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372篇 |
免费 | 369篇 |
国内免费 | 859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450篇 |
农学 | 355篇 |
基础科学 | 391篇 |
733篇 | |
综合类 | 3460篇 |
农作物 | 509篇 |
水产渔业 | 404篇 |
畜牧兽医 | 1382篇 |
园艺 | 525篇 |
植物保护 | 39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2篇 |
2023年 | 141篇 |
2022年 | 381篇 |
2021年 | 343篇 |
2020年 | 341篇 |
2019年 | 319篇 |
2018年 | 262篇 |
2017年 | 397篇 |
2016年 | 234篇 |
2015年 | 368篇 |
2014年 | 397篇 |
2013年 | 451篇 |
2012年 | 629篇 |
2011年 | 621篇 |
2010年 | 643篇 |
2009年 | 505篇 |
2008年 | 564篇 |
2007年 | 436篇 |
2006年 | 425篇 |
2005年 | 331篇 |
2004年 | 181篇 |
2003年 | 125篇 |
2002年 | 130篇 |
2001年 | 113篇 |
2000年 | 88篇 |
1999年 | 39篇 |
1998年 | 11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1956年 | 3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6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上海水牛生理生化指标含量,选取精神良好、健康的上海水牛犊牛(1岁内)、青年牛(1-2岁)、成年牛(3岁以上),测定了生理指标、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含量。结果显示,上海水牛的体重随月龄的增加显著增加(P<0.05),而呼吸频率、心率无显著差异(P>0.05)。在检测的22项血液生理指标含量中,有10项指标(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淋巴细胞百分比(%LYM)、单核细胞百分比(%MONO)、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S)、淋巴细胞(LYM)、单核细胞(MONO))含量差异显著(P<0.05),其余12项指标(红细胞(RBC)、红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GB)、网织红细胞百分比(%RETIC)、网织红细胞(RETIC)、白细胞(WBC)、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BASO)、中性粒细胞(NEU)、嗜酸性粒细胞(EOS)、嗜碱性粒细胞(BASO)、血小板(PLT)、血小板压积(PCT))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在检测的18项血液生化指标含量中,有9项指标(血糖(GLU)、肌酐(CREA)、磷离子(PHOS)、钙离子(Ca)、总蛋白(TP)、球蛋白(GLOB)、丙氨酸转氨酶(ALT)、胆固醇(CHOL)、胰淀粉酶(AMYL))含量差异显著(P<0.05),其余9项指标(尿素(UREA)、血尿素氮/肌酐比(BUN/CREA)、白蛋白(ALB)、白蛋白/球蛋白比(ALB/GLOB)、碱性磷酸酶(ALKP)、谷氨酰转移酶(GGT)、总胆红素(TBIL)、甘油三酯(TRIG)、脂肪酶(LIPA))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该研究可为上海水牛的选种选育、生长发育评估、营养状况评估、疾病诊断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蛤蜊岗不同贝龄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形态性状与质量性状之间的相关性,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对1~3龄四角蛤蜊的壳长(SL)、壳宽(SW)、壳高(SH)、活体湿重(BW)和软组织湿重(RW)等参数进行分析,建立形态性状与质量性状之间的回归方程。结果显示,不同生长阶段四角蛤蜊形态性状对质量性状的贡献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与1~3龄四角蛤蜊活体湿重最相关的形态性状均为壳宽。对软组织湿重影响最大的形态性状,在1龄贝为壳宽,在2龄和3龄贝为壳长。壳高对2龄四角蛤蜊活体湿重和软组织湿重的直接通径系数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以活体湿重为目标性状时,1~3龄贝均应以壳宽为主要选择性状,并以壳长作为辅助选择性状;以软组织湿重为目标性状时,1龄贝应以壳宽为主要选择性状,同时辅以壳长;2龄和3龄贝均应以壳长为主要选择性状,并分别以壳宽和壳高作为2龄贝和3龄贝的辅助选择性状。研究结果可为蛤蜊岗四角蛤蜊良种选育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3.
黄土丘陵区不同植被类型根际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功能特征,采用Biolog-Eco微平板法分析了黄土丘陵区人工灌木(柠条 Caragana korshinskii、沙棘 Hippophaer rhamnoides)、人工草地(沙打旺 Astragalus adsurgens、柳枝稷 Panicum virgatum)和天然草地(阿尔泰狗哇花 Heteropappus altaicus、茵陈蒿 Artemisia capillaries)的根际微生物碳源代谢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柠条、阿尔泰狗哇花和茵陈蒿的根际微生物对糖类的代谢能力显著高于沙棘、沙打旺和柳枝稷;阿尔泰狗哇花和茵陈蒿对氨基酸类、酚酸类和聚合物类的代谢能力较高。茵陈蒿和阿尔泰狗哇花的微生物代谢功能多样性高于其他4种植物。柠条、阿尔泰狗哇花和茵陈蒿具有相似的根际微生物代谢功能。黄土丘陵区植被类型显著影响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能力,天然草地根际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多样性优于人工灌木和人工草地。 相似文献
4.
5.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 (EPC) is a kind of directional cell that is able to differentiate to endothelial cell. The role of EPC is associated not only with vasculogenesis during embryonic development but also with physiological organ maintenance and angiogenesis during postnatal and adult period. There is a good clinical therapeutic prospective use for EPC in the treatment of ischemia diseases and inhibition of tumor angiogenesis. 相似文献
6.
Temperate and boreal forests act as major sinks for atmospheric CO2. To assess the magnitude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sinks more precisely, an accurate estimation of forest biomass is required. However, the determinants of large-scale biomass pattern (especially root biomass) are still poorly understood for these forests in China. In this study, we used 515 field measurements of biomass across the northeast part of China, to examine factors affecting large-scale biomass pattern and root–shoot biomass allocation.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Picea & Abies forest and coniferous & broadleaf mixed forest had the highest mean biomass (178–202 Mg/ha), while Pinus sylvestris forest the lowest (78 Mg/ha). The root:shoot (R/S) biomass ratio ranged between 0.09 and 0.67 in northeast China, with an average of 0.27. Forest origin (primary/secondary/planted forest) explained 31–37% of variation in biomass (total, shoot and root), while climate explained only 8–15%, reflecting the strong effect of disturbance on forest biomass. Compared with shoot biomass, root biomass was less limited by precipitation as a result of biomass allocation change. R/S ratio was negatively related to water availability, shoot biomass, stand age, height and volume, suggesting significant effects of climate and ontogeny on biomass allocation. Root–shoot biomass relationships also differed significantly between natural and planted forests, and between broadleaf and coniferous forests. Shoot biomass, climate and forest origin were the most important predictors for root biomass, and together explained 83% of the variation. This model provided a better way for estimating root biomass than the R/S ratio method, which predicted root biomass with a R2 of 0.71. 相似文献
7.
应用荧光定量PCR 技术分析普通菜豆品种中尖镰孢菜豆专化型定殖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尖镰孢菜豆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 sp. phaseoli)引起的菜豆枯萎病是菜豆生产中最严重的维管束类病害之一, 防治该病害有效方法是利用抗病品种。因此, 一种能够从菜豆受侵染组织中准确鉴定并定量检测枯萎病原菌含量的方法将有助于筛选抗性品种, 应用于普通菜豆枯萎病抗病育种。本研究基于荧光定量PCR技术开发出一种能够对定殖于菜豆组织中的枯萎病原菌准确定量的新方法。该技术对根、茎组织中病原菌DNA的最低检测量为1 pg, 能在接种病原菌6 d后明显区分抗病性不同的品种, 可在菜豆植株表现出明显发病症状前准确鉴定不同品种抗性水平的差异。经验证参试的感病品种BRB-130和A0640-1根、茎组织中定殖的病原菌DNA量显著高于抗病品种260205和黑芸豆, 与表型鉴定的结果完全符合。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能够在病原菌侵染早期快速、准确、高效定量菜豆组织中定殖的病原菌, 这对指导菜豆抗病育种和植物病害传播的研究都具有非常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日本鳗鲡繁殖生物学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是中国和日本最广泛养殖的鱼类之一。其养殖基于对天然玻璃鳗的捕捞,从而导致天然玻璃鳗资源逐渐出现严重的匮乏。为解决此问题,众多研究者致力于玻璃鳗的人工繁殖。主要阐述了30年来日本鳗鲡繁殖生物学研究的相关成果:在亲鳗催熟前需进行强化培育,雌、雄鳗达到性成熟需要不同的催熟药物和催熟时间,17,20-β-二羟孕酮(DHP)的催产效果较好;温度、盐度、水体离子含量等环境因子对胚胎和仔鱼发育影响较大;自由氨基酸、卵黄脂蛋白和硝化甘油是受精卵及卵黄囊期仔鱼的主要能源物质,磷脂是辅助能源物质;用鲨鱼卵冷冻干燥粉末添加复合维生素、磷虾提取液等制成的浆状饵料是仔鱼较适宜的开口饵料;胚胎发育进程为初孵仔鱼体长3.5mm,仅分化出咽,从第7天开始,仔鱼具有消化和吸收食物的能力并出现大幅生长,到100d时,仔鱼已具有较强的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