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09篇 |
免费 | 70篇 |
国内免费 | 95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74篇 |
农学 | 123篇 |
基础科学 | 77篇 |
159篇 | |
综合类 | 273篇 |
农作物 | 37篇 |
水产渔业 | 26篇 |
畜牧兽医 | 126篇 |
园艺 | 45篇 |
植物保护 | 3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18篇 |
2021年 | 35篇 |
2020年 | 33篇 |
2019年 | 31篇 |
2018年 | 28篇 |
2017年 | 29篇 |
2016年 | 21篇 |
2015年 | 37篇 |
2014年 | 36篇 |
2013年 | 37篇 |
2012年 | 49篇 |
2011年 | 51篇 |
2010年 | 41篇 |
2009年 | 63篇 |
2008年 | 41篇 |
2007年 | 40篇 |
2006年 | 42篇 |
2005年 | 44篇 |
2004年 | 16篇 |
2003年 | 16篇 |
2002年 | 25篇 |
2001年 | 28篇 |
2000年 | 32篇 |
1999年 | 23篇 |
1998年 | 26篇 |
1997年 | 17篇 |
1996年 | 13篇 |
1995年 | 16篇 |
1994年 | 13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12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21.
从云斑天牛肠道中筛选到一株产植酸酶活性较高的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TN06。采用简并PCR和TAIL-PCR的方法获得一个新的β-折叠桶植酸酶基因(phyA06),开放阅读框全长1 902 bp,编码633个氨基酸和1个终止密码子,预测其前23个氨基酸为信号肽,含有两个β-折叠桶结构域。将phyA06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重组蛋白经镍柱纯化后达到电泳纯。纯化后的重组酶最适pH为7.0,在pH 6.0~10.0的条件下具有很好的稳定性;最适温度为55℃,热稳定性良好。同时,该酶在低温下仍保持一定活力,甚至0℃仍有活性。该植酸酶具有应用于水产饲料行业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杨树水泡型溃疡病分布广泛,严重为害杨树。分生孢子是主要的侵染源。病菌由伤口、皮孔或表皮侵入寄主。每年5~6月为春季发病高峰,9月为秋季发病高峰,秋季发病较春季为重。孢子的飞散高峰在8~9月。病害的消长与降雨量和相对湿度密切相关,雨季孢子飞散较多,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5~30℃,子囊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0~30℃。分生孢子萌发要求水分,在黑暗下发芽率高。病原可潜伏侵染,一般在2~3年生枝干上侵染较多,7~9月是潜伏侵染的高峰。除杨树外,还能为害多种阔叶树。病原在麦芽糖和蛋白胨培养基中菌丝生长较旺盛,在蔗糖和硝酸钾培养基中有利于分生孢子器形成,杨树树皮汁液能促进分生孢子发芽。 相似文献
128.
当归麻口病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归麻口病是我省当归产区区要病害之一,也是国内外未曾报道的一种新病害。1986、1987年调查研究表明,我省凡当归栽培区均有发生,田间发病率84.9%,病情指数56.4%,重病地高达100%。主要症状是归根表皮呈黄褐色纵裂,毛根增多并畸化,严重时皮层组织呈干烂,糠腐状。
从罹病归根皮层内外分离出线虫、真菌、细菌,分别进行人工接种健归苗并再分离发病归根,证实当归麻口病系线虫危害所致,其病原线虫为腐烂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
经系统检测种苗不带线虫。病土和病残组织为初侵染源,腐烂茎线虫主要分布在0-10cm土层内,在当归整个生育期内线虫都可侵入,但以前期侵害为主,该线虫在当地一年可发生6-7代,以成虫在土壤和病残组织内越冬。 相似文献
从罹病归根皮层内外分离出线虫、真菌、细菌,分别进行人工接种健归苗并再分离发病归根,证实当归麻口病系线虫危害所致,其病原线虫为腐烂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
经系统检测种苗不带线虫。病土和病残组织为初侵染源,腐烂茎线虫主要分布在0-10cm土层内,在当归整个生育期内线虫都可侵入,但以前期侵害为主,该线虫在当地一年可发生6-7代,以成虫在土壤和病残组织内越冬。 相似文献
129.
桃雄性不育的表现形式及其败育途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究了桃[Prunus percica Batsch(L.)]23个品种花粉发生发育和花粉败育过程中细胞形态学上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桃雄性不育的主要表现形式为空粒花粉和花药空囊及花粉形似发育正常,但生活力极低。导致空粒花粉产生的主要途径:①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不正常;②花粉处于单核晚期至二核早、中期绒毡层细胞发生液化、增生现象。空囊产生的主要途径:①四分体至单核早期绒毡层细胞体积发生明显的增大、液化;②绒毡层细胞在四分体至单核早期发生增生;③造胞细胞或花粉母细胞生长发育不良。 相似文献
130.
沙棘嫩枝扦插育苗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河北省涿鹿县大堡乡苗圃,利用电子叶自动间歇喷雾装置和荫棚下全封闭式塑料小拱棚设备,用3年的时间(1986~1988年)进行了沙棘嫩枝扦插容器育苗技术的研究。经过6批育苗试验,对影响沙棘嫩枝扦插育苗的因子进行研究和分析,控出了影响插穗生根及根系发育的主要因子及其最佳组合。其中,6~8月间剪取当年生半木质化、具顶芽、长7~12cm的插穗,其基部用500ppm浓度的萘乙酸溶液速蘸处理,在基质配比河砂:锯末:沙棘林下土为12:3:1或10:7:0条件下,插穗平均生根率为85%以上,最高可达98%,经苗圃培育,第二年秋季可达出圃标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