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34篇
  免费   171篇
  国内免费   112篇
林业   190篇
农学   138篇
基础科学   407篇
  189篇
综合类   1115篇
农作物   90篇
水产渔业   100篇
畜牧兽医   843篇
园艺   186篇
植物保护   59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99篇
  2022年   133篇
  2021年   118篇
  2020年   124篇
  2019年   118篇
  2018年   150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191篇
  2013年   147篇
  2012年   154篇
  2011年   140篇
  2010年   192篇
  2009年   138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135篇
  2006年   126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104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4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2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81.
花期喷施亚硒酸钠对小麦生长特性及硒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外源硒对小麦生长的影响、籽粒中硒的存在形态及积累特性,探索小麦硒肥施用技术。[方法]于2017—2018年在山西农业大学小麦研究基地开展盆栽试验,在中麦175开花期喷施低(8mg·L~(-1))、中(16mg·L~(-1))、高(24mg·L~(-1))浓度的亚硒酸钠(以不喷硒为对照),测定对小麦生长特性、产量形成及硒元素积累的影响。[结果]花期喷施亚硒酸钠处理的小麦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重较CK增加,缓解了根系衰老,提高了根冠比、各器官硒含量及籽粒各形态硒的积累。喷施低、中浓度亚硒酸钠较对照显著提高了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及千粒重,产量增加显著,增幅达8.0%~17.0%,以低浓度效果最佳,而喷施高浓度则反之。各器官硒含量、茎和叶硒积累量所占比例、籽粒中硒酸盐含量及其积累量所占比例、硒代蛋氨酸含量均以低浓度最低,以高浓度最高,而籽粒硒积累量占植株总硒比例、籽粒中有机态硒积累量及其所占比例以低浓度最高,而高浓度最低。[结论]开花期喷施低浓度(8mg·L~(-1))亚硒酸钠可有效增加植株干物质积累,提高千粒重和产量,且更利于硒向籽粒中运转,增加有机态硒含量及其占比,降低无机态硒含量及其比例。  相似文献   
982.
为准确得到风机轴承故障的运行状态,分析局域均值分解方法,对风机故障振动信号提取,应用LMD分解方法对风机轴承实际振动信号进行分解,提取其能量特征值并将特征值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各个分量的能量值,最后判断风机轴承的故障类型。  相似文献   
983.
利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对小麦与叶锈菌互作过程中的钙调磷酸酶B类似蛋白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在亲和组合接种后的16h,TaCBL1、TaCBL3、TaCBL4、TaCBL7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明显增加,分别达到了对照的近8,2,4.5,14倍的水平,而在不亲和组合中,这4个基因在不同时间点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相近;TaCBL2和TaCBL9的表达趋势在亲和组合和不亲和组合间大致相似,但在不亲和组合中其表达的峰值出现的时间要早于亲和组合;TaCBL6在2个组合的表达变化基本一致。以上结果初步表明,TaCBL可能参与了小麦抵抗叶锈菌侵染的基础防卫反应,其中TaCBL2和TaCBL9在抵抗叶锈菌侵染过程中发挥正调控作用,而TaCBL1、TaCBL3、TaCBL4和TaCBL7的高表达削弱了寄主的抗病性从而更利于叶锈菌的侵染。为进一步深入研究Ca2+信号通路中钙调磷酸酶B类基因在小麦与叶锈菌互作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奠定了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984.
为促进中国边际土地草本能源植物种植与生物质原料生产,基于京郊边际土地草本能源植物规模化种植的实践,从生产潜力、生物质品质、生物质利用潜力、生态效应等4个方面对荻的应用潜力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荻在京郊挖沙废弃地上的生产潜力为2.31 t/hm2,达到京郊耕地条件下的8.41%,生物质品质优良,其标准煤折算当量、沼气产量、纤维素乙醇产量分别为1.42 t/hm2、289.99 m3/hm2、0.59 t/hm2,分别达到京郊耕地条件下的8.38%、8.37%、8.15%,生态效应明显.荻在边际土地上具备良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85.
试验在基础饲粮中添加由丁酸梭菌、枯草芽孢杆菌和粪肠球菌组成的复合微生态制剂,研究其对蛋鸡的生产性能、肠道黏膜形态、肠道有害菌、粪便含水率和氮排泄的影响。选用150日龄的健康状况良好且体重相近的海兰褐商品蛋鸡6 000只,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蛋鸡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05%的复合微生态制剂。试验期90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复合微生态制剂蛋鸡的产蛋率提高6.76%,死淘率降低5.33%,料蛋比也有一定程度的降低。(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蛋鸡粪便含水率下降1.36%,粗蛋白含量下降3.95%,氮排泄率降低3.95%。(3)饲粮中添加微生态制剂改善了十二指肠和空肠黏膜形态,十二指肠绒隐比提高7.00%,空肠绒隐比提高8.79%。(4)与试验第0天相比,试验90 d检测蛋鸡肠道内容物,大肠菌群检出率降低了42.85%。(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因细菌性腹泻死淘的蛋鸡数占蛋鸡总死淘数比例降低了56.17%。研究表明,饲粮中添加复合微生态制剂能够显著提高蛋鸡的产蛋性能、改善肠道健康,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氮的排泄量,抑制大肠杆菌的增殖,继而减少蛋鸡细菌性腹泻的...  相似文献   
986.
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可持续土地利用是整个社会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对土地的可持续利用评价有利于实现这一战略性的目标。研究从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特点出发,提出了从生态、经济和社会三方面建立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这些指标具有动态性、系统性、地域性和科学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987.
通过采样、组织分离、培养与鉴定,对梅花内生真菌种类、分布及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梅花内生真菌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共得到梅花内生真菌15种。其中产孢真菌8属12种,非产孢真菌3种。它们多数为半知菌,少数为接合菌,曲霉1(Aspergillus sp.1)和青霉1(Penicillium sp.1)是梅花内生真菌优势种。梅花内生真菌广泛分布于各种组织内,总定殖率为54.8%,在嫩枝木质部定殖率最高,达65.6%。梅花植物体外部生态环境及内部组织类型对内生真菌的种类与分布均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88.
生物质固体燃料成型机压辊磨损失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9,他引:2  
针对生物质固体燃料成型机在加工成型燃料过程中,关键部件环模和压辊磨损后导致使用寿命短、影响生产率等问题,该文对压辊进行磨损试验研究,该压辊采用45钢渗碳处理,渗碳层深度3 mm,在实际生产工况下工作200 h。由于原料中的硅酸盐成分、杂质、喂料的不均匀以及原料中水分影响加剧压辊表面的磨损,致使压辊快速磨损失效。磨损后利用S-570扫描电镜观察其磨损形貌,探究压辊失效的磨损机理。结果表明,靠近喂料一侧压辊表面磨损严重,磨损量4.2 mm左右,比其他位置表面的磨损量多1.2 mm。磨损机理主要是黏着磨损和磨粒磨损,磨损面已接近渗碳层与基体交界处,并且磨损面存在应力腐蚀裂纹。  相似文献   
989.
超声波萃取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超声波萃取技术是近年来在分离提取中受到广泛关注的新技术,与其他萃取方法如索氏萃取、微波辅助萃取和超临界流体萃取比较,它在很多方面都显示出极大的优越性。介绍了超声波萃取技术的原理、特点,与媒质产生的作用和效应,应用研究现状,并对该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0.
本试验以波尔山羊为对象,研究和讨论了PG-发情的时间、供体发情状况和配种次数等因素与供体超排效果之间的关系,同时对供体左、右卵巢的反应性和胚胎回收率进行了统计、比较。结果表明,缩短配种间隔,增加配种次数不能增加供体的可用胚数。供体发情对供体的超排效果有重要的体现,注射PG后37~48h发情的供体的超排效果最好,发情异常的供体的超排效果比重复超排的供体的超排效果差(P〉0.05)。超排供体左、右卵巢的超排反应性压回收率趋向一致,没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