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3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2篇
  9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24篇
畜牧兽医   3篇
植物保护   6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室内研究了棉铃虫齿唇姬蜂连代饲养、雌蜂日龄及交配方式对其后代性比的影响。结果表明:(1)室内连代饲养中,一、二代雌雄性比分别为1:0.85和1:0.71;三代以后雄性个体所占的比例增加,至第五代时雌雄性比为1:1.46。(2)不同日龄的雌蜂繁育的后代其性比有显著差异,随着日龄的增加,雄性后代的比例加大。其中2日龄的后代雌蜂比率为87.8%,而6日龄的后代雌蜂比率为48.5%。(3)同一世代中,不同父母的雌雄个体交配以后,所繁育后代的雌蜂比例为95.3%;孤雌生殖后代的雄性与同一世代的雌性交配,所繁育后代的性比接近1:1;而未能交配的雌蜂其后代均为雄性。  相似文献   
42.
棉铃虫齿唇姬蜂的饲养及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对棉铃虫齿唇姬蜂室内饲养及相关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可用斜纹夜蛾幼虫作为该蜂室内人工繁殖的最适宜寄主。当该蜂寄生不同日龄的斜纹夜蛾幼虫时,其发育历期无显著差异;寄生率随寄主日龄的增加而降低;茧重随日龄的增加而增重;成虫羽化率无明显差异;获茧率以4日龄寄主最高,为55.3%;以3~5日龄寄主幼虫繁育的成蜂寿命最长。齿唇姬蜂在26℃下的平均产卵量为92.7粒,成蜂绝大部分在光照期羽化。在4~26℃范围内,温度愈低,成蜂寿命愈长。  相似文献   
43.
为提高番茄潜叶蛾的监测与防控效率,在樱桃番茄生产温棚开展了双色地膜土栽、地砖托盘盆栽、地砖盆栽、地布盆栽4种栽培方式下番茄潜叶蛾对化蛹场所的选择性研究。依据栽培方式,调查了12种可能的化蛹场所。结果表明,番茄的栽培方式不同,番茄潜叶蛾的化蛹场所亦有明显变化。双色地膜土栽方式下,6种场所的总计平均化蛹数量和化蛹数量占比中,地膜覆盖土显著高于其他场所,依次为地膜覆盖土>种植孔周边和茎秆>叶片;叶柄和果实上未观察到有幼虫化蛹。地砖托盘盆栽方式下,9种场所的总计平均化蛹数量中,花盆托盘底部和花盆翻边显著多于花盆盆底,其他场所未观察到有幼虫化蛹;化蛹数量占比中,花盆托盘底部显著高于其他场所,依次为花盆托盘底部>花盆翻边>花盆盆底。地砖盆栽方式下,8种场所的总计平均化蛹数量中,地砖缝隙和花盆翻边显著多于花盆盆底,其他场所未观察到有幼虫化蛹;化蛹数量占比中,地砖缝隙显著高于花盆翻边和花盆盆底。地布盆栽方式下,8种场所的总计平均化蛹数量和化蛹数量占比中,花盆盆底显著高于其他场所,依次为花盆盆底>花盆翻边>地布表面,其他场所未观察到幼虫化蛹。双色地膜土栽方式下4种化蛹...  相似文献   
44.
明确雌成虫的卵巢发育及其卵子发生有利于害虫发生期和发生量的准确预测及其防治适期的确定。本研究在观察重大外来入侵害虫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雌成虫生殖系统结构和卵巢发育级别的基础上,进一步比较了营养条件和是否交配处理,即未交配+清水、未交配+20%葡萄糖溶液、交配+清水、交配+20%葡萄糖溶液条件下番茄潜叶蛾的卵子发生动态。结果显示:雌成虫生殖系统主要包括卵巢、输卵管、附腺、交配囊、阴道支囊、受精囊及受精囊腺等组织;左右两侧卵巢的卵巢管数大多相等,各含4根卵巢管;卵巢发育进度可分为卵黄沉积前期(Ⅰ级)、卵黄沉积期(Ⅱ级)、成熟待产期(Ⅲ级)、产卵盛期(Ⅳ级)和产卵末期(Ⅴ级)5个级别。雌成虫只取食清水也可持续形成成熟卵子,未交配雌虫卵子数量于羽化72 h达到高峰,发育至96 h时显著减少,并观察到卵子重吸收现象。取食20%葡萄糖溶液可显著促进雌虫的卵子发生,其成熟卵子、总卵子数在羽化后24 h均显著多于取食清水;雌虫发生卵重吸收后,补充取食20%葡萄糖溶液,卵巢内各类卵子数显著增加。交配对雌成虫卵子发生有明显促进作用,取食20%葡萄糖溶液或清水的交配雌虫,羽化96 h后,成熟...  相似文献   
45.
为了探讨犊牛睾丸组织适宜的冷冻保存体系,设计以甘油、DMSO、乙二醇、海藻糖、BSA和睾丸液作为主要成分的6种冷冻保护液,以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乳酸脱氢酶(LDH)和β-D葡萄糖苷酶(β-D-Glucosidase)的酶活性作为测定指标,以新鲜犊牛睾丸组织的4种酶活性为空白对照,使用6种冷冻保护液将睾丸组织于液氮中冷冻保存7d,然后37℃水浴解冻并无菌培养24h,再制备成φ=10%的睾丸组织匀浆液并测定4种酶活性,最后分析6种冷冻保护液对犊牛睾丸组织标志性酶活性的冷冻保护效果。结果表明,含ρ=0.015g/mL牛血清白蛋白(BSA)的冷冻保护液冷冻7d后,睾丸组织AKP、ACP、LDH和β-D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分别为599.99、129.11、1 891.53和489.98U/g,均显著优于其他组(P0.05);含ρ=0.04g/mL海藻糖的冷冻保护液冷冻7d后,AKP、ACP、LDH和β-D葡萄糖苷酶活性分别为454.88、114.63、1 862.79和457.8U/g,其保护效果次于0.015g/mL BSA组,但均显著优于其他组(P0.05);经DMSO、乙二醇和睾丸液冷冻7d后,4种标志性酶的活性均低于0.015g/mL BSA组和0.04g/mL海藻糖组,甘油组冷冻保护液的效果最差。因此,含ρ=0.015g/mL BSA和ρ=0.04g/mL海藻糖的冷冻保护液能够较好地保护犊牛睾丸组织的酶活性,是犊牛睾丸组织适宜的冷冻保护剂。  相似文献   
46.
通过探讨不同冷冻保护剂对犊牛睾丸组织冷冻保存的效果以及睾丸组织低损伤冷冻保存的机理,为保护珍稀濒危物种、恢复人类未成年男性生育能力等提供依据。研究将二甲基亚砜(DMSO)、甘油、丙二醇、蔗糖和葡萄籽原花青素(GSP)五种冷冻保护剂设置八个浓度梯度,用以进行犊牛睾丸组织的冷冻保存,7d后解冻,解冻后检测睾丸组织内的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和细胞活率。结果表明,经10%DMSO、丙二醇、蔗糖和GSP冷冻犊牛睾丸组织7d解冻后,组织细胞活率分别达到77%、62%、34%和24%,DMSO组优于其他组(P0.05);NO水平分别为0.52、0.51、0.64和0.49μmol/mgprot,NOS活性分别为1.03、0.98、1.04和0.96U/mgprot,GSP组优于其他组(P0.05)。7.5%甘油冷冻犊牛睾丸7d解冻后,细胞活率、NO和NOS分别为41%、0.54μmol/mgprot和1.07U/mgprot,优于组内其他浓度(P0.05)。表明10%DMSO能有效地冷冻保存犊牛睾丸组织。  相似文献   
47.
百年尺度上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是全球土地系统变化和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主要内容,开垦初期的LUCC研究也必不可少,但是其数据来源较少,获取困难.该研究依据土壤类型、坡度、20世纪30年代的人口数量以及距居民点距离对耕地分布的驱动影响,在GEOMOD模型中输入20世纪30年代的耕地数量、20世纪50年代的耕地与非耕地空间分布图,从而模拟出20世纪30年代的耕地与非耕地空间分布图,同时也生成了一个耕地分布的适宜性图.该方法重建了当时的耕地空间分布,其重建结果比较理想,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8.
诱捕器颜色和悬挂高度对番茄潜叶蛾诱捕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原产于南美洲西部的秘鲁,是近两年传入我国的一种重要农业害虫,对我国农业安全生产构成了潜在巨大威胁。【目的】探究诱捕器颜色和悬挂高度对番茄潜叶蛾诱捕效果的影响,为有效控制番茄潜叶蛾的发生与危害提供依据。【方法】以专一性引诱剂为试验材料,采用行为生态学技术方法,在有机蔬菜生产温棚开展性信息素诱捕器(平面式)颜色和诱捕器悬挂高度对番茄潜叶蛾诱捕效果的对比研究。【结果】白色(对照)、黄色((575±10)nm)、绿色((520±10)nm)和蓝色((465±10)nm)4种颜色性信息素诱捕器均可诱捕到一定数量的番茄潜叶蛾,4种颜色诱捕器61 d平均诱蛾量从高至低依次为蓝色2 548.3头、黄色2 065.8头、绿色1 998.3头、白色1 072.7头/诱捕器。不同颜色诱捕器逐日诱蛾量占比中,蓝色和黄色诱捕器显著高于绿色和白色,依次为蓝色和黄色>绿色>白色,差异明显;逐日诱蛾量中,蓝色诱捕器最高,依次为蓝色>黄色和绿色>白色诱捕器,差异显著;诱蛾效果综合分析结果显示,蓝色>绿色和黄色>白色诱捕器。5种悬挂高度性信息素诱捕器37 d平均诱蛾量依次为0 cm(直接放于地面上)332.2头、0—20 cm为94.2头、60—80 cm为12.4头、120—140 cm为9.2头、180—200 cm为7.4头/诱捕器;不同悬挂高度诱捕器诱蛾量占比中,0 cm显著高于其他4种悬挂高度,依次为0 cm>0—20 cm>60—80、120—140和180—200 cm,差异明显;逐日诱蛾量中,0 cm最高,依次为0 cm>0—20 cm>60—80、120—140和180—200 cm,差异明显;诱蛾效果综合分析结果显示,0 cm>0—20 cm>60—80 cm>120—140和180—200 cm。【结论】在设施蔬菜生产中将蓝色性信息素诱捕器(平面式)直接放于地面对番茄潜叶蛾的诱捕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9.
新德里番茄曲叶病毒(tomato leaf curl New Delhi virus, ToLCNDV)是双生病毒科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病毒,由烟粉虱Bemisia tabaci以循环持久性方式传播,能对茄科和葫芦科等多种作物造成毁灭性的危害。近年来,ToLCNDV不断扩散蔓延至新的国家和地区。我国于2021年在浙江的温室番茄上发现了ToLCNDV的危害。本文综述了ToLCNDV的发生分布、基因组结构与进化、传播方式和寄主范围,提出了防范ToLCNDV在我国进一步传播和危害的防控建议。  相似文献   
50.
麦瘟病是小麦生产上的一种毁灭性真菌病害, 过去仅在南美洲流行?2016年该病害在亚洲的孟加拉国首次出现, 给世界尤其我国小麦生产带来重大潜在威胁?本研究基于麦瘟病当前在全球(包括孟加拉国)的分布数据和生物气候数据, 采用MaxEnt生态位模型和ArcGIS软件, 预测了当前气候条件下麦瘟病在全球特别是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区, 以及RCP2.6?RCP4.5?RCP6.0和RCP8.5 4种气候变化情景下2030s?2050s和2070s麦瘟病在中国潜在适生区分布范围, 进而以刀切法分析了影响其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 并采用ROC对预测结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 在当前和未来不同气候情景下, 麦瘟病在中国的中风险和高风险区面积将呈增加趋势, 未来情景下与当前气候情景下相比, 中风险和高风险区的面积比例增加范围为0.08%~1.63%, 其中温度和湿度条件对麦瘟病的潜在分布区影响最大?此研究结果对于我国麦瘟病的检疫和防控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