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水产渔业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
1.
绿斑病(Green spot disease)是一种常见的海区栽培条斑紫菜(Pyropia yezoensis)病害,在整个紫菜栽培期间都可能发生,以每年11~12月份最为严重,主要出现在幼叶期和成叶期。首先,在叶状体上出现红色或淡红色小斑,而后逐渐转变为绿色,病斑继续扩展,在叶状体表面形成若干孔洞,后期几乎整个藻体变绿。本研究对日照地区患绿斑病的条斑紫菜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得到5株优势菌(编号为Y1~Y5),人工回感实验结果显示,Y1可以引起健康条斑紫菜发生绿斑病。对Y1进行了生理生化检测、16S rRNA、dnaA和dnaN基因序列分析,确定病原菌为海洋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marina)。对绿斑病的发病进程进行了观察,并检测了培养温度、海水比重和养殖密度等环境因子对绿斑病发生的影响,结果显示,高温和高密度养殖会加速绿斑病病情的发展,海水比重为1.022时,绿斑病发病较严重。本研究确定了一株引起条斑紫菜绿斑病的病原菌,并分析了部分理化因子对感染的影响,为条斑紫菜绿斑病的防控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
2017年夏季,江苏省连云港市某养殖场大菱鲆出现大规模死亡,发病鱼体表无明显症状,解剖可见脾脏、肾脏出现白色散在结节,从发病鱼的内脏中分离得到1株优势菌SM-Myco001。人工感染实验结果显示,SM-Myco001可以引起大菱鲆内脏结节症状并造成鱼类死亡,且在高养殖水温(22℃)条件下发病更为剧烈。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RNA基因分析结果显示,SM-Myco001属于海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marinum)。本研究首次报道了我国养殖大菱鲆感染海分枝杆菌的病例,可为大菱鲆养殖过程中的疾病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溶藻弧菌相关分离株的分子及VITEK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维群弧菌是弧菌属的核心菌群,包括溶藻弧菌在内的6个种在表型和遗传型上均十分相似,要准确鉴定各种有一定难度。看家基因的研究及生化鉴定系统的出现为弧菌鉴定提供了多种方法,本文比较了16S rRNA基因、toxR基因和pyrH基因以及VITEK 2 COMPACT GN鉴定卡对溶藻弧菌相关分离株的分辨力。哈维群弧菌基因组内16S rRNA基因是多拷贝的,且拷贝间序列差异大于种间差异,不适用于种的鉴定。单拷贝基因toxR和pyrH序列种内差异均小于种间差异。基于toxR基因相似性比较可清楚地将18个疑似溶藻弧菌分离株和5个参比株归并到4个种;toxR基因系统发育学分析也显示,哈维群弧菌各种独立地聚类分支,且溶藻弧菌种内存在两个明显的聚类分支,说明两个分支的溶藻弧菌具有独立的进化方向。pyrH基因的相似性比较和发育学分析也得到类似的结果,但pyrH基因具有较强的保守性,因而分辨力稍低于toxR基因。VITEK 2 COMPACT GN鉴定卡在鉴定溶藻弧菌时也有一定的错误率,且鉴定谱较窄。因此,建议在实际应用中采用toxR基因比对作为溶藻弧菌快速鉴定的主要手段,可再选用pyrH基因对鉴定结果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4.
绿烂病是海带育苗期间常见的一种病害。2018年在山东一海带育苗场的调查中发现海带苗存在大面积绿烂现象。为了探析病害发生的原因,进行了育苗场水质分析、养殖模拟实验、褐藻酸降解菌分离鉴定和细菌回接感染,从环境因子和微生物相互作用角度进行了分析。水质分析结果显示,海带育苗池水的氮营养盐含量(30~35 mg·L-1)比育苗规程高近10倍左右,磷营养盐含量(2.1~2.2 mg·L-1)比海带育苗规程要求高5~6倍;养殖模拟实验显示,在10℃、光照2 000 ~ 4 000 lx、与育苗场近似的高营养盐浓度条件下,养殖的海带苗发生绿烂;从绿烂海带苗分离鉴定的附生优势菌属为YangiaGlaciecola;回接感染实验结果显示,在氮磷浓度偏高情况下,细菌Glaciecola.DH-2-3可以引起海带苗发生绿烂,Yangia.SJ-H-12未引起海带苗发生绿烂。根据这些结果,判断此次海带幼苗病烂是由高营养盐引起。  相似文献   
5.
生物防治广泛用于农作物的病害防治,该方法在藻类病害防控方面尚未有相关的报道。腐霉(Pythium sp.)是引起紫菜(Neopyropia)赤腐病(red rot disease)的主要病原,本研究的目的是筛选和鉴定对紫菜腐霉有拮抗能力的细菌。从养殖藻类及其养殖环境中分离鉴定了385株细菌,通过平板对峙法筛选到9株对腐霉有拮抗作用的细菌,进一步通过含毒介质法筛选到3株胞外产物对腐霉具有抑制活性的细菌(P3、P6和P19)。3株拮抗菌对8株腐霉均有拮抗活性,对腐霉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52.09%~97.95% (P3)、26.81%~78.04% (P6)、10.47%~41.91% (P19)。通过16S rRNA鉴定和多位点序列进化分析(16S rRNA-dnaA-dnaN-recA),将P3和P6鉴定为杀鱼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piscicida),P19鉴定为解肽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peptidolytica)。本研究筛选得到的拮抗菌为下一步建立紫菜赤腐病的生物防治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绿斑病(Green spot disease)是一种常见的海区栽培条斑紫菜(Pyropia yezoensis)病害,在整个紫菜栽培期间都可能发生,以每年11~12月份最为严重,主要出现在幼叶期和成叶期。首先,在叶状体上出现红色或淡红色小斑,而后逐渐转变为绿色,病斑继续扩展,在叶状体表面形成若干孔洞,后期几乎整个藻体变绿。本研究对日照地区患绿斑病的条斑紫菜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得到5株优势菌(编号为Y1~Y5),人工回感实验结果显示,Y1可以引起健康条斑紫菜发生绿斑病。对Y1进行了生理生化检测、16S rRNA、dnaA和dnaN基因序列分析,确定病原菌为海洋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marina)。对绿斑病的发病进程进行了观察,并检测了培养温度、海水比重和养殖密度等环境因子对绿斑病发生的影响,结果显示,高温和高密度养殖会加速绿斑病病情的发展,海水比重为1.022时,绿斑病发病较严重。本研究确定了一株引起条斑紫菜绿斑病的病原菌,并分析了部分理化因子对感染的影响,为条斑紫菜绿斑病的防控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7.
拟油壶菌病(Oplidiopsis disease)是海上栽培紫菜(Porphyra sensu lato)的主要病害之一,常引起紫菜大面积病烂并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本研究利用拟油壶菌感染海区内不同健康状态下的条斑紫菜(Neopyropia yezoensis)[未发生任何病烂(PyOlpH)、部分紫菜发生病烂(PyOlpM)和发生严重病烂(PyOlpS)],分析其附生菌群多样性、群落结构和主要类群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3种紫菜附生菌群α多样性指数不存在显著差异,但PyOlpM组指数高于其他组。3种紫菜附生菌群共有可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 OTU)数仅占总OTU数的22.7%,菌群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置换多元方差分析, R2=0.405, P<0.05)。紫菜感染程度越高,与PyOlpH之间的差异类群数量越多。共注释出23门208属,α-变形菌纲(α-Proteobacteria)、γ-变形菌纲(γ-Prote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在所有样品中均占优势,相对丰度前20个属中有16个也位于这3个类群中,且随着感染程度的增加分别出现递增或递减的趋势。其中,贪铜菌属(Cupriavidus)和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是共现网络中连接度最高的细菌类群,二者及其依靠正相互作用连接的细菌类群之间存在负相互作用。本研究可为阐明拟油壶菌致病的微生态机制及寻找生防细菌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