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11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16篇
  8篇
综合类   79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66篇
园艺   23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经产母猪群伪狂犬病净化与未净化效益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通过4年对1200头的经产母猪分组进行伪狂犬病净化与未净化效益差异比较试验发现在第一、二年时,其母猪年平均收益率差异不大到第4年时,伪狂犬病净化猪群年平均收益率高于未净化猪群效益达39.39%。说明伪狂犬病净化猪群与未净化猪群效益存在差异,伪狂犬病净化猪群收益率优于未净化猪群。  相似文献   
142.
明确植物群落植硅体组合之间的差异,是进行区域古植被、古气候恢复工作的必要前提。对东北地区森林区和草原区内26个草本植物群落内的植物植硅体进行了分析,从组合类型和相同类型植硅体数量两个方面对森林区和草原区的草本植物群落植硅体进行了详尽对比。根据森林区与草原区草本植物植硅体的形态特征,进行定性分析,将植硅体类型分为15种,包括鞍型、齿型、帽型、哑铃型、棒型、毛发状、尖型、硅质突起、块状、扇型、边缘弯曲扁平状、硅化气孔、硅化导管、“表面硅质突起的球型”、“絮状长条型”植硅体;并从方差分析和聚类分析两个角度对草本植物群落相同类型植硅体的数量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发现,森林区与草原区可产生部分相同类型植硅体,但边缘弯曲扁平状等植硅体仅见于森林区,十字型植硅体仅见于草原区。此外,森林区与草原区相同类型植硅体的数量也存在差别。通过对26个群落的植硅体组合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硅化导管等植硅体的平均百分含量在森林区和草原区相差不多,但硅质突起和硅化组织的平均百分含量在森林区和草原区有显著差异,短细胞植硅体有极显著差异。通过对26个群落植硅体组合进行聚类分析,发现森林区和草原区各自内部的群落具有一定相似性,但两区彼此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性。根据Ic指数所指示的环境意义,森林区草本植物群落生境有较草原区草本植物群落更为寒冷的特征。值得注意的是,研究中还在森林区发现了与前人工作中描述不同的表面带有硅质突起的球型植硅体,还见到了尚未在文献中发现的“絮状长条型”植硅体。  相似文献   
143.
在城市园林绿化和种植布局的调整过程中,大树移植日渐成为一项重要的园林绿化施工工程。要提高移植树木的成活率,就需要作好移植树木的养护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44.
通过对宜春市"菜篮子"工程建设的现状、主要工作举措及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并结合宜春市蔬菜生产、供应的实际,提出了下一步加快宜春市"菜篮子"工程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5.
146.
小肽在动物营养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早在1921年Boegland就提出了小肽转运的可能性,但因人们受传统蛋白质消化吸收理论的影响,对其完整吸收的方式难以接受,直到60年代以后,大量的试验才发现,用纯合日粮或低蛋白平衡氨基酸饲粮饲喂动物并不能达到最佳生产性能;Newey和Smyth(1960)观察到动物肠道能够吸收小肽,循环血  相似文献   
147.
以BGA土壤调理剂为试材,研究了BGA土壤调理剂对沙田柚树枝梢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土壤调理剂的沙田柚树高和干周比对照增幅大,叶色更油亮,浓绿。  相似文献   
148.
毒死蜱在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中的增溶规律及其药效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明确表面活性剂在农药制剂微乳化中的作用和评价农药制剂微乳化对药剂生物效果的影响,通过测定毒死蜱在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中的最大增溶浓度和在不同表面活性剂 /水微乳体系中的最高浓度,研究了毒死蜱在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中的增溶规律,得到了毒死蜱微乳剂的优化配方,并对30%毒死蜱微乳剂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的生物活性进行了室内外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毒死蜱在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中的最大增溶浓度和在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水微乳体系中的最高浓度分别随体系中表面活性剂浓度和表面活性剂 /水(质量比)的增加而增大,但表现出不同的增溶规律;优化后的毒死蜱微乳体系分散液滴呈球形,流体力学半径约25.9 nm;30%毒死蜱微乳剂与40%毒死蜱乳油对棉铃虫的室内LC50值分别为500和561 mg/L,无显著差异;在相近有效使用剂量下,微乳剂的田间防效并未比乳油显著提高。研究表明,保证制剂中足够的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是农药制剂微乳化形成与稳定的关键,农药制剂微乳化带来的农药有效成分分散度提高并不能显著提高药剂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49.
西藏开展冬小麦研究50多年来,成功引进、育成推广品种肥麦、藏冬6号、藏冬20号、山冬6号等20多个,并且在产量、适应性、品质等方面都有了较大提高,特别是在育种方法上有很大改进;但还存在着基础研究滞后、种质资源研究利用不够、育种目标单一等问题。据此,对今后西藏小麦育种工作提出几点建议:明确育种目标,加强西藏当地小麦种质资源及引进资源的鉴定、利用和创新,加强基础研究、育种技术与方法的创新,积极开展穿梭育种、异地培育、多点试验等工作。  相似文献   
150.
王菊花  冬梅 《西藏农业科技》2006,28(4):19-20,10
矮败小麦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刘秉华研究员带领课题组,历经10余年,成功创制的太谷核不育小麦,是太谷核不育小麦的第二代产品,是首创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育种技术。利用矮败小麦开展轮回选择育种可以使数十个甚至上千个亲本的基因进行大规模的反复重组,并不断优化,进而使群体得到改良,极大地提高育种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