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2853篇 |
免费 | 8458篇 |
国内免费 | 14973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0326篇 |
农学 | 8241篇 |
基础科学 | 7296篇 |
16039篇 | |
综合类 | 74310篇 |
农作物 | 10433篇 |
水产渔业 | 6017篇 |
畜牧兽医 | 24027篇 |
园艺 | 12055篇 |
植物保护 | 754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79篇 |
2023年 | 3297篇 |
2022年 | 7350篇 |
2021年 | 7142篇 |
2020年 | 6564篇 |
2019年 | 6598篇 |
2018年 | 4860篇 |
2017年 | 7293篇 |
2016年 | 4762篇 |
2015年 | 7512篇 |
2014年 | 8017篇 |
2013年 | 9321篇 |
2012年 | 12914篇 |
2011年 | 13329篇 |
2010年 | 12886篇 |
2009年 | 11348篇 |
2008年 | 11265篇 |
2007年 | 10283篇 |
2006年 | 8295篇 |
2005年 | 6471篇 |
2004年 | 4221篇 |
2003年 | 2618篇 |
2002年 | 2556篇 |
2001年 | 2455篇 |
2000年 | 2198篇 |
1999年 | 769篇 |
1998年 | 64篇 |
1997年 | 53篇 |
1996年 | 28篇 |
1995年 | 43篇 |
1994年 | 47篇 |
1993年 | 38篇 |
1992年 | 47篇 |
1991年 | 34篇 |
1990年 | 24篇 |
1989年 | 13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28篇 |
1986年 | 26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1年 | 22篇 |
1966年 | 1篇 |
1965年 | 3篇 |
1962年 | 35篇 |
1958年 | 1篇 |
1956年 | 42篇 |
1955年 | 2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为明确温度和外源砷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选取江苏地区常见的8个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添加不同浓度外源砷[0(As0)、0.5(As0.5) 和1 mg?L-1(As1)]和模拟不同温度[白天/夜晚分别为30 ℃/25 ℃(T0)和35 ℃/30 ℃(T1)],在人工气候箱内进行了发芽和苗期培养试验,并分析了8个品种水稻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砷含量状况。结果表明,外源砷对水稻的芽长和活力指数具有抑制作用,与对照(T0As0)相比,T0As1处理使不同品种水稻的芽长和活力指数分别降低13.69%~43.34%和28.14%~52.88%。 而温度对水稻种子萌发的影响与水稻品种有关。在T1处理下,盐两优1618的发芽率、芽长和活力指数均优于其他品种。温度和外源砷的共同作用显著降低了不同品种水稻的芽长(P<0.05)。与T0As0相比,T1As1使水稻芽长显著降低5.66%~43.34%。水稻根长和根系活力显著受到温度和外源砷的单一因素的影响。与T0As0相比,T0As1处理使水稻根系活力降低3.01%~58.21%。温度和外源砷的共同作用抑制了水稻根长和根系活力,其中T1As1使水稻根系活力显著降低53.80%~89.01%。不同品种水稻的苗高和根系活力在相同温度或外源砷处理下具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盐两优888的苗高和根系活力均处于较高水平。水稻茎叶砷含量在外源砷处理下显著增加,在增温处理下却降低。与单一的砷处理相比,温度和外源砷的共同作用降低了水稻茎叶的砷含量。综上可知,温度和外源砷影响水稻的生长及砷吸收,但水稻生长状况具有明显的品种间差异,其中盐两优888和盐两优1618在增温和外源砷共存条件下的种子萌发和生长状况优于其他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4.
以苦皮藤Celastrus angulatus Max.提取物水解产物中的多羟基β-二氢沉香呋喃为原料,合成了对粘虫Mythimna separata具有毒杀活性的苦皮藤素(Celangulin)类似物,并在活性追踪的指导下分离得到了两个具有杀虫活性的苦皮藤素类似物 A和B, 其结构经核磁共振谱、快原子轰击质谱、高分辨质谱等波谱学方法鉴定为2β,6α,8β,13-四异丁酰氧基-1β,4α,9α-三羟基-β-二氢沉香呋喃及1β,2β,6α,8β,13-五异丁酰氧基-4α,9α-二羟基-β-二氢沉香呋喃。化合物 A和B 均为新化合物,在20 mg/mL的浓度下对三龄粘虫Mythimna separata的胃毒活性(死亡率)分别为89.5%和93.2%。 相似文献
5.
粪肥施用为土壤输入大量有机质与养分,能影响土壤团聚体的形成和稳定性,大部分研究主要认为粪肥施用促进土壤大粒径团聚体的形成(marcoaggregate,≥0.25 mm),但进一步细分是对大团聚体(large marcoaggregate,>2 mm)还是小团聚体(small marcoaggregate,2 ~ 0.25 mm)的影响更大,研究存在较大差异。本文使用Meta分析收集了36篇相关文献,共267个团聚体数据,发现施用粪肥能显著增加土壤大团聚体和小团聚体含量,分别增加了95% 和17%,同时减少了土壤微团聚体(microaggregates,0.25 ~ 0.053 mm)和土壤粉黏颗粒(silt-plus and clay-size particles,<0.053 mm)含量,分别减少了14% 和20%。本文还从土壤因素、粪肥因素、气候因素3个角度的解释变量来分析粪肥施用对土壤团聚体影响不同的原因,结果发现土壤类型、土壤pH、粪肥种类和年均气温、年均降水量是造成不同研究结果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准确、及时地监测区域作物长势状况对农业规划和政策的制定与调整具有重要的意义。遥感技术作为一种收集大面积作物长势信息的有效手段,正日益受到关注。为提高冬小麦长势遥感监测的准确性和全面性,该研究基于田间实测的冬小麦拔节期地上鲜生物量(aboveground fresh biomass,AFB)、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soil and plant analyzer development,SPAD)和叶片氮含量(leaf nitrogen content,LNC)4种生长相关理化参数,利用熵值法获取各参数权重构建冬小麦理化复合参数(physico-chemical composite parameter,PCCP)。利用显著性检验和籽粒产量数据分析复合参数在量化冬小麦长势方面的性能。然后,以Sentinel-2A作为数据源,分析不同遥感指数与LAI、SPAD、AFB、LNC和PCCP的相关性。选取相关性较高的遥感指数作为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ANN)的输入,建立冬小麦长势遥感监测模型,对PCCP进行估计。评价模型精度并用于监测研究区冬小麦长势分布特征。赋权结果表明,作物物理参数的权重大于生化参数,其中LAI的权重最大,为0.387,AFB和SPAD次之,LNC的权重最小,为0.105;PCCP性能评估结果表明,与单一理化参数相比,PCCP值能更好地揭示作物长势状况的差异,其与最终籽粒产量的相关性更好, 决定系数提高0.035~0.468,均方根误差减少46.2~520.0 kg/hm2;在遥感监测过程中,PCCP比单一理化参数有更好的应用潜力,BP-ANN长势遥感监测模型模拟PCCP精度较高,在测试集中决定系数为0.830,均方根误差为0.080;研究区冬小麦总体长势稳定且分布集中,呈现"中部差,南北好"的空间分布特征。因此,构建作物理化复合参数用于量化作物长势是提高长势监测可靠性和准确性的一种有效方式,可为冬小麦田间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服务于发展智慧农业和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需求。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活化的高硅型铁尾砂与镁改性生物炭配施材料对水稻幼苗生长及盐碱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及改善盐碱地水稻生产力的可行性,本研究应用电子扫描显微镜对生物炭材料进行形貌结构观察,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生物炭材料进行官能团表征;开展盆栽实验,探究活化铁尾砂与生物炭材料配施对水稻幼苗的形态学和生理学的影响及对盐碱土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相比于其他生物炭材料,活化铁尾砂-镁改性生物炭材料孔隙较大,表面更加粗糙,对于养分的吸附能力强,表面的官能团丰富。盆栽实验中活化铁尾砂-镁改性生物炭配施组中水稻幼苗株高、根长、根冠比和干质量分别较对照组提高12.61%、191.49%、42.93%和100.00%;叶片的丙二醛和活性氧含量分别降低65.76%和46.46%;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值分别升高117.35%、44.75%、55.00%和19.31%。施用活化铁尾砂-镁改性生物炭材料后,盐碱土的电导率降低,p H、总碳、总氮、土壤有效硅、总磷和总钾含量升高。研究证明活化铁尾砂-镁改性生物炭材料性能优越,并且活化铁尾砂与镁改性生物炭配施改善了盐碱土壤理化性质和养分含量,使水稻幼...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上海水牛生理生化指标含量,选取精神良好、健康的上海水牛犊牛(1岁内)、青年牛(1-2岁)、成年牛(3岁以上),测定了生理指标、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含量。结果显示,上海水牛的体重随月龄的增加显著增加(P<0.05),而呼吸频率、心率无显著差异(P>0.05)。在检测的22项血液生理指标含量中,有10项指标(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淋巴细胞百分比(%LYM)、单核细胞百分比(%MONO)、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S)、淋巴细胞(LYM)、单核细胞(MONO))含量差异显著(P<0.05),其余12项指标(红细胞(RBC)、红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GB)、网织红细胞百分比(%RETIC)、网织红细胞(RETIC)、白细胞(WBC)、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BASO)、中性粒细胞(NEU)、嗜酸性粒细胞(EOS)、嗜碱性粒细胞(BASO)、血小板(PLT)、血小板压积(PCT))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在检测的18项血液生化指标含量中,有9项指标(血糖(GLU)、肌酐(CREA)、磷离子(PHOS)、钙离子(Ca)、总蛋白(TP)、球蛋白(GLOB)、丙氨酸转氨酶(ALT)、胆固醇(CHOL)、胰淀粉酶(AMYL))含量差异显著(P<0.05),其余9项指标(尿素(UREA)、血尿素氮/肌酐比(BUN/CREA)、白蛋白(ALB)、白蛋白/球蛋白比(ALB/GLOB)、碱性磷酸酶(ALKP)、谷氨酰转移酶(GGT)、总胆红素(TBIL)、甘油三酯(TRIG)、脂肪酶(LIPA))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该研究可为上海水牛的选种选育、生长发育评估、营养状况评估、疾病诊断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红壤微生物丰度和群落组成对不同调酸剂的响应,分析影响碳/氮关键代谢过程微生物的变化,通过盆栽实验,设置不施肥(CK)、钙镁复合剂(L)、钙镁复合剂配施猪粪(ML)和钙镁复合剂配施秸秆(SL)4个处理,采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分析土壤细菌、真菌和古菌以及碳/氮代谢关键过程微生物。结果表明:L、ML和SL处理显著提高土壤pH值和交换性钙/镁,显著降低土壤交换性酸。调酸剂增加了细菌优势菌中的变形菌门相对丰度,降低了绿弯菌门和酸杆菌门相对丰度;降低了真菌优势菌中的毛霉菌门相对丰度;增加了古菌优势菌中的广古菌门和深古菌门的相对丰度,降低了奇古菌门的相对丰度。冗余分析结果显示,速效钾是影响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土壤pH和有机碳是影响土壤真菌和古菌群落结构组成的关键因子。碳代谢过程的贡献度方面,变形菌门的贡献度在SL处理中最高,放线菌门和芽单胞菌门的贡献度在ML处理中最高。氮代谢过程中,各处理绿弯菌门对硝化作用的贡献率均超过80%。调酸降低了绿弯菌门和酸杆菌门在反硝化与硝酸盐异化还原过程中的贡献度,L与SL处理的变形菌门贡献度低于ML处理,而ML处理的放线菌门贡献度高于L与SL处... 相似文献
10.
重金属污染具有滞留时间久、难恢复和难治理等特点,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备受关注。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ark septateendophytes,DSE)可与多种植物建立良好的共生关系,其在促进植物生长、与植物联合共生增强植物对重金属的耐性机制及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系统阐述DSE功能及其对重金属耐性机制,本文综述了DSE的结构特征及定植规律,其促进宿主植物生长的作用机制,重点分析了重金属胁迫下DSE的应答机制(吸附螯合、调控基因表达、抗氧化应激和“区室化”作用等),总结了DSE-植物共生体系在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以期为DSE在重金属污染环境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