综合发展,并通过分析本区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生态问题,结合本区实际,提出了源区县域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互动措施。旨在通过文中互动措施的提出获得本区经济快速发展、生态良性循环的双赢效益。  相似文献   
14.
在柴达木盆地次生盐渍化的弃耕地以苜蓿混播为主的方法建设人工草地,结果表明:人工草地中优良牧草比例明显增加.可食牧草的比例达77.58%,较对照(16.31%)提高3.8倍,产草量较天然草地提高51.9倍;土壤盐分含量由2000年的1.518%下降到2002年的0.128%~0.087%;混播苜蓿的投入产出比为3.17,平均每年的纯收入为3 173.33元/公顷,试验区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5.
土地利用协调发展度评价对区域土地资源的利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基于土地利用的生态服务价值指数,以陕西省101个县区为例,从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两个方面建立了土地利用协调发展度评价模型,对陕西省各县区的土地利用协调发展度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核算的土地利用效益评价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土地利用潜力,为全面分析土地利用协调发展度提供了较好的视角同时,陕西省各县市土地利用的地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度明显高于二者与生态效益之间的协调度榆林、延安市及周边县市的土地利用协调发展度较高,总体协调发展度呈北高,南低,关中塌陷的状态。因此,经济发展过程中应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增强土地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16.
西安南郊夏季土壤碳排放量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NaOH溶液吸收CO2 的原理 ,对西安南郊土壤CO2 释放量进行观测 ,并探讨了土壤CO2 释放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资料表明 ,温度升高 ,土壤CO2 释放量增大 ;夏季早晚期土壤CO2 排放量较低 ,夏季中期的月份CO2 排放量较高 ;农田玉米地CO2 排放量较低 ,草地和林地CO2 排放量较大 ;与春秋季相比 ,夏季土壤CO2 排放量较大 ;CO2 排放量在一昼夜内具明显的变化规律性 ,这种规律主要是受温度变化控制的。CO2 排放量变化显示 ,深厚黄土层中土壤微生物夜间活动强度大于白天。  相似文献   
17.
榆林市作为我国能源战略重点西移的接续地,着力开发各类组合优势明显的能源矿产资源本是大势所趋,但区域脆弱的生态环境又是约束能源开发的一道"紧箍咒",如何在区域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一并实现大规模资源开发与地区县域经济的互动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与实证意义。通过分析该市1974~2006年气候变化,评价2006年度榆林市各县区县域经济发展能力,通过切实考虑当前榆林市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气候变化下能源开发与地方产业的互动发展措施。以期对统筹榆林市城乡发展,变更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破解"三农"问题,促进能源重化工基地县域经济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榆林市地处晋陕蒙能源金三角的中心腹地,这里矿产资源极其丰富,每平方米地块平均蕴藏6 t煤,100m3天然气,140 t盐,被美誉为"中国的科威特",是我国重要的能源战略后备基地。但是它属于我国北方农牧业交错区,是我国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资源的非可再生性,水资源短缺的"瓶颈"制约,区域生态环境的极度脆弱性,加之多年来粗放型的资源开发使得榆林市生态、经济、社会价值损失巨大。因此,以榆林市为典型区,选取了榆林市生态环境,及经济社会方面的相关指标29项,采用层次分析法(AHP)评价了近年大型能源开发下生态脆弱区榆林市资源环境子系统、经济子系统、社会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评价结果表明:资源环境是影响榆林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子,社会进步因子和经济发展因子次之。近年来,研究区可持续发展水平总体比较低下,表明榆林市大规模能源开发利用在创造巨量财富的同时,当地资源环境子系统也因此遭到了极大的破坏。  相似文献   
19.
不同于一般村落,传统村落兼具社区、遗产和资源三重属性,资源属性的转化在其振兴中发挥着纽带作用。面向资源转化,选取4221个国家级传统村落为研究样本,开展传统村落分类振兴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传统村落资源转化的核心要素是人口、产业和区位,其中“人”是主体、“业”是基础、“位”是条件,三者缺一不可。2)传统村落按单要素的优劣性分为人口空心村与实心村、产业一般村与示范村、区位不优村与优势村,按三要素的完备性分为4类8型。3)传统村落难以村村同等、同样、同步振兴,仅1.09%的村落三要素俱全,46.88%的村落三要素俱缺;只有约5%的村落有优势主导产业,近70%的村落人口空心化,超过2/3的村落缺乏区位优势。但有要素优势的村落分布更均衡,有利于形成以点带面的振兴格局。4)传统村落根据资源转化要素类型的不同,可相应采取转化示范、人口集聚、产业提升、区位改善、人口驱动、产业带动、区位拉动、资源保护等路径分类推进乡村振兴,并分4个梯队有序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