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8篇
基础科学   4篇
  6篇
综合类   58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关于桑植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体林权权制度改革是顺应发展规律、顺乎农民意愿、合乎农村实际的重大举措,是加快林业发展、振兴林区经济、富裕广大林农的根本途径,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措施。我们根据桑植县集体林权的现状,指出了现行集体林权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进桑植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62.
通过测定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养殖循环水中总氨氮、亚硝酸态氮和硝酸态氮的含量,了解以塑料环、火山石和牡蛎壳为载体的3种硝化滤器生物膜的熟化情况;调节循环水流量,使硝化滤器水力停留时间分别为5、15、20、30、60min,比较氨氮去除率,得到实验条件下3种载体硝化滤器的最佳水力停留时间,并在此条件下,投加NH4Cl,使循环养殖水中总氨氮浓度分别为1、3、5mgCL,测定水中总氨氮随时间的变化,研究氨氮去除动力学规律,计算硝化滤器的去除效率。结果表明:附着于3种载体上生物膜的熟化时间约为25d;塑料环上异养菌和硝化菌数量均为最高,氧化还原反应最活跃,火山石次之,牡蛎壳最低;3种载体硝化滤器的最佳水力停留时间为20~30min。氨氮负载为1mg/L时,12h内氨氮去除为0级反应;氨氮负载分别为3mg/L和5mg/L条件下,24h内氨氮去除为0级反应。氨氮负载越大,氨氮去除速率就越大。在氨氮负载为1、3、5mg/L时,5种载体的氨氮去除效率分别为17.5l~16.39、36.39~33.04、58.96—53.25g/(m^3·d)。  相似文献   
63.
为探究烟秆炭有机肥对土壤主要养分及腐殖物质的影响,通过室内土壤培育试验研究了单施有机肥、烟秆炭有机肥、单施烟秆炭对土壤主要养分及腐殖物质的影响。试验设置了8个处理,分别为对照(CK,单施有机肥),烟秆炭占有机肥比例为10%(B10)、20%(B20)、40%(B40)、60%(B60),单施烟秆炭100%(B100)、1/2量烟秆炭(BH)、1/4量烟秆炭(B2H)。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烟秆炭有效地促进了土壤pH提升,以及土壤速效钾、全碳、全氮的含量,其中B100处理的速效钾和全碳含量的增幅分别为55.1%、132.1%。土壤有效磷含量总体上随烟秆炭量的增加而提升,但烟秆炭有机肥比单施烟秆炭提升效果好,以B60处理达最大(72.69 mg·kg-1),B100处理次之(46.76 mg·kg-1)。而烟秆炭降低了土壤碱解氮含量,B100处理最低,较对照降低了21.3%。(2)烟秆炭能增加土壤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含量,随培育时间的延长,添加了烟秆炭的处理比单施有机肥提升效果更稳定。(3)烟秆炭明显增加了土壤有机碳和胡敏素含量。B100处理与对照相比,有机碳提升了68.6%,胡敏素增加了147.8%。在B10~B60处理中随烟秆炭比例的增加,土壤胡敏酸含量下降;在B2H~B100处理中随单施炭量增多,土壤胡敏酸含量则略有提升。土壤富里酸含量则以烟秆炭量最多的B100处理最低。总体看来,在施肥量相同的情况下,有机肥有利于土壤碱解氮提升,促进土壤胡敏酸、富里酸的形成。烟秆炭有利于土壤碳、全氮、速效钾、有效磷、交换性镁的增加。结合各项分析,含60%烟秆炭的有机肥(B60)处理既有利于土壤主要养分的提升,又有利于土壤腐殖物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64.
基于边缘检测与扫描滤波的农机导航基准线提取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实时、准确地提取作物行基准线,提出了一种将边缘检测和扫描滤波(Boundary detection and scan filter, BDSF)相结合的基准线提取方法。首先对RGB颜色空间采用G-R颜色特征因子进行图像灰度化,再采用最大类间方差法(OSTU)对灰度图像进行分割,得到二值化图像,获取较好的作物信息。然后分别对图像的底端和顶端部分进行垂直投影,获取作物行的位置,形成一个包含作物行直线的条形框;在这个条形框内,再用等面积的小条形框对图像进行扫描并统计有效点的个数。最后根据扫描的结果来提取导航线。试验结果表明,对比Hough算法和最小二乘法(Least square method, LSM),BDSF算法处理一幅分辨率为640像素×480像素的图像,平均耗时为67ms,与LSM算法耗时相当,精度接近Hough算法;并且在杂草和株数稀缺情况下具有良好的适应性,能够快速准确地提取作物行基准线。  相似文献   
65.
基于DSP和MCU的农机具视觉导航终端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机具导航可以提高作业的精度和适应性。针对当前导航终端多基于工控机开发,成本相对较高,不利于在农业生产中大规模推广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DSP和MCU的农机具视觉导航终端,用于玉米中耕锄草自动导航作业。其中,DSP作为核心处理器,负责农作物的图像采集、作物行检测和导航线提取;MCU负责作业流程的管理、GNSS位置信息的接收、存储和转发以及向执行单元发送控制指令等。针对导航终端中所涉及的串口、网络以及CAN总线之间的通信问题,制定了相应的协议规范;按照系统集成优化设计方法,构建了农机具视觉导航终端系统,保证了系统运行稳定性;对图像进行预处理后,采用基于边缘检测和扫描滤波的导航线检测算法提高了农机具导航线检测的精度和处理效率;针对农田玉米中耕锄草试验,设计了导航线算法适应性试验、偏移量测试试验和系统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系统能够较好地适应有杂草和株数稀疏等农田环境下的测试工作;对偏移量检测的平均误差为1.29 cm,最大误差为4.1 cm;对比PC端和ARM端的导航算法运行速度,系统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经济可行性。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索土壤环境中不同污染浓度的重金属镉(Cd)、汞(Hg)、铜(Cu)和铅(Pb)对荸荠生长的影响及空间分布规律,为荸荠的安全种植及合理布局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广西主要荸荠品种桂蹄2号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不同污染浓度的镉、汞、铜和铅的盆栽试验,设0、0.25、1、1.75、2.5 T(T为每个重金属土壤环境限量值)5个添加量浓度,土壤中重金属浓度为添加量浓度+试验土壤本底浓度。在荸荠成熟后,分析荸荠果肉、皮和茎叶中各元素分布及富集积累规律。【结果】荸荠在不同浓度的各重金属处理下均能正常生长,吸收重金属元素特征分别为:铜、铅和镉在不同部位含量分布为:茎叶皮果肉;汞分布为:皮果茎叶。荸荠中不同部位重金属的含量随着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在0.25 T汞处理下和2.5 T铅处理下,荸荠果肉中汞和铅的含量分别超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17)中新鲜蔬菜水果的限量值。【结论】低浓度重金属的处理会促进荸荠产量的提高,荸荠各部位对重金属吸收累积具有显著的分布规律:镉、铅和铜元素地上茎叶植株吸收多,块茎吸收少,汞则相反;荸荠对铅和镉耐受性强,在土壤达到环境限量值时,荸荠果肉中铅和镉含量符合标准要求;汞容易被荸荠吸收,在有汞污染风险的区域建议不要种植。  相似文献   
67.
三种大型海藻吸收营养盐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大型海藻孔石莼(Ulva pertusa)、条浒苔(Enteromorpha clathrata)和巨角叉菜(Chondrus nipponicus)对氨氮、硝酸态氮和磷酸盐磷的静态吸收动力学。三种海藻对氨氮的吸收可用一级动力学方程描述,孔石莼、条浒苔和巨角叉菜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244/h(R2=0.992)、0.124/h(R2=0.962)、0.096/h(R2=0.951)。孔石莼和条浒苔对氨氮的吸收分快速、平稳和缓慢吸收3个阶段,而巨角叉菜对氨氮的吸收开始较慢,随后加快,最后缓慢;三种海藻吸收硝酸态氮规律相似,可用一级动力学方程描述。巨角叉菜对硝酸态氮吸收最好,条浒苔则吸收不理想。三种海藻对硝酸态氮的吸收速率远低于氨氮。孔石莼和巨角叉菜对磷酸盐磷有吸收,孔石莼的吸收速率高于巨角叉菜,条浒苔对磷酸盐磷吸收不明显。  相似文献   
68.
王斌  张兴  程振远  周雅飞  何洁  周一兵 《水产科学》2012,31(10):589-592
用高质量浓度镉培养液单独和联合培养2株海洋细菌J2和J6,3、7、10、14、17d后,采用原子吸收法分别测定培养液上清液和菌细胞中Cd2+的质量浓度,以确定2株菌对镉的吸附性能;通过测定菌体细胞内半胱氨酸脱巯基酶的活性,初步研究了2株菌对镉的转化作用机理。试验结果表明,2株菌均可将细胞外的Cd2+吸收到细胞内,在培养至第7d时,上清液中Cd2+的含量达到最低值,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逐渐趋于稳定,J2和J6菌体细胞中Cd2+的含量分别在培养到第10d和14d时达最大值,联合培养对镉的吸附作用优于单独培养;J2和J6在镉处理后细胞内的半胱氨酸脱巯基酶活性均显著增高,提示Cd2+的吸附与细胞内半胱氨酸脱巯基酶作用产生的S2-有关。  相似文献   
69.
为了解黔东南州茶叶质量安全情况,本研究对黔东南州111份茶叶中的63种农药残留进行了检测分析,并按照膳食暴露评估和英国FSA(Food Standards Agency,英国食品标准局)风险排序体系对茶叶中检出农药进行风险分析。结果显示,茶叶样品的农药检出率为54.05%,检出农药22种,单项农药检出率为0.90%~31.53%。按照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16)判定,合格率97.30%;按照欧盟标准限量判定,合格率87.39%。根据膳食评估公式计算,所检出农药的慢性摄入风险(%ADI)为0.0037%~1.1780%,急性摄入风险(%ARfD)为0.03%~41.42%,表明黔东南州茶叶的慢性摄入风险和急性摄入风险都可接受。农药风险排序得出,农药在低、中和高风险水平的比例分别为45.45%、31.82%和22.73%,其中风险最高的农药是克百威。因此,黔东南州茶叶农药残留风险均在可接受范围,茶叶质量安全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70.
介绍蔬菜产品竞争力构成因子,分析我国在提高蔬菜竞争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途径,以为我国蔬菜产品竞争力的提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