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21篇
水产渔业   26篇
畜牧兽医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51.
配制蛋白水平分别为34%,37%,40%,43%和46%的五组等能饲料,饲养中华鳖日本品系稚鳖(370±005 g)8周,探讨饲料不同蛋白水平对稚鳖生长、饲料利用率以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试验鳖的增重率、饲料利用效率随着饲料蛋白含量的增加而提高,在43%蛋白饲料组达到最佳值(P<005);当饲料蛋白含量增加到46%,试验鳖生长表现不再显著提高(P>005)。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提高,试验鳖胃、肝脏和肠道的蛋白酶活性均呈现上升趋势,其中胃和肝脏蛋白酶活性均在43%蛋白饲料组达到最大值,肠道蛋白酶活性在46%蛋白饲料组最高。各组织中淀粉酶活性以及肝脏脂肪酶活性随饲料蛋白水平的提高显著下降(P<005),胃和肠道脂肪酶活性下降趋势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52.
<正>由于马口鱼的养殖周期短(4~6个月),生长期与水稻生长周期重合,是稻田养殖马口鱼的基础,同时为充分释放浙江地区稻田(单季稻为主)生产潜力,在水稻-马口鱼共生模式的基础上,补种一季冬小麦,整体提升稻田的利用率,最大限度上释放稻田的生产潜力。综上,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联合钱塘区农业农村局、杭州市江东农场,于2021-2023年在杭州市萧山区开展了稻田-马口鱼综合种养模式试验并经过两年的细节优化,该模式不仅解决了马口鱼和水稻之间的空间利用冲突,实现种植区的机械化操作;还通过冬小麦的补充种植,延长了种养周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该模式的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3.
为评估蝇蛆蛋白对提高中华鳖免疫代谢的作用效果,设置2个中华鳖饲料组,分别含有质量分数5%和10%蝇蛆蛋白,以投喂常规饲料为对照。投喂3个月后,统计鳖存活率并测量体增重,测定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过氧化氢酶(CAT)、溶菌酶(LZM)等指标,并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比较不同组中华鳖的基因表达谱。结果表明,添加蝇蛆蛋白组中华鳖较常规饲料组的养殖存活率和平均体增重率均有所升高,血清指标中除了GPX活性降低,其他5种酶活性均升高。转录组测序比较显示,添加蝇蛆蛋白组与常规饲料组间、不同添加量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表达基因。KEGG通路富集分析提示,蝇蛆蛋白添加组和常规饲料组差异基因均主要富集于吞噬体、补体与凝血级联两种免疫通路;此外,10%添加组和5%添加组、10%添加组和常规饲料组的差异基因富集于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维生素消化与吸收等免疫和代谢通路。综上表明,饲料中添加蝇蛆蛋白具有增强中华鳖免疫和代谢活性的作用,以添加10%效果最佳,其潜在作用机理与吞噬体,补体和凝血级联,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和维生素消化与吸收等通路密切相关。研究结果可对蝇蛆蛋白作为中华鳖饲料添加剂的有效性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4.
2021年5月,浙江诸暨某中华鳖养殖场中华鳖脖子肿胀、伸长,底板出现多处血点,并伴随大量死亡,经解剖可见腮部糜烂、充血明显,内脏呈现不同程度病变。从病鳖腮、肝、脾、肾、肠等组织分离纯化病原菌,经形态观察、生化鉴定确定其种属,并采用微量肉汤连续稀释法确定8种国标渔药对其最低抑菌浓度;同时,利用PCR方法检验是否存在病毒感染。结果显示:自有典型临床症状的中华鳖组织中分离到嗜水气单胞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对恩诺沙星、硫酸新霉素和盐酸多西环素3种抗菌药物敏感。同时,在患病中华鳖内脏中检测到一种病毒,通过测序与构建系统进化树发现该病毒与中华鳖出血性综合征病毒同源性最高且聚为一支。病原回归感染试验结果表明,分离的嗜水气单胞菌与病毒均可引起中华鳖不同程度死亡。该例中华鳖腮腺炎为嗜水气单胞菌与出血性综合征病毒混合感染所致。该研究可为中华鳖腮腺炎的科学诊断与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5.
为探究接种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灭活疫苗对鳜肠道微生物的组成结构及相关功能基因的影响,对体质量(20±1.8) g的鳜进行腹腔注射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灭活疫苗,对照组注射等体积无菌生理盐水。对照组和免疫组放入用纱网隔开的同一池塘中养殖,28 d后每组各采集10尾肠道粪便样本,用高通量测序,构建文库。高通量测序共获得9669条序列,平均长度为543 bp。Alpha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Chao1指数在对照组中更高,香农指数和辛普森指数在免疫组中更高,表明免疫后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和丰度增加。在门水平上,对照组肠道微生物以变形菌门为优势菌门,相对丰度为72.23%;免疫组以变形菌门和衣原体门为优势菌门,相对丰度分别为28.57%和11.13%。在属水平上,对照组以气单胞菌属为主要优势属,相对丰度高达71.73%;免疫组以衣原体属和埃希氏杆菌属为主要优势属,相对丰度分别为11.57%和8.7%。免疫组与对照组相比,共筛选到9656个差异丰度基因,其中有840个基因高丰度,8816个基因低丰度。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双组分系统、ABC转运子、嘌呤代谢、群体感应、细菌趋药性、鞭毛组装和细菌分泌系统等通路,通...  相似文献   
56.
集装箱和溪流养殖马口鱼的营养品质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口鱼是我省山区的溪流性鱼类,为了解集装箱养殖马口鱼的营养价值,采用生化测定方法,对比研究集装箱和溪流不同养殖模式下马口鱼营养品质,并开展了相应的营养评价。结果表明,集装箱养殖马口鱼生长情况较好,肥满度和空壳率都比溪流养殖的马口鱼高。集装箱马口鱼高蛋白,不饱和脂肪酸质量高,而溪流养殖马口鱼则具有低脂、氨基酸组成比较平衡、口感优的特点。溪流养殖马口鱼的感官品质总体评价比集装箱养殖马口鱼高。马口鱼在溪流和集装箱两种养殖模式下,其营养品质发生了改变,各有各的价值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7.
<正>光唇鱼俗称石斑鱼,属鲤形目,骨少肉嫩,味道鲜美,深受浙江等地区广大消费者喜爱,商品鱼售价高,养殖前景被业者十分看好,已成为山区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致富产业之一。光唇鱼现有的养殖模式主要有水泥池、土池、循环水、网箱、帆布池等,尚未有微咸水池塘养殖的研究报道。本试验选择在杭州钱塘江入海口围垦区域开展光唇鱼大棚养殖试验,旨在丰富养殖技术模式,为光唇鱼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