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7篇
  17篇
综合类   23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为了解黄芪对硒的吸收转运能力,以黄芪为试材,采用根施和叶面喷施硒2种方式,探索施用不同浓度(0、5、10、50、100μmol/L)的硒酸钠和亚硒酸钠,对黄芪生物量、硒含量以及硒在植物体内的转运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以硒酸钠还是亚硒酸钠作为硒源均有利于黄芪地上部和根部干物重、硒含量的增加,随着硒浓度的增加干物重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黄芪地上部硒含量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根部硒含量与之相反。添加硒酸钠和亚硒酸钠处理时,在10μmol/L浓度处理时黄芪地上部和根部干物重最大,分别比CK增加了49.89%、60.87%和23.36%、60.00%。添加相同浓度的硒酸钠处理时,黄芪地上部和根部中硒含量高于施亚硒酸钠处理,在100μmol/L浓度处理下黄芪地上部硒含量最大为119.13μg/g,在5μmol/L浓度处理下黄芪根部硒含量最大为52.25μg/g。2种施硒方式下,根部施硒酸钠更有利于黄芪对硒的富集,且黄芪根部向地上部转运硒的能力随施硒浓度的升高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2.
叶面施硅时期对冬小麦镉铅砷累积的阻控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对不同生长时期冬小麦进行叶面施硅处理,对比了冬小麦产量、籽粒及秸秆中镉(Cd)、铅(Pb)、砷(As)含量,以期筛选出最佳的叶面施硅时期。结果表明:任何时期叶面施硅均可显著增加冬小麦产量(P0.05),增产11.9%~18.57%;冬小麦籽粒中Cd(0.033~0.051 mg/kg)、Pb(0.069~0.177mg/kg)和As(0.046~0.062 mg/kg)含量均低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食品中污染物安全限值(GB 2762—2012);从小麦籽粒中Cd、Pb、As的含量来看,拔节期施硅2次及拔节期-灌浆期各施硅1次,冬小麦籽粒中Cd、Pb含量明显低于对照,其中Cd含量分别降低20.00%和31.03%,Pb含量分别降低25.83%和31.79%;冬小麦拔节期-灌浆期及拔节期-抽穗期各施硅1次可降低籽粒中As含量,与对照相比分别降低20.14%和20.23%;小麦秸秆中Cd、Pb、As含量显示,拔节期施硅2次可降低冬小麦秸秆中Cd、Pb、As含量,降幅分别为13.73,13.87%和19.04%。冬小麦籽粒和秸秆中的Cd、Pb、As含量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拔节期施硅2次为冬小麦籽粒、秸秆中Cd、Pb、As低含量类群。研究表明,冬小麦拔节期叶面施硅2次为最佳的叶面施硅时期,可为降低重金属污染土壤中冬小麦可食部位重金属的累积量提供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13.
采用400目尼龙娟网制作的网袋进行土-砂联合培养的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水分处理和铁、锰肥用量对水稻根表铁、锰氧化物胶膜厚度及水稻铁、锰营养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状况是影响水稻根表铁、锰胶膜厚度的重要因素,长期淹水条件下水稻根表形成的铁、锰胶膜较厚,而干-湿交替和湿润处理形成的铁、锰胶胶较薄;施用铁、锰肥力明显增加根表铁、锰胶膜厚度。试验还表明水稻根表铁、锰胶膜以铁胶膜为主,即使在含锰丰富土壤上施用  相似文献   
14.
猪弓形体病是人和多种动物共患的一种原虫病,其病原体为刚地弓形虫。根据其不同发育阶段,可分为五种形态,即滋养体、包囊、裂殖体、配子体和卵囊。前二者为无性生殖期,存在于中间宿主体内,后三者为有性生殖期,只存在于终末宿主——猫体内。2002年10月9日,在兽医院诊断室接触到一病例,一猪场送来病猪进行检测,经详细问诊,该厂猪群已发病三天,死亡5到6头/18头,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电解质浓度、pH值对土壤吸附铜的影响。[方法]采用平衡吸附法研究潮褐土、红壤对Cu^2+的等温吸附及不同pH值和电解质对土壤吸附Cu^2+及次级吸附Cu^2+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低浓度的K2SO4对潮褐土Cu^2+的吸附略有促进,KH2PO4浓度高时促进潮褐土Cu^2+的吸附,红壤对Cu^2+的吸附率随着2种电解质浓度的增加基本呈峰形曲线变化;潮褐土Cu^2+次级吸附率随着K2SP4和KH2PO4浓度的增加分别为略有增加和直线降低,K2SO4浓度低时促进红壤对Cu^2+的次级吸附,红壤Cu^2+次级吸附率随KH2PO4浓度增加而增加;K2SO4和KH2PO4对红壤Cu^2+次级吸附率增幅远比Cu^2+吸附率增幅高,且KH2PO4对红壤Cu^2+吸附的促进作用比K2SO4强,K2SO4对潮褐土Cu^2+吸附率与次级吸附率的影响规律一致。[结论]该研究为铜污染土壤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镉在水稻根际的生物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介绍了水稻根际土壤中的 pH值、Eh值、有机质和微生物、其它金属元素及根分泌物等因素同镉的生物有效性之间的关系。提出水稻根系具有泌氧能力 ,使其根际微环境呈氧化状态。因而 ,土壤溶液中一些还原性物质被氧化 ,如Fe2 、Mn2 形成的氧化物在根表沉积成胶膜。胶膜及其根际环境对水稻吸收镉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叶面喷施硅调理剂对水稻砷累积及其赋存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营养液培养生物学模拟方法,研究了喷施8种不同的叶面硅调理剂对苗期水稻累积总砷(As)和砷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施用硅调理剂可降低水稻根和茎叶中砷含量,其中叶面施用Na2SiO3+鼠李糖脂处理(Si6)的水稻根系和地上部砷含量最低,分别为10.04,0.31mg/kg,比对照降低25.35%和33.10%(P<0.05);水稻中砷的赋存形态主要为As(Ⅲ),喷施该叶面硅调理剂减少水稻地上部和根系As(Ⅲ)含量,降幅分别为27.74%和21.50%(P<0.05);综合考虑水稻根系和地上部砷累积及砷由根系向地上部的转运,对不同的叶面硅调理剂处理进行聚类分析发现,喷施Na2SiO3+鼠李糖脂的处理为水稻砷低积累类群。因此,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与含硅溶液配施是抑制水稻幼苗吸收和积累砷效果最好的叶面硅调理剂,可为我国砷污染区稻米生产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通过动态观察肺动脉压、红细胞压积、腹水心脏指数、肺小动脉中膜厚度占外径百分值(mMTPA)及管壁面积/管总面积(WA/TA)的变化,探讨高选择性内皮素A受体拮抗剂BQ123对低温诱发肉鸡腹水综合征的预防作用。结果显示,BQ123能显著降低低温诱发肉鸡的肺动脉压、红细胞压积及腹水心脏指数(P0.05或P0.01);BQ123能显著减小低温诱发肉鸡的mMTPA及WA/TA(P0.05或P0.01)。结果表明,BQ123明显抑制了低温诱发肉鸡的肺动脉高压和肺血管重塑的形成和发展,对肉鸡腹水综合征具有明显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利用人工控制光温条件的水培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 Si、 Ge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水稻幼苗进行 Ge处理后,各处理之间的生物量均有所降低.在相同 Ge浓度处理时,随着 Si浓度的升高,生物量有增加的趋势.随着 Ge处理浓度的增加,水稻地上部分含水量逐渐减少,对幼苗的毒害程度越来越严重,地上部 Ge的浓度也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而随着 Si的加入,毒害症状减轻,对于 Ge2.5,Ge5.0,Ge10.0 mg· L-1处理的植株而言, Ge含量均表现为降低的趋势.这说明 Si对水稻植株吸收 Ge有一定的拮抗作用.结果还表明 ,随着 Si浓度的增加,水稻地上部含 Si量明显上升,但 Ge含量则呈降低趋势,即 Si的加入减缓了水稻幼苗的 Ge毒害.此外,通过对根系进行一定时间的浸泡,能有效除去吸附于根表及累积于根质外体中的 Ge,从而为准确测定根细胞中的 Ge提供了较为准确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胶质芽孢杆菌菌剂对四种蔬菜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胶质芽孢杆菌菌剂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其对黄瓜、番茄、茄子及辣椒4种蔬菜种子发芽率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剂处理的黄瓜、番茄、茄子和辣椒种子发芽率均高于对照组,依次是对照的1.10、1.10、1.07、1.07倍;处理组幼苗根长分别比对照增加3.76%、32.82%、1.50%和15.70%;处理组幼苗干质量分别比对照增加36.36%、-12.82%、3.13%、16.67%,G值、根冠比与对照无显著差异。综上所述,胶质芽孢杆菌菌剂能够提高4种蔬菜种子的发芽率,但对蔬菜幼苗根生长的影响因蔬菜种类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