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909篇
  免费   2872篇
  国内免费   3544篇
林业   3375篇
农学   2197篇
基础科学   1874篇
  4103篇
综合类   21486篇
农作物   3025篇
水产渔业   1883篇
畜牧兽医   6553篇
园艺   3050篇
植物保护   1779篇
  2024年   283篇
  2023年   824篇
  2022年   1865篇
  2021年   1830篇
  2020年   1730篇
  2019年   1711篇
  2018年   1202篇
  2017年   1975篇
  2016年   1322篇
  2015年   2046篇
  2014年   2275篇
  2013年   2534篇
  2012年   3858篇
  2011年   3756篇
  2010年   3511篇
  2009年   3270篇
  2008年   3296篇
  2007年   2958篇
  2006年   2461篇
  2005年   1943篇
  2004年   1249篇
  2003年   764篇
  2002年   814篇
  2001年   778篇
  2000年   663篇
  1999年   242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2年   7篇
  1956年   14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以先玉335为试验材料,研究4个密度水平(4.5×104、5.25×104、6.0×104、6.75×104株/hm2)对旱地春玉米形态指标、灌浆特征、干物质积累、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密度增加,株高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量和叶面积指数提高,营养物质向子粒转运的效率降低。不同处理下产量受有效穗数的影响较大,随着密度增大,群体有效穗比例由77.00%降低至69.00%;灌浆速率和灌浆时间共同影响百粒重,密度较低时,子粒最大灌浆速率出现所用天数提前,有助于子粒灌浆过程提前完成;随着密度增加,穗行数和行粒数均表现为增大趋势,百粒重先增大后减小。因此,本试验中种植密度为4.5×104株/hm2左右时,可以较好地协调玉米群体和个体生长关系之间的矛盾,实现子粒高产和水分高效利用的目标。  相似文献   
992.
濉溪县夏大豆生育期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濉溪县1961~2010年6月中旬~9月下旬降水量、雨日为研究对象,利用曲线回归和方差分析外推、小波分析法,研究夏大豆生育期降水的演变规律及突变特征,为旱涝预警、防灾减灾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夏大豆生长期降水量整体呈略有下降的趋势,但未达到显著水平。历年平均降水量和雨日季节变化为近似抛物线。全生育期降水量变化主周期为5 a,雨日变化主周期为14 a。大豆播种期、苗期、花荚期和鼓粒期降水量变化主周期分别为11、8、11和7 a,雨日变化主周期分别为19、12、23和5 a。根据变化主周期,利用前40~46 a资料,预测2001~2011年夏大豆全生育期降水量和鼓粒期雨日,准确率分别为63.6%和54.5%。  相似文献   
993.
为了解小麦条锈病新抗源兴资9104、品冬34、秦农142、彬旱355的抗病性及遗传基础,对其苗期和成株期分别进行抗条锈性鉴定,并以小麦全基因组SSR标记为工具分析了新抗源与四个感病材料(Avocet S、铭贤169、790-149-34、中国春)间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兴资9104、品冬34、秦农142、彬旱355对当前条锈病流行小种具有全生育期或成株期抗性; 在975个SSR多态性位点共有3 390个等位性变异,每个位点平均等位变异3.48;全基因组和A、B、D基因组范围聚类结果基本一致,8个材料可分成三类,其中品冬34遗传背景与其他材料差异较大;随机抽取部分标记进行标记数量累加聚类,标记数量愈多,聚类结果愈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994.
建立并优化了测定王草青贮饲料中乳酸(LA)、乙酸(AA)、丙酸(PA)、丁酸(BA)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采用20 mmol/L NaH2PO4/H3PO4(pH2.65)-甲醇二元梯度洗脱程序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上完成4种有机酸的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4种有机酸在0.015~2.25 mg/mL范围内的线性关系较好,相关系数R2≥0.999 4,精密度、稳定性的RSD均小于5%,样品回收率在88.44%~114.51%,LA、AA、PA、BA的检出限分别是1.40、3.31、3.57、5.23 μg/L.该方法简单、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王草青贮饲料中有机酸测定.  相似文献   
995.
不同供氮形态对旱作水稻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土培试验种植旱作水稻,研究铵态氮(A)、硝态氮(N)和铵态氮加硝化抑制剂(A+DCD)对旱作水稻分蘖期、孕穗期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在分蘖期和孕穗期,铵态氮和铵态氮加硝化抑制剂处理的水稻各部位生物量、分蘖数及新完全展开叶的叶面积均较硝态氮处理的高;铵态氮加硝化抑制剂处理的水稻叶片净光合速率最高,硝态氮处理的水稻叶片净光合速率最低; 铵态氮和铵态氮加硝化抑制剂处理的水稻体内的钾向叶片中分配比例较高,而硝态氮处理的水稻向茎秆中分配的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996.
战健  邓科  张娣  孟博  周一帆  邓燕 《热带作物学报》2022,43(6):1183-1190
甘蔗(Saccharum spp. hybrid)是我国食糖生产的重要原料,当前生产中普遍存在施氮量高而氮肥利用率低的问题。除了优化施肥管理,种植氮高效的甘蔗品种也是减氮增效的重要途径之一。本研究以云南蔗区推广的早熟高产高糖甘蔗品种‘云蔗05-51’和‘云蔗081609’为试验材料,设置0、0.1、0.5、1、5、10 mmol/L 6个供氮水平开展水培试验,在苗期测定植株生物量、根系形态、氮浓度与累积量、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等指标。结果表明:(1)2个品种地上部、根系及整株生物量均随供氮水平的升高呈先升后降趋势,‘云蔗081609’根系生物量先于其地上部达到峰值,‘云蔗05-51’则相反,‘云蔗05-51’和‘云蔗081609’达到最佳生长需要的供氮量分别为0.5、1 mmol/L,相同供氮水平下‘云蔗081609’生物量高于‘云蔗05-51’;(2)随供氮水平上升,2个品种的根系总长度和平均根直径先上升后趋于稳定,根表面积持续增加,比根长先升后降,相同供氮水平下‘云蔗081609’的根系总长度、平均根直径和根表面积高于‘云蔗05-51’,比根长则低于‘云蔗05-51’;(3)2个品种植株氮浓度及累积量随供氮水平的升高总体呈先上升后稳定的趋势,相同供氮水平下‘云蔗081609’的植株氮累积量高于‘云蔗05-51’;(4)随供氮水平的增加,2个品种的单位根长吸氮量呈先升后稳定的趋势,单位根表面积吸氮量则呈先升后降并趋于平稳,氮素生理利用效率均随供氮水平升高显著降低,在0.1~10 mmol/L范围内‘云蔗081609’单位根长的吸氮量高于‘云蔗05-51’,但单位根表面积吸氮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品种间氮素生理利用效率无差异。综上表明,‘云蔗081609’在苗期对氮的吸收量高于‘云蔗05-51’主要得益于更好的根系生长,苗期适宜需氮量低于‘云蔗05-51’。  相似文献   
997.
烯效唑干粉拌种降低小麦不育系株高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加大杂交小麦制种时的父母本株高差异,获得良好的制种效果,用不同剂量的烯效唑干粉和待播不育系种子均匀混合,以探索烯效唑干粉拌种的适宜剂量和不同不育系对烯效唑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烯效哇干粉拌种可以显著降低小麦不育系的株高,30 mg·kg-1是多数供试不育系的适宜拌种剂量;不同不育系对烯效唑的敏感性有一定差异,在烯效唑用量为20 mg·kg-1时,各不育系的株高降低率差异不显著;在烯效唑用量为30 mg·kg-1和40 mg·kg-1时,各不育系的株高降低率以268S为最高,极显著高于海大S-1和海大S-2,而与2110-2-5-2-5S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98.
在重庆市开州区长沙镇选择栽培品种、砧木、定植时间一致的2个果园分别作为对照果园和处理果园.对照果园每年仅土壤施肥3次,株施氮磷钾比例为10-4-8的有机无机复合肥3 kg,分别于3月底、6月底和9月底施0.6、0.6和1.8kg.处理果园土壤施肥同对照果园,同时根据上一年叶片营养诊断结果进行叶面补镁肥,若缺镁,则分别在...  相似文献   
999.
本文通过用不同浓度 (0mmol l、 0 5mmol l、 1mmol l、 2mmol l、 5mmol l、 10mmol l) ,不同有机酸(柠檬酸、草酸、酒石酸、苹果酸、琥珀酸 )及氨基酸 (谷氨酸、天冬氨酸 )对土壤中Al、F和几种营养元素 (P、Cu、Zn、Fe、Mn)的浸提实验 ,得出结论 :(1)有机酸及氨基酸对土壤中的Al、F、P、Cu、Zn、Fe、Mn具有活化作用 ,但其活化作用的大小因茶根分泌物的种类和浓度及土壤理化性质而异 ,即一般而言 ,柠檬酸、草酸、酒石酸、苹果酸的活化作用较  相似文献   
1000.
抗赤霉病小麦地方品种的贮藏蛋白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A-PAGE和SDS-PAGE方法,对来自不同地方的23个抗赤霉病小麦地方品种的醇溶蛋白和谷蛋白亚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A-PAGE电泳分析中,23个供试品种具有23种不同的醇溶蛋白带型,共分离出39条相对迁移率不同的谱带,其中31条具有多态性,占86.8%,每份材料可电泳出14~23条带,存在着广泛的等位基因变异。在SDS-PAGE电泳分析中,出现了9种不同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及6种亚基组合类型,优质亚基及亚基组合所占的比例较少,品质评分较低,其变幅为5~9分,平均为6.8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