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1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83篇
林业   65篇
农学   106篇
基础科学   58篇
  127篇
综合类   216篇
农作物   30篇
水产渔业   23篇
畜牧兽医   96篇
园艺   35篇
植物保护   2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41.
    
Simultaneous stresses of salinity and drought often coincide during rice-growing seasons in saline lands, primarily due to insufficient water resources and inadequate irrigation facilities. Consequently, combined salinity-drought stress poses a major threat to rice production. In this study, two salinity levels(NS, non-salinity; HS, high salinity) along with three drought treatments(CC, control condition; DJ, drought stress imposed at jointing; DH, drought stress imposed at heading) were perform...  相似文献   
142.
基于浙江省湖州市2007年-2020年的主要能源消费数据,采用排放因子法估算主要能源碳排放量,利用扩展STIRPAT模型构建湖州市能源消费碳排放预测模型,并以人口数量、人均GDP、能源结构、单位产值能耗、农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例、农业机械总动力、产业结构等为因素,分析了影响湖州市能源消费碳排放主要原因。结果发现,湖州市能源消费碳排放量总体呈“降低-升高-降低”变化趋势;碳排放模型拟合程度R2为0.812,F检验显著性小于0.01,且验证发现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3.59%,说明该模型能较好的反应湖州市能源消费碳排放的特征;进一步分析发现,影响湖州市碳排放的主导因素为能源消费结构、单位产值能耗、农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农业机械总动力以及产业结构,其中上述主要因素对湖州市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影响指数分别为0.24%、-0.16%、-0.32%、-0.62%、-0.45%。  相似文献   
143.
为了观察不同梯度大豆抗营养因子(Antinutritionalfactors、简称ANFs)对不同生理阶段的生长蛋鸡的影响,本试验采用480只海兰褐蛋用雏鸡,以熟豆饼日粮为对照,从3或9周开始给饲3个水平的生大豆日粮(4%,9%和13%),每期每个日粮4个重复。在3~8周和9~18周观察雏鸡的采食量,日增重和饲料效率。在第8和17周分别测定各组的粗蛋白质和干物质的代谢率。并于8、13和18周末每个重复随机抽取试鸡两只屠宰,观察小肠内胰蛋白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3个水平的大豆ANFs对育雏期雏鸡的增重没有影响,育成期对照组的增重明显高于采食生大豆组(P<0.05),大豆ANFs使饲料效率降低,但对氮和干物质的代谢影响不显著;8、13和18周龄雏鸡小肠内胰蛋白酶活性亦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44.
以玉米秸秆炭和玉米秸秆、苹果枝、沼渣、菌渣为原料,在成型压力为6 MPa的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混配比例混合燃料的成型特性,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特定混配比例下的混合样品燃烧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农业废弃物质量分数、种类对混合成型燃料稳定性均有影响,农业废弃物占70%比例时混合成型燃料的抗跌碎强度均大于99.50%;玉米秸秆对成型燃料的稳定性影响最为明显,其质量分数大于30%时,成型燃料抗跌碎强度达到99.68%以上,而沼渣和菌渣质量分数大于50%时,其成型燃料的抗跌碎强度分别超过99.11%和99.71%;苹果枝质量分数大于60%,其成型燃料抗跌碎强度超过99.34%;4种成型燃料的能量密度与原料相比分别提高14.93、11.36、11.74、14.53 GJ/m3;堆积密度分别提高792.99、596.92、605.63、820.12 kg/m3。该研究为农业废弃物新型成型燃料的开发提供了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145.
以1年生红鳞蒲桃盆栽苗木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盐胁迫浓度及干旱程度,研究盐旱交互作用对红鳞蒲桃苗木的高、地径生长和各项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和盐胁迫都抑制了红鳞蒲桃的生长,盐胁迫的影响要大于干旱胁迫,高生长受到的限制大于地径生长,2 g/kg盐分浓度在水分充足条件下促进了地径生长。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均随着干旱和盐胁迫的增强而增大。不同盐分浓度下,干旱胁迫对相对电导率的影响趋势一致,不同盐分胁迫的影响差异不显著。高盐浓度下丙二醛含量的增加显著大于低盐浓度,表明盐胁迫对红鳞蒲桃的伤害更大;红鳞蒲桃的渗透调节物质在干旱和盐交互胁迫下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水分充足时,盐分浓度的变化没有对红鳞蒲桃的游离脯氨酸含量产生影响。随着胁迫的增加,渗透调节能力显著提高。低盐浓度下,抗氧化酶活性在水分充足时没有受到显著影响,高盐浓度下,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则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46.
农户购买农资时面临多样化的购买渠道,而信息化与社会网络是影响农户农资购买渠道选择的重要因素。本文利用陕西、甘肃、山东和云南四省农户调研数据,比较了公司直销与农资零售店两种购买渠道的差异,运用二元 Logit 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信息化与社会网络对农户农资购买渠道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户选择公司直销与农资零售店的比例分别为10.1%和89.9%,即大多数农户选择农资零售店购买农资。信息利用对农户选择公司直销渠道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从亲戚和朋友两个维度测量社会网络,发现宗族型社会网络对农户选择公司直销渠道产生了正向影响,朋友圈型社会网络影响不显著;农户农资市场信息认知在信息利用促进农户选择公司直销渠道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因此,政府应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培养农户信息利用能力。公共信息供给过程中扩大宣传对象群体,促使信息在农户社会网络中有效扩散传播。建设农资企业与农户间有效的信息交流平台,打破信息壁垒,从而帮助农户改进农资购买决策。  相似文献   
147.
了解消费者对获得质量安全认证食品的购买意愿,准确把握影响消费者高价支付意愿的因素对未来我国食品安全市场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城市居民鲜食苹果消费者为例,在把握城市消费者鲜食苹果消费情况和消费者对果品类食品安全问题态度基础上,应用因子分析法和Probit模型,对影响消费者高价购买获得质量安全认证果品意愿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鲜食苹果的女性消费者占比较高,主要消费群体为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脑力劳动者;受教育程度较高,个人月收入较高的男性消费群体的高价支付意愿较高;在进行果品购买时,消费者最关注的是果品的口味、色泽、新鲜程度等感官特征,以及果品价格,而对果品品牌和促销情况并不敏感;对果品产地、果品营养成分和果品购买便利性重视程度越高的消费者,其高价支付意愿越强烈;对质量安全标识认知度和对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关注度较高的消费者,更愿意高价购买获得质量安全认证的果品。为提高消费者的高价支付意愿,建议发挥食品安全机构普及食品安全知识教育的作用,提高消费者对质量安全认证信息的了解程度;食品质量监管部门加强安全检测,保证获得质量安全认证果品的质量安全;建设食品质量信用体系,加强消费者对获得质量安全认证食品的信任度;强化对食品检测部门的监督和惩罚力度,恢复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形势向好的方向发展的信心。  相似文献   
148.
    
This study evaluated the effects of dietary concentrate levels and 2‐methylbutyrate (2MB ) supplementation on performance, ruminal fermentation, bacteria abundance, microbial enzyme activity and urinary excretion of purine derivatives (PD ) in steers. Eight ruminally cannulated Simmental steers (12 months of age; 389 ± 3.7 kg of body weight) were used in a replicated 4 × 4 Latin square design with a 2 × 2 factorial arrangement. Moderate‐concentrate (400 g/kg diet [MC ]) or high‐concentrate (600 g/kg diet [HC ]) diets were fed with or without 2MB (0 g/day [2MB ?] or 15.0 g/day [2MB +]). Dry matter intake and average daily gain increased, but feed conversion ratio decreased with the HC diet or 2MB supplementation. Ruminal pH decreased, but total volatile fatty acid increased with the HC diet or 2MB supplementation. Molar proportion of acetate and acetate‐to‐propionate ratio decreased with the HC diet, but increased with 2MB supplementation. Propionate molar proportion and ruminal NH 3‐N content increased with the HC diet, but decreased with 2MB supplementation. Neutral detergent fibre degradability decreased with the HC diet, but increased with 2MB supplementation. Crude protein degradability increased with the HC diet or 2MB supplementation. Abundance of Ruminococcus albus , Ruminococcus flavefaciens , Fibrobacter succinogenes and Bufyrivibrio fibrisolvens as well as activities of carboxymethyl cellulase, cellobiase, xylanase and pectinase decreased with the HC diet, but increased with 2MB supplementation. However, abundance of Prevotella ruminicola and Ruminobacter amylophilus as well as activities of α‐amylase and protease increased with the HC diet or 2MB supplementation. Total PD excretion also increased with the HC diet or 2MB supplementation.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growth performance, ruminal fermentation, CP degradability and total PD excretion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dietary concentrate level from 40% to 60% or 2MB supplementation. The observed diet × 2MB interaction indicated that supplementation of 2MB was more efficacious for improving growth performance, ruminal fermentation and total PD excretion with promoted ruminal bacteria abundance and enzyme activity in the MC diet than in the HC diet.  相似文献   
149.
为有效防控盐城市水稻主要病虫害,从发生危害规律入手,提出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明确水稻播前、苗期、分蘖拔节期、孕穗破口期需防控的主要病虫害。根据2016 年水稻病虫害发生特点,分析气候条件特殊是主要影响因素,指出扎实开展水稻病虫害应用研究的迫切性,应用研究工作到位可大幅减少农药的使用。2016 年开展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示范,进行总结疏理,其效果十分优良,大幅减少了田间用药量。  相似文献   
150.
培养液磷含量和pH对鸡离体小肠磷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 要:(目的)本研究主要探讨了培养液不同pH值和磷含量对鸡离体小肠磷吸收的影响,为体外培养鸡小肠合理选择培养液pH值和用外翻肠囊法评定饲料有效磷时合理选择培养液磷浓度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2个单因子随机试验,每个因子4个处理。48只30日龄体重相近的三黄肉公鸡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肠囊随机分配到8个处理中,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个肠囊,40℃培养50min。(结果)结果表明:培养液 pH和磷含量对鸡离体小肠的磷吸收量有明显影响,pH 5.0~7.0时,肠囊的磷吸收量线性增加,与pH5.0比较,pH7.0时,肠囊的磷吸收量极显著增加(P<0.01),pH8.0时,肠囊的磷吸收量开始降低;磷含量在50μg/ml~200μg/ml时,肠囊的磷吸收量与磷含量呈正相关,当磷含量增加到400μg/ml,十二指肠肠囊和空肠肠囊的磷吸收量开始降低。(结论)结果提示: 用外翻肠囊法评定饲料有效磷时,鸡离体小肠培养液pH以6.0~7.0最佳;培养液中磷含量不能超过200μg/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