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8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56篇
林业   114篇
农学   129篇
基础科学   151篇
  78篇
综合类   584篇
农作物   103篇
水产渔业   53篇
畜牧兽医   330篇
园艺   143篇
植物保护   53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7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51.
不同浓度氯营养液对烤烟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温室水培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氯素供应水平对烤烟叶片硝酸还原酶(NR)、转化酶(INV)、乙醇酸氧化酶(GO)活性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R和GO活性均随Cl-浓度提高而降低;适量Cl-(0 5~4 0mmol/L)使INV活性处于较高水平,缺Cl-(ck)和高Cl-(>4 0mmol/L)降低了整个生育期的INV活性;适量Cl-有利于烟草营养阶段叶绿素的合成,而高Cl-叶绿素含量在后期仍处于较高水平,不利于叶片的落黄成熟。  相似文献   
952.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抑制蛋白(polygalacturonase inhibitor proteins, PGIPs)是一类与植物自身免疫相关的多功能蛋白, 在植物防卫反应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了探讨剑麻PGIP基因的功能,本研究利用PCR的方法从剑麻H.11648中克隆2个剑麻PGIP基因——AhPGIP1AhPGIP2。利用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AhPGIP1AhPGIP2基因在烟草疫霉侵染、伤害、低温、盐胁迫、水杨酸(SA)和茉莉酸甲酯(MeJA)处理后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AhPGIP1基因 cDNA全长为1008 bp,编码335个氨基酸,蛋白分子量约为36.7 kDa,等电点为8.65。AhPGIP2基因全长为981 bp,编码326个氨基酸,蛋白分子量约为35.8 kDa,等电点为8.98。AhPGIP1基因在烟草疫霉侵染过程中表达水平先下降后明显上升,侵染48 h达到最大值,在盐、伤、SA和MeJA处理后表达水平明显上升,分别在3、12、3、12 h达到最大值,低温处理6 h表达水平不变,3、12、24 h表达水平明显下降。AhPGIP2基因在烟草疫霉侵染24 、36、48 h表达水平明显下降,侵染72 h明显上升并达到最大值,在盐胁迫、低温、SA和MeJA处理后表达水平明显上升,分别在3、24、3、12 h达到最大值,在伤处理12 h后显著上升并达到最高水平,在3、6、24 h明显下降。本研究为深入探讨剑麻PGIP基因在不同逆境胁迫反应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53.
为了筛选剑麻中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保证基因表达结果的可靠性,本研究以热麻1号为材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来自剑麻转录组数据的8个内参基因(EF1αMADHACT2GAPDHTUBACT54CYPEF1β)在烟草疫霉侵染、水杨酸(SA)、茉莉酸甲酯(MeJA)和脱落酸(ABA)处理过程中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结合GeNorm、BestKeeper和NormFinder软件综合评价8个内参基因的稳定性。结果表明:8个内参基因在不同处理下的表达稳定性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在烟草疫霉侵染和茉莉酸甲酯处理过程中,EF1α表达最稳定,EF1β表达最不稳定。在水杨酸处理过程中,EF1α表达最稳定,ACT2表达最不稳定。在脱落酸处理过程中,GAPDH表达最稳定,ACT54表达最不稳定。该结果为剑麻基因的表达分析提供了可供选择的内参基因。  相似文献   
954.
生物土壤结皮(生物结皮)是高寒草原重要的地表覆盖物,具有调控土壤养分循环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作用。本研究采用磷脂脂肪酸(Phospholipid fatty acid,PLFA)法分析典型高寒草原生物结皮的产生和发育演替对表层土壤(0~10 cm)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有供试土壤样品中共有22种PLFA,可表征7种微生物类群,其中常见细菌和真菌是主导微生物。各类群微生物生物量与生物结皮的产生和演替不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冗余(Redundancy analysis,RDA)分析结果显示土壤因子与微生物生物量极显著相关(P<0.01),土壤真菌生物量与全氮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放线菌生物量与全磷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可见,在高寒草原生态系统中,生物结皮、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群落之间存在着较为复杂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55.
生物炭对不同植烟土壤理化特性及烤烟根系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生物炭对我国不同类型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烤烟为供试作物,在2015-2017年利用大田试验,选用我国4种典型植烟土壤(红壤土、黄棕土、褐土、暗棕土)作为研究材料,每种土壤分别设置不施肥料和生物炭(CK)、常规施化肥(T1)、减施肥料和施加生物炭(T2)共3个处理。结果表明:①与CK和T1相比,T2处理可以显著增加酸性土壤p H,对红壤土增加明显,分别增加29.17%、34.78%,对于暗棕土(弱碱性土壤)土壤p H则有降低的作用。生物炭对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孔隙度作用明显,且在红壤土作用更加显著;②T2处理有效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有机碳含量,对红壤土和暗棕土有机碳含量提高作用显著,相对于CK和T1,红壤土分别提高66.9%、60.53%,暗棕土分别提高51.73%、38.76%;③生物炭可提高土壤中速效氮、磷、钾的含量,该作用效果在红壤土中较明显。④T2处理提高烤烟根系活力和根尖数,其中对黄棕土作用明显,相对于CK和T1,根系活力提高7.98%、12.72%,根尖数提高60.46%、20.67%。综上,生物炭能够使土壤酸碱度趋于中性,改善土壤物理特性,提高土壤有效营养成分,促进作物根系发育,但不同土壤对生物炭的具体需求量和化肥减施量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56.
为探明ONECUT l基因在贵州地方鸡品种中作用,分析ONECUT l基因在5个贵州地方鸡品种的序列差异性,设计4对引物,筛选多态位点,采用DNAMAN进行序列变异分析。结果表明,4个多态位点均位于内含子上,分别是16369位(C→A),16517位(C→T),16587位(C→G)和16639位(C→T)。16517位置仅长顺绿壳蛋鸡为碱基C,而瑶山鸡、赤水乌骨鸡、水西乌骨鸡和广西乌骨鸡在该位置为碱基T;瑶山鸡和赤水乌骨鸡在16587位置和16639位置检测出多态性,长顺绿壳蛋鸡、水西乌骨鸡和广西乌骨鸡则与数据库参照序列一致。  相似文献   
957.
农业科研试验基地在乡村振兴中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农业科学院为例,分析近年来农业科研试验基地的发展特点,阐述农业科研试验基地在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中的作用,提出进入新时代加强农业科研试验基地建设发展的4点建议,即加强试验基地的选址布局和规划设计,提高试验基地的用地规模和条件标准,推进试验基地的开放共享和网络支撑,加强试验基地的运行管理和作用发挥。  相似文献   
958.
为获得高品质堆肥产品和改善堆肥工艺,指导堆肥生产。试验研究了牛粪与蔬菜秸秆、蘑菇渣条剁式堆肥中氮转化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初始含水量设置为60%,每周翻堆1次,堆肥可以达到完全腐熟无害化标准,且养分含量较高;水溶性NH4+-N减少最少、水溶性NO+3--N增加最多;氨气排放浓度较低,其氮损失少;二氧化碳排放相对低,温室气体排放较少。  相似文献   
959.
<正>一是加强线路维护管控。采取人防技防相结合的措施,更换锈蚀及破损严重的安全警示牌,明确更新警示设备,进一步加大对线路的维护管控力度。二是加强重点区域防控。对施工点多、施工机械较为集中的重点区域实行重点防控,对施工区域易遭受车辆碰撞的杆塔粘贴反光膜,确保发现危险情况及时制止。三是加强与辖区相关部门沟通联系,及时了解项  相似文献   
960.
近些年来玉米组织培养技术发展十分迅速,玉米组织培养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科研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浅谈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基本原理、意义及面临的一些问题,综述了玉米子房和幼胚系统的组织培养研究、玉米茎尖和根尖离体培养研究和玉米花粉和花药培养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