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4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47篇
林业   57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31篇
  56篇
综合类   351篇
农作物   57篇
水产渔业   24篇
畜牧兽医   91篇
园艺   50篇
植物保护   3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杂交鳢(乌鳢♂×斑鳢♀)及其亲本血液指标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采用血细胞分析仪、流式细胞仪和血涂片制作方法,对杂交鳢及其亲本血液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杂交鳢(Channa argus♂×C.maculata♀)与其亲本相比,表现出明显杂种优势:在血液红细胞数目、白细胞数目、血红蛋白含量和血细胞比容上,杂交鳢都比亲本高,差异显著(P<0.05);在红细胞体积上,杂交鳢均比亲本小,差异显著(P<0.05);杂交鳢及其亲本血液中都含有较少比例的DNA合成期(S期)细胞,但彼此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62.
克瑞森无核为晚熟无核葡萄优良品种。果穗圆锥形,平均重500g;果粒椭圆形,平均重4g,经赤霉素处理后可达6g;果皮红色,果肉黄色,脆硬味甜,口感极佳;10月中下旬成熟,耐贮运,冷藏案件下可存放5个月:抗病能力强于红地球。栽培时宜采用小棚架长梢修剪;合理灌水并严格控制生长后期氮肥的施用;采用化学疏花疏果技术,套袋果适时脱袋、及时采收。注意阴雨天不得进行抹芽、剪梢,以防白腐病侵染,  相似文献   
63.
以3年生盆栽百子莲品种‘Big Blue'为试材,研究不同浓度的多效唑对百子莲花葶生长、细胞形态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多效唑处理对百子莲花葶生长和细胞纵向生长均有不同程度地抑制作用,且花葶长度随着多效唑浓度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其中以400 mg/L的多效唑处理效果最佳,其花葶长度比对照平均缩短了61.1%.另外,由相关性分析得出花葶长度与其上、下部细胞长度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72和0.806.由切片组织化学分析和生理指标测定结果表明,多效唑处理明显提高了花葶中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淀粉的含量.  相似文献   
64.
高速公路弃土场的水土流失监测及其生态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速公路弃土场边坡的生态治理是公路建设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在京珠高速公路粤境南段弃土场开展水土流失监测研究,探讨了弃土场的水土流失及其生态治理的水土保持效果。结果表明,弃土场水土流失剧烈,侵蚀模数平均为3.24×10^4t/(km^2·a),边坡沟蚀现象明显。采用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des)生态护坡技术治理弃土场边坡水土流失,水土保持效果显著,坡面土壤流失量比对照小区减少92.24%,边坡稳定,在一定程度上可代替浆砌片石骨架植草护坡措施。因此,高速公路弃土场的水土流失生态治理可大力推广应用香根草生态护坡技术。  相似文献   
65.
以天优3301为材料,研究不同施氮量对优质稻产量及干物质生产的影响。结果明确,稻谷产量与施N量呈抛物线型相关,达到最高产量的施氮量为205.06kg.hm-2,相应产量为10 350.83kg.hm-2;达到最佳经济效益的施N量为192.70kg.hm-2,相应产量为10 341.37kg.hm-2。每生产100kg稻谷的最高施N量为1.98kg,经济施N量1.86kg。适宜施N量的处理,穗多穗大,每平方米总粒数多,结实率高,产量高;施N偏多或偏少,产量都降低。适中的施肥水平,中、后期有较高的干物质生产力,不仅抽穗前积累了较多的贮藏性物质,抽穗后也生产较多的净光合产物。群体生长率(CGR)在本田营养生长期与施N量呈线性正相关,在中、后期与施N量呈抛物线型相关。可见为了提高中、后期的群体生长率,必须维持较高的供氮强度。  相似文献   
66.
不同雨强及坡度对华南红壤侵蚀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研究不同雨强及坡度对华南红壤侵蚀过程的影响,为认识红壤侵蚀过程和水土流失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不同降雨强度、不同坡度对华南红壤坡面降雨产流过程和侵蚀产沙过程的影响。[结果](1)相同坡度条件下,坡面径流量、侵蚀产沙量均随着雨强的增大而线性增大;相同雨强下,径流量随坡度的增加而减小,而产沙量随着坡度的变化比较复杂;(2)雨强和坡度共同影响着坡面产沙过程,当雨强小于等于180mm/h时,产沙量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大,在240mm/h出时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15°附近出现临界坡度。在降雨初期,径流率表现为波动增加过程,15min后趋于平稳,一直持续到降雨结束,其中雨强为240,180mm/h时波动较为剧烈,而产沙率呈现急剧而短暂的上升后迅速下降,在大雨强、陡斜坡条件下此现象尤为明显;(3)坡面径流平均流速与单宽流量、坡度比存在显著的幂函数关系,流速与径流量、侵蚀产沙量有着类似的变化规律。[结论]红壤侵蚀过程中雨强为主要影响因素,坡面流速可作为表征红壤坡面侵蚀特征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67.
德威乐植物营养剂的生产工艺及施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威乐植物营养剂是一种新型、高效、环保、无公害的叶面肥,介绍了该产品的生产工艺及主要营养组成。通过多点、多品种的田间试验,探讨了德威乐植物营养剂对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德威乐有利于农作物的营养吸收,能使作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均衡,实现速效性和长效性的平衡,具有现代农业中新型高效生物肥料的特点,对茶叶、蔬菜、沙田柚、水稻等均有不同的增产效果,并能显著改善农作物的品质。  相似文献   
68.
利用森林调查数据、土壤质地数据、地理属性数据和气候数据,采用最大熵生态位模型(Max Ent)模拟了青海省青海云杉、川西云杉、祁连圆柏、青杨、金露梅和沙棘这6种青海主要的造林树种的适宜分布范围,并结合当前林业相关政策提取出青海适宜造林的区域。模拟结果中,6个树种的最大熵拟合结果精度都较好(AUC=0.86~0.99)。经分析发现,假设以上6树种在现有农田(坡度25°)和荒地中造林,则青海省可造林的区域面积为549.25hm2,占全省面积的0.01‰,占已有林地面积的0.49‰,主要分布在德令哈、都兰、共和、贵南、囊谦、班玛以及海东市和西宁市的部分地区。  相似文献   
69.
  【目的】  以2年田间定位试验为依托,研究小麦秸秆及其生物炭连续施用对植烟土壤理化性状和有机碳组分的影响,为烟区土壤质量提升提供依据。  【方法】  田间试验在山东省诸城市潮褐土烟田上进行。试验设4个处理,分别为:常规施肥且秸秆不还田(CK),常规施肥+小麦秸秆还田(FS),常规施肥+小麦秸秆生物炭2.25 t/hm2 (FB1)和4.50 t/hm2 (FB2)。在烟叶收获后,采集0—20 cm耕层土样,测定了土壤基础理化指标和总有机碳(TOC)、微生物生物量碳(MBC)、热水溶性有机碳(HWC)、活性有机碳(LOC)及轻组有机碳(LFOC)含量,并计算土壤碳库管理指数(CPMI)。  【结果】  连续施用小麦秸秆或其生物炭2年后,FB1和FB2处理TOC含量显著高于CK,增幅分别为74.9%和116.0%,而FS与CK处理间差异不显著。LFOC含量的变化趋势与TOC类似,FB1和FB2处理LFOC含量分别较CK处理显著增加154%和326%。FS处理HWC含量显著高于CK和FB1处理,而与FB2处理差异不显著。与CK相比,FS处理HWC含量增加了107%。FS和FB2处理MBC含量较CK分别增加了252%和144%,而FB1处理与CK相比差异不显著。FS处理LOC含量较CK显著增加了68.9%,而FB1、FB2处理LOC含量与CK相比差异不显著。FS处理还能显著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含水量及有效磷含量,其对部分土壤理化特性的改良效果优于生物炭处理(FB1和FB2)。此外,CPMI也以FS处理最高,较CK显著增加了73.5%,而FB1、FB2处理与CK处理差异不显著。  【结论】  连续秸秆还田有利于提升烟田土壤活性有机碳(MBC、HWC和LOC)含量,降低土壤容重,提高有效磷含量,提高土壤CPMI。而同量秸秆转化为生物炭后连续还田能够提高土壤总有机碳和轻组有机碳含量,更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的长期固存。  相似文献   
70.
为了给陕北黄土高原区生态恢复工程的经济效益评估提供科学数据和参考依据,基于遥感图像解译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运用单位面积价值当量法,剖析了区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1997—2018年,土地利用格局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农田向林木和草地转化,未利用地向草地、林木和农田转化; 这些转化同时促使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357.56亿元,增幅33.28%,其中榆林市增量最大,铜川市最小; 除食物生产功能价值量有所减少外,其他服务价值均在增加; 调节服务价值增加量最大,文化服务价值增幅最大。(2)研究区32.93%的区域生态服务价值增加,主要集中退耕还林区和防风治沙区; 农田向林木和草地的转化是价值增加的主要驱动力,促使服务价值增加363.64亿元,占总增加量的95.68%; 未利用地的转化是服务价值增加的另一贡献因子,促使价值量增加16.42亿元,占比4.32%。研究区5.92%区域生态服务价值减少,集中在西部风沙区和南部残塬区; 大型集中农场的修建导致林木和草地向农田转换,促使服务价值损失70.17亿元,占总损失量的93.08%。(3)榆林市辖区43.24%的区域生态服务价值在增加,延安市23.37%增加,铜川市仅11.51%。(4)在不同地物类型中,林木的生态服务价值增加最大,草地次之; 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最多。以上监测结果说明,研究区生态恢复工程的实施使其土地利用结构发生变化,随之促使生态服务价值显著增加,生态恢复工程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