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20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7篇
  6篇
综合类   96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134篇
园艺   27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试验从健康牛蛙(Rana catesbiana)肠道内容物中分离出12株内源菌,筛选对牛蛙病源性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铜绿假单胞菌(seudomonas aeruginosa)的拮抗菌株后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发现其中1株菌对蛙源嗜水气单胞菌、铜绿假单胞抑制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2 mm和14 mm。通过革兰氏染色镜检、生理生化、16S rRNA鉴定、药物敏感性、生物学特性如菌液接种量、培养温度、转速、初始pH、生长特性等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确定该菌株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并取名为G1。此菌株在LB培养基上菌落呈乳白色,向上凸起,表面湿润、光滑、不透明、有黏液性,是革兰氏阳性菌。菌液最适接种量为3%、培养温度为30℃、培养转速为180 r/min、初始pH为7和培养时间为18 h。  相似文献   
42.
α-呋喃丙烯酸的制备及其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1种新型食品抗菌剂α-呋喃丙烯酸,初步研究了其抗菌活性.抑菌试验表明,α-呋喃丙烯酸对常见的5种食品污染菌有着良好的抑制作用,能有效延长微生物生长迟缓期,缩短对数生长期和降低稳定期的微生物生长总量,抑菌效果优于苯甲酸和山梨酸.  相似文献   
43.
新疆甜杏仁分离蛋白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碱溶酸沉原理,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了杏仁分离蛋白一次碱提最佳工艺条件为:固液比1:30,pH值8.5、温度50℃、时间70min,对一次提取残渣进行二次提取后,最终蛋白质提取率可达84.3%,蛋白质含量为63.2%。  相似文献   
44.
试验利用不同紫花苜蓿品种在哈尔滨地区进行田间试验,比较了各处理在干草、粗蛋白产量及越冬率方面的差异,并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对各个处理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种植第二年,综合评价最优的参试品种是肇东苜蓿,其更适于在哈尔滨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5.
文章介绍了未来5年永吉县农业生态环境规划的目标及措施,力求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努力把永吉县建设成为繁荣、富强、美丽的生态县。  相似文献   
46.
在振兴黑龙江省经济背景下,基于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及黑龙江省社会和经济,给出黑龙江省高等院校的"三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并结合国家经济发展规划、黑龙江自然资源特点,分析该模式实现的契机.  相似文献   
47.
刈割次数对肇东苜蓿生产能力影响的综合评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于辉  刘荣  刘惠青  崔国文 《草业科学》2010,27(4):144-148
刈割是苜蓿的主要利用方式,刈割次数不仅影响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的当年草产量及营养价值,而且对其安全越冬和持久利用具有重要的影响。肇东苜蓿是哈尔滨地区苜蓿主栽品种,确定合理的刈割次数对紫花苜蓿的生产有重要意义。对肇东苜蓿进行了连续2年的不同刈割次数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种植第2、3年的肇东苜蓿的最优刈割次数是2006年(种植第2年)刈割2次,2007年(种植第3年)刈割2次;肇东苜蓿2006年(种植第2年)刈割次数与2年间总生产能力呈显著负相关,并且起了最主要和最直接的作用。  相似文献   
48.
KAP基因家族角蛋白相关蛋白9.2(KAP 9.2)是超高硫角蛋白相关蛋白基因家族中的一员,可能在连接中间微丝角蛋白中起重要作用.研究通过DNA测序和PCR-RFLP技术对KAP9.2基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KAP9.2基因在286位存在T/C突变,该突变位点能够被Pst Ⅰ识别并切割,在785个内蒙古白绒山羊、212个陕北白绒山羊及239个奶山羊个体中均出现TT、TC、CC三种基因型,其频率分别为0.047,0.519,0.434;0.180,0.592,0.228;0.431,0.544,0.025 1.T和C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307,0.476,0.703和0.693,0.524,0.297.X2检验表明3个山羊品种在KAP9.2位点上均处于HardyWeinberg不平衡状态(P<0.05),T和C等位基因的频率在绒山羊和奶山羊中差异显著(P<0.05),C等位基因为绒山羊的优势基因,揭示该等位基因可能与绒性状有关.  相似文献   
49.
飞鸭体尺与屠宰性能测定及其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测定了8周龄天农飞鸭的体尺与屠宰性能,分析了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半潜水长、胫长和宰前体重在公母鸭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体斜长、龙骨长和胫围在公母鸭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腿肌重在公母鸭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瘦肉重在公母鸭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宰前体重与体尺各指标(胸宽除外)间存在着极显著相关(P<0.01);试验所测的9个体尺指标均与宰前体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之间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正相关;宰前体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胸肌重、腿肌重和瘦肉重相互之间呈强相关(P<0.01),但体重和屠体重却与以上其它重量性状的百分率指标间无明显相关(P>0.05)。  相似文献   
50.
由于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及其他微生物)均可以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而且这种抗体与其相应的抗原可发生特异性反应.所以在临床上根据这一原理.可利用已知抗原来鉴定病畜血液中相应的抗体.或特异性诊断血清(已知抗体)来鉴定其相应的病原体(抗原).生产中用于检测抗体的比较多一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