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0篇
  1篇
综合类   50篇
水产渔业   82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粤东柘林湾溜牛人工鱼礁建设选址生态基础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基于生态系统效应的资源保护型人工鱼礁建设选址评价方法,通过选择水文、水质、底质和浮游生物、鱼卵仔鱼、大型底栖动物、游泳动物、初级生产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等30个海洋环境与海洋生物因子,建立了人工鱼礁建设选址生态评估模型;以柘林湾溜牛人工鱼礁区选址区域为例,对所选因子进行了春、夏、秋、冬4个季度的跟踪监测,探讨了该海区进行人工鱼 礁建设的适宜性,根据该模型计算得出各季度人工鱼礁建设选址生态基础评价指数分别为0.65、0.71、0.63、0.64,平均为 0.66,计算结果表明,该区域建礁生态基础良好,适宜选址开展人工鱼礁建设,其中生态基础最优的季节为夏季。  相似文献   
2.
人工鱼礁对渔业资源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建设人工鱼礁对渔业资源增殖的影响,并以广东省汕头市人工礁区渔业资源调查情况为例,分析建礁前后人工鱼礁区渔业资源变动情况.结果表明,投礁后礁区海域游泳生物的资源密度明显比投礁前高,增加了25.63倍;礁区海域各类资源种类均比投礁前丰富,总种数由投礁前的23种增加至41种,比投礁前增加了0.78倍;表明人工鱼礁投放后,鱼礁区集鱼效果明显提高、群落结构明显改善,人工鱼礁建设取得了明显的增殖效果.并对我国工人鱼礁事业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斑节对虾 (Penaeus monodon) 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室水槽模拟幼虾力竭运动情况,探究幼虾力竭运动后的呼吸代谢恢复规律,以期为斑节对虾养殖生产和增殖放流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在力竭后的各恢复时间点,斑节对虾幼虾肝胰腺总蛋白质 (TP)、乳酸 (LA),以及谷草转氨酶 (AST)、谷丙转氨酶 (ALT) 、乳酸脱氢酶 (LDH) 和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均存在显著差异 (P<0.05);腹部肌肉中LA、LDH活性存在显著差异。肝胰腺TP在恢复后第4小时显著高于对照组,第48小时恢复至对照组水平;LA在恢复后第12小时显著高于对照组,第24小时恢复至对照组水平;AST和ALT活性在运动后第8至第12小时内显著上升,第24小时恢复至对照组水平;LDH和SDH活性持续上升,恢复后第12 小时显著高于对照组,第48 小时恢复至对照组水平。肌肉糖原 (GLY) 在运动后显著下降,恢复后第12小时恢复至对照组水平;LA在运动后显著升高,第8 小时下降至对照组水平;LDH活性运动后显著升高,第1至第12小时内持续升高,第72小时仍处于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幼虾在力竭运动后无氧代谢显著增强,第8 小时可再次进行力竭运动;肝胰腺为幼虾清除代谢物的器官,对运动后呼吸代谢恢复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珠江口淇澳岛红树林湿地沉积物碳、氮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珠江口红树林湿地沉积物有机质有更为全面、深入的认识,以珠江口淇澳岛红树林湿地为对象,对其沉积物有机碳(TOC)和总氮(TN)的含量分布、储量及来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淇澳岛7种主要红树[秋茄(Kandelia candel)、无瓣海桑(Sonneratia opetala)、桐花(Aegiceras corni...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南海近海野生鲻鱼(Mugil cephalus)在饥饿状态下的呼吸和排泄与其体质量及水温变化的关系。实验鲻鱼捕自大亚湾近海海域,实验方法采用成熟的二因素五水平中心复合实验设计和响应曲面法,实验设计5组梯度水温,分别为16℃、20℃、24℃、28℃和32℃,同时,鲻鱼按体质量的均值设计5组,分别为(5.66±0.38)g、(9.74±0.58)g、(13.58±0.37)g、(18.37±0.44)g和(27.68±0.38)g,研究野生鲻鱼在实验条件下的耗氧率、排氮率和氧氮比值[n(O):n(N)]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体质量越小的鲻鱼,在水温越高的环境中对耗氧率及排氨率影响越显著,且体质量对耗氧率及排氨率的影响作用明显大于水温的作用。不同体质量鲻鱼的n(O):n(N)比值为10.15~19.52,在水温24℃条件下,体质量(27.68±0.38)g实验组氧氮比值最大,说明其体内蛋白质与脂肪混合代谢机能旺盛,生长速率快。因此,可以确定24℃左右为鲻鱼生长的最适水温。  相似文献   
6.
温度和光照对瓦氏马尾藻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温度和光照对瓦氏马尾藻生殖托成熟排放精卵和胚胎附着、发育及存活的影响.尚未成熟的生殖托和受精卵分别在不同温度(13、18、23、28C)和不同光照(1000、4 500、8 000 lx)下培养12 d,结果表明,生殖托成熟排放卵的最合适温度为23℃,光照对生殖托成熟排卵几乎没有影响;胚胎附着、发育和存活的最合适温度范围为23~28℃,最合适光照范围为4 500~8 000lx.  相似文献   
7.
鱼类最佳体长频率分析组距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近几年以鱼类体长频率为基础估算鱼类生物学特征值的体长频率分析法迅速被广泛应用,而确定体长分组组距是开展鱼类体长频率分析的必要步骤,但往往不被重视,常被随意采用为1mm、5mm或10mm等。为了尽量减少误差,本研究根据1997年12月至1998年12月在珠江口水域尖尾罟网和掺缯网周年月度渔业资源调查中康氏小公鱼(Stolephorus commersoni)和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的生物学测定资料,分别以不同的体长分组组距重构体长频率组成数据,采用FAO推出基于ELEFAN技术的FiSATⅡ软件估算渐近体长L∞和生长系数K值,进一步估算鱼类资源开发参数(Z,M,F,E),分析以不同体长分组组距为基础估算结果的差异。结果表明,以相差较大的不同分组组距重构体长频率组成数据来估算渐近体长L∞、生长系数K和资源开发参数均有明显的差异,建议以体长全距、体长标准差和样品数量等影响因素来共同确定某种鱼类的体长分组组距,从而提高估算结果的可信度,以达到定量分析鱼类生物学特征值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柘林湾海洋牧场不同功能区食物网结构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海洋牧场是由多个功能区组成的生态系统工程,不同功能区的生态环境和食物网结构各不相同,通过研究不同功能区食物网结构有助于了解功能区之间生态系统差异。实验通过对南澳柘林湾海洋牧场渔业资源环境调查,利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对海洋牧场不同功能区食物网结构进行比较,并借助SIBER对稳定同位素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海洋牧场调查共采获生物种类78种,其中,消费者的δ~(13)C比值介于–19.94‰~–13.62‰,δ~(15)N比值介于8.78‰~15.29‰,营养级范围介于1.73~3.64。不同功能区同位素数据对比表明,人工鱼礁区生物资源相对丰富,食物网结构较为复杂;海藻增殖区中生物生态位分布最广,营养冗余程度较高;贝类增殖区生物生态位较窄,营养级分布较为集中。在不同功能区生态系统稳定性对比中,人工鱼礁区生态系统稳定性最佳,海藻增殖区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差。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鱼类力竭运动后代谢水平的恢复情况,以黑鲷(Sparus macrocephlus)为实验对象,用手持续逆流追赶黑鲷幼鱼使其做力竭运动。结果显示,全长8.9~9.9 cm的黑鲷幼鱼力竭运动后,不同恢复时间血清中的乳酸(LD)和血糖(GLU)浓度,以及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琥珀脱氢酶(SDH)、乳酸脱氢酶(LDH)、丙酮酸激酶(PK)和己糖激酶(HK)活性均有极显著变化(P<0.01)。力竭运动后第0小时,血清中的LD和GLU浓度及AST、ALT、SDH、LDH、PK、HK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力竭运动后第4小时,血清中的LD浓度基本恢复到对照组水平(P>0.05);力竭运动后第16小时,血清中的SDH、HK、PK、AST活性恢复至对照组水平(P>0.05),但血清中的GLU浓度及LDH、ALT活性水平仍低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黑鲷幼鱼力竭运动后第0到第4小时处于应激反应中,其无氧代谢水平得到短时提高。从血乳酸恢复水平上看,黑鲷幼鱼在首次力竭运动后4 h可再次进行力竭运动,但血糖检测结果显示此后无氧代谢耐力降低。  相似文献   
10.
海水交换研究是海洋生态研究的新热点问题,对海域环境质量的评价有重要作用,并且对新兴的人工鱼礁区海洋生态变动机制的研究也有重要的意义。文章综述了国内外海水交换能力的研究进展,系统地分析和评价了国内外海水交换的研究方法,提出了海湾水交换以及人工鱼礁区水交换研究的发展趋势,为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