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1篇
林业   32篇
农学   23篇
基础科学   24篇
  32篇
综合类   204篇
农作物   29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96篇
园艺   23篇
植物保护   2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61.
【目的】从海南岛吊罗山原始热带雨林区筛选分离杀棉铃虫Bt菌株,为研发新的防治棉铃虫的生物农药和抗虫转基因棉花奠定基础。【方法】在吊罗山原始热带雨林区不同海拔高度采集253份土壤样品,采用醋酸钠高温处理方法从中分离各类芽孢杆菌,通过显微镜观察鉴定出产伴胞晶体蛋白的苏云金芽孢杆菌(Bt),对伴胞晶体蛋白进行SDS-PAGE电泳和质谱分析,了解其基本特性。并以棉铃虫二龄幼虫为靶标,测定获得的Bt菌株对棉铃虫的杀虫活性。【结果】从253份土壤样品中分离出芽孢杆菌786株,其中产伴胞晶体蛋白的Bt菌株33株,Bt菌株分离率为4.2%。SDS-PAGE电泳和质谱分析表明,分离Bt菌株含有的伴胞晶体蛋白与已发现的毒素蛋白不同,可能为新型晶体蛋白;利用棉铃虫二龄幼虫进行Bt分离株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有8株Bt菌株对棉铃虫幼虫的致死率为25%~85%。【结论】从海南岛吊罗山原始热带雨林区筛选分离获得8株杀棉铃虫的Bt菌株,这些菌种可能含有新的杀虫晶体蛋白基因。  相似文献   
262.
针对现在日光温室建造成本高、破坏耕层结构、土地利用率低和不便拆装等诸多问题,课题组设计建造了一种新型装配式节能日光温室。该温室整体椭圆钢拱架结构采用柱脚固定,后墙和山墙覆盖保温被,并配备电动卷帘和自动防风设备,建造成本100~120元/m2。该温室建造方便,极大降低了对耕层结构的破坏,提高土地利用率且便于拆装。现已在河北省中南部地区推广应用,经测试,该温室在冬季室外-10℃的低温条件下,室内可以保持5℃以上,可越冬生产草莓、生菜和甘蓝等喜冷凉的果菜,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63.
新形势下,党建工作在加强党组织的战斗力、服务力,提高干部队伍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就当前党建工作中存在的"两张皮"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64.
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限制性氨基酸代谢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反刍动物新蛋白质体系的提出,氨基酸营养研究随之进入崭新的局面。尤其是针对蛋白质、限制性氨基酸和肽的代谢,合理搭配日粮氨基酸,以及提高饲料蛋白质消化率和氮利用率成为反刍动物营养研究领域的新热点。本文综述了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在不同日粮条件下的氨基酸限制性顺序,限制性氨基酸的研究方法,理想的氨基酸模式,蛋氨酸与赖氨酸的代谢机理,以及限制性氨基酸代谢的影响因素,旨在为揭示反刍家畜瘤胃微生物限制性氨基酸代谢机理,建立调控反刍家畜氨基酸高效利用的营养技术方案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65.
为提高果园中果蝇的诱集效果,减少果蝇种群数量,本研究在室内及樱桃园中对诱集液的成分、配比以及诱集的时间和诱集器的孔径、颜色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以糖、醋、红酒和水为主要成分的诱集液最优配比为2:1:2:5,诱集器孔径为6 mm、颜色以红色或橙色诱集效果较好;如果在诱集液中加入脱落的樱桃和166.67 g/L的酵母,诱集效果会明显提高;诱集时间在18:00—20:00时效果最佳。本研究将为果蝇的预测预报与防治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66.
为了探究不同的种植种茎长度和节点数对木薯农艺性状的影响,以华南9号木薯为材料,对木薯种茎的长度(L)和节点数(S)分别设置3个处理(L1、L2、L3和S1、S2、S3)共计9个组合,按照相同管理方式种植。结果表明:木薯种茎的节点数与株高、茎粗、第一分支高度、茎秆叶鲜重、鲜薯重和鲜薯数均无显著相关性,种茎的长度与茎秆叶鲜重和第一分支高度显著相关,增大木薯种茎长度可以提高鲜薯重、茎秆叶鲜重及第一分支高度,试验中处理L3S3鲜薯重比对照(CK)高9.8%,茎秆叶鲜重比对照高19.1%,第一分支高度比对照高10.5%。  相似文献   
267.
近年来,英国不断完善本国的禽流感防控体系,并多次成功扑灭了境内发生的禽流感疫情。本文介绍了英国兽医体系的基本情况,总结了其在禽流感防控方面的成功做法,如构建完善的禽流感防控法律体系、建立健全的实验室体系、实施基于风险的禽流感监测计划等,以期对我国禽流感防控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68.
本试验旨在研究小熊猫胃肠道菌群多样性。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结合条带的克隆测序、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PCA)检测小熊猫胃肠道菌群结构及多样性。结果表明:1)PCR-DGGE图谱显示小熊猫胃肠道中有大量菌群,且不同部位的菌群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异,相邻肠段菌群结构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结肠和粪便样品的菌群多样性较高,其次为胃和直肠样品,而空肠和回肠样品菌群多样性较低。2)小熊猫胃肠道菌群PCR-DGGE图谱中测序的条带大多数归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共性条带主要是未培养拟杆菌门细菌(uncultured Bacteroidetes bacterium)、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未培养梭状芽孢杆菌(uncultured Clostridium sp.)、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和食窦魏斯氏菌(Weissella cibaria),其中厚壁菌门为优势菌群;特异性条带主要是丛毛单胞菌(Comamonas sp.)、梭菌属(Clostridium sp.)和Akkermansia。由此可见,小熊猫胃肠道中栖息着大量菌群,且其多样性按照胃肠道由前至后的顺序呈现高-低-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269.
根际过程和高底物浓度促进黑土有机磷矿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土壤有机磷是植物吸收磷素的重要来源之一。大量研究表明,植物根际过程能够促进土壤有机磷矿化,提高土壤有机磷的生物有效性。以高有机质含量的黑土为研究对象,通过温室根垫培养和大田原位测定相结合的方法,旨在揭示玉米和蚕豆根际过程和土壤有机磷浓度对有机磷矿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室条件下,不施肥(CK)处理的蚕豆根际pH未变化,玉米根际pH上升了0.09个单位;施氮磷钾肥和有机肥(NPKM)处理的蚕豆根际酸性磷酸酶活性较玉米高93.4%;CK处理的玉米、蚕豆根际土与空白土(相同装置下不种作物的土壤)有机磷含量无差异,NPKM处理有机磷在玉米和蚕豆根际分别耗竭了138和86 mg·kg~(-1)。根际有机磷浓度是驱动有机磷矿化的主要因素。田间玉米的根际pH与非根际相比下降了0.3~0.51个单位,酸性磷酸酶活性提高了10倍以上,施肥处理的根际苹果酸分泌量较不施肥处理高357%;根际过程与有机磷浓度可能共同调控了根际有机磷的矿化过程。因此,构建土壤高有机磷库,选择高效利用有机磷的作物品种,是维持黑土供磷能力、实现减磷增效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70.
不同植被对广西石漠化地区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广西石漠化地区不同植被恢复样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其与其他土壤肥力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植被及恢复模式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影响的效果不同,植被类型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相关性极为显著。乡土物种在石漠化生态恢复过程中具有极重要的作用,青檀样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高于原始森林及其他样地,侧柏、任豆、青冈、黄荆等乡土树种样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也高于外来物种湿地松及桉树样地。 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增加的趋势,但恢复50a后的森林样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却稍有下降。石漠化治理必须合理配置物种,重视乡土植物,充分考虑生态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