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12篇
  免费   240篇
  国内免费   482篇
林业   309篇
农学   321篇
基础科学   250篇
  615篇
综合类   1837篇
农作物   291篇
水产渔业   226篇
畜牧兽医   640篇
园艺   309篇
植物保护   236篇
  2024年   56篇
  2023年   132篇
  2022年   343篇
  2021年   322篇
  2020年   271篇
  2019年   242篇
  2018年   205篇
  2017年   285篇
  2016年   179篇
  2015年   267篇
  2014年   227篇
  2013年   284篇
  2012年   330篇
  2011年   308篇
  2010年   310篇
  2009年   263篇
  2008年   236篇
  2007年   214篇
  2006年   155篇
  2005年   108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套袋与不套袋对苹果食用安全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果园常规管理模式下,比较了果实套袋与不套袋对苹果食用安全性的影响。通过对生产中允许使用以及国家在果树上禁限用的31种农药和重金属总砷的分析,结果表明,不套袋苹果中检出的农药残留量及总砷含量稍高于套袋,但从果实生长初期到采收期,无论套袋与否,果实内残留的农药和总砷含量均远低于国家标准规定的限量值。因此,在常规管理模式下,不套袋对苹果安全食用没有影响;而苹果套袋应对果袋进行规范管理,避免其对苹果的质量安全出现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2.
以"苏州青"和"矮脚黄"2个小白菜品种为试材,采用室内模拟砂培培养法,研究了供钾水平(0.0、2.5、5.0、7.5、10.0mmol·L~(-1))对其根、叶柄和叶片同化物及钾素分配的影响,以期为采用钾高效利用技术提高小白菜产投比的钾营养诊断相关研究奠定基础。结果表明:供钾水平对小白菜生物量的影响随其生育期的延长而增大。其中,"苏州青"的同化物分配对供钾水平的响应较"矮脚黄"相对敏感,其可食部分生物量(地上部生物量、产量)最大时的供钾水平相对低于"矮脚黄",而植株不同部位钾含量最高时的供钾水平却相对高于"矮脚黄"。小白菜植株不同部位钾含量的高低顺序依次为叶柄、叶片和根系,且不同部位钾含量最高时所需要的外源供钾水平及钾在小白菜植株不同部位的分配百分比均表现为叶片叶柄根系,说明小白菜植株不同部位对供钾水平的敏感性存在明显差异。适宜的供钾水平可能通过协调同化物在植株不同部位的分配,并维持分配比例的稳定性,达到促进小白菜生长的效果。与正常供钾水平比,供试的2个品种小白菜对过量钾的响应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分别通过明显降低"苏州青"的根系钾含量及矮脚黄的根系同化物的分配,而减少了钾在其各自根系中的分配。缺钾通过降低同化物,特别是钾在小白菜叶柄中的分配而明显增加了其向叶片和根系的分配,进而提高了小白菜的根冠比。随着供钾水平的升高,只有叶柄的同化物和钾分配的百分比均有所升高,且以钾分配百分比的升高幅度远大于同化物。综上所述,叶柄钾含量和叶柄钾分配百分比对小白菜钾营养状况存在较好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33.
The objective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survey the effects of starch quaternization and sulfosuccinylation on the adhesion of cold starch paste to raw cotton fibers for cotton warp sizing at low temperature. Acid-thinned cornstarch (ATS) was quaternized and then sulfosuccinylated to introduce 3-(trimethylammonium chloride)-2-hydroxypropyl and sulfosuccinate substituents onto its backbones. The electroneutrality of starch samples prepared was achieved by maintaining a constant mole ratio (5.3:1) of the two substituents. A series of electroneutral cornstarch (ECS) samples with different levels of the substituents were derived by altering the feed ratio of the modifying reagents to starch for determining desirable level of starch modification. Adverse influences of cotton wax and starch retrogradation on the adhesion of cold starch paste to raw cotton fibers were evaluated to illu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starch quaternization and sulfosuccinylation. It was found that the modification was able to alleviate the adverse influence of starch retrogradation and ameliorate the adhesion to the fibers at low temperature. Higher level of the modification led to less retrogradation and resulted in strong adhesion. Furthermore, the adverse influence of cotton wax on the adhesion could be eliminated after a pre-wetting treatment of raw cotton warps with hot water. The adhesion of ECS paste to raw cotton at 60 °C was statically the same as that of ATS at 95 °C when total DS of ECS was 0.0443 or higher.  相似文献   
34.
采用葡萄酒多酚系列指标,构建味感质量预测模型,实现干红葡萄酒涩感和余味的客观量化。试验以宁夏和新疆的50款赤霞珠干红葡萄酒为原料,利用常规方法检测样品总酸、挥发酸和pH值,采用自由基清除法测定抗氧化活性,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法分析总酚、花色苷、黄烷醇、黄酮醇、酒石酸酯含量,并以感官品评法量化干红葡萄酒的涩感和余味。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总酚、花色苷、黄烷醇、黄酮醇等对涩感和余味的影响有显著差异(P<0.05),酒石酸酯对余味的影响较小,而总酸和pH值对供试干红葡萄酒的涩感没有显著影响(P>0.05)。感官品评量化结果显示,宁夏和新疆产区酒样的涩感得分为6.18和5.70,余味得分为5.37和4.85,供试酒样的涩感与余味质量良好,且存在相似的变化趋势。以多酚系列指标表征的涩感质量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模型的决定系数(r-square,R2)为0.83,余味模型的R2为0.78,结果表明,总酚、黄烷醇、挥发酸、DPPH等指标对葡萄酒的涩感和余味贡献较大,黄酮醇和酒石酸酯主要影响葡萄酒的涩感,而花色苷、总酸和pH值则主要影响葡萄酒余味。研究得出,基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法设计的多酚系列指标可以较好地解析干红葡萄酒的味感质量,降低检测成本,具备表征和预测干红葡萄酒味感质量的能力。  相似文献   
35.
为解决构建知识图谱过程中由于上下文环境复杂、现有模型字向量语义表征相对单一导致领域专业实体识别率低的问题,该研究提出了来自转换器的双向编码器表征量(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 from transformer, BERT)和残差结构(residual structure, RS)融合的命名实体识别模型(bert based named entity recognition with residual structure,BBNER-RS)。通过BERT模型将文本映射为字符向量,利用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bi-directional long-short term memory, BiLSTM)提取局部字符向量特征,并采用RS保留BERT提供的全局字符向量特征,以提高字向量的语义丰富度,最后通过条件随机场(conditional random field, CRF)模型对特征向量解码,获取全局最优序列标注。与其他命名实体识别模型相比,提出的BBNER-MRS模型在葡萄数据集上表现较好,在葡萄人民日报、玻森、简历和微博数据集上F1值分别达到89...  相似文献   
36.
使用双针热脉冲(dual probe heat pulse, DPHP)测定冻土热特性时施加热脉冲后会导致加热探针周围的冰融化,使用目前常用的仅考虑热传导(忽略融化相变、冰水两相分界面)的解析解处理DPHP温度数据,会导致在-5 ℃至0 ℃温度范围内无法准确测量热导率 (λ) 和比热 (Cv)。为了能够准确测定冻土的 λCv,有必要考虑DPHP加热过程中引起的冰融化的相变潜热。该研究基于COMSOL仿真软件模拟了考虑相变潜热、相变区间以及移动冰水界面的DPHP测量过程,采用随温度非线性变化的真实冻土热特性进行模拟,并与真实冻土的DPHP测量数据对比。结果表明:1)COMSOL仿真在不考虑相变条件下与无限线性热源模型结果完全吻合(R2 = 0.9989);2)当土壤初始温度低于-5 ℃时,考虑相变发生的COMSOL仿真能够准确模拟试验结果,表现出较高的相关性(R2 > 0.93),在-2 ~ 0 ℃的土壤初始温度范围内,无限线性热源模型的结果与试验测量显著偏离(R2 < 0.0013);3)在不同土壤初始温度下,相变温度为-1.5 ~ -0.5 ℃的仿真结果与试验数据具有较高的相关性(R2 > 0.7)。本研究结果检验了有限元仿真用于真实冻土DPHP研究的可行性,可为准确预测冻土热特性的研究提供方法。  相似文献   
37.
优化耕地空间布局对提升耕地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广东封开县为例,基于“现状耕地调出-可恢复地类调入”的微观调整逻辑,综合运用空间叠加、综合评价及蚁群优化算法,构建了耕地空间布局调整模型,以调入调出数量平衡为约束条件实现了不同行政区尺度下的耕地布局优化。结果表明:1)研究区共调出耕地1 689.89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7.62%,整体上呈现出“全局零散、局部聚集”的分布特征。2)研究区可恢复地类农业生产适宜性均值为67.04,具有开展作物种植的良好禀赋条件。3)不同行政区尺度平衡情景下,调入结果在研究区北部空间差异显著,与镇内平衡情景相比,县内平衡情景下,调入耕地的农业生产适宜性均值提高了2.08,综合生态系统服务均值下降了0.67。4)两种情景下,耕地的连片性、质量及稳定性均得到提升,因不受调入规模和行政单元空间范围限制,县内平衡情景下的提升效果更加明显,适当扩大可恢复地类筛选范围有利于提升整体耕地质量并降低重要生态用地筛选概率。该研究构建的耕地空间布局调整模型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可为制定农用地布局优化与整治提升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8.
为了解长沙生态动物园动物感染的寄生虫种类及感染情况,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和沉淀法检查了57种动物的粪样。结果表明:长沙生态动物园动物寄生虫感染率为52.63%,其中食草类动物和灵长类动物阳性率为50%,食肉类动物感染率最高,感染率达76.9%。动物园动物常见感染的寄生虫有球虫、吸虫、线虫、绦虫等,其中线虫感染率最高。  相似文献   
39.
为明确外源茉莉酸甲酯(MeJA)对混合盐碱胁迫下黑果枸杞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以黑果枸杞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纸上萌发法,研究了混合盐碱胁迫下施加外源MeJA后黑果枸杞种子萌发进程、发芽率(GP)、发芽势(GR)、发芽指数(GI)、活力指数(VI)、异状发芽率(HGP)、茎长(LS)、根长(LR)及萌发期幼苗生长表型变化。结果显示:(1)中性混合盐(L)和中度碱性混合盐(M)在适当低、中浓度时能在一定程度上加速黑果枸杞种子萌发,重度碱性混合盐(H)则使黑果枸杞的萌发起始时间延后,萌发总时长缩短;MeJA对混合盐碱胁迫下黑果枸杞种子萌发起止时间和发芽延续时间没有明显影响;(2)GP、GR、GI、VI、LS、LR在中性混合盐(L)、中度(M)和重度(H)碱性混合盐处理时均随盐碱浓度升高呈逐渐降低趋势;外源MeJA对混合盐碱胁迫下黑果枸杞种子的萌发存在“低促高抑”现象,适当低、中浓度起促进作用,过高浓度则抑制;(3)生长表型(长势)随盐碱浓度及碱性盐占比升高明显减弱;适当浓度外源MeJA(MJ-10、MJ-20)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盐碱胁迫对幼苗生长的伤害,过高浓度外源MeJA(MJ-40、MJ-...  相似文献   
40.
为了研究宁夏典型草原不同退耕年限草地优势植物及土壤 C、N、P化学计量特征,本研究以宁夏南部典型草原区退耕草地为对象,分别对退耕0、1、3、5、6、8、11、15、20年草地优势植物及土壤碳、氮、磷等生态化学计量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植物全氮含量均表现为地上部分大于地下部分,且猪毛蒿整体全氮含量较其他植物高。全磷含量除赖草外也表现为地上部分大于地下部分。退耕1年狗尾草和退耕3年赖草有机碳含量表现为地下部分大于地上部分,其余各退耕年限地上部分大于地下部分。优势植物C∶N、C∶P、N∶P整体表现为退耕20年长芒草最大。赖草和猪毛蒿最小。退耕6年以上20年以内土壤有机碳含量由表层向深层逐层递减;全氮含量退耕0~6年呈波动式变化,退耕8年后全氮含量由表层向深层逐层递减;全磷含量变化趋势与全氮相同。研究区土壤C∶N变化范围为7.08~19.62,C∶P变化范围为6.60~35.25,N∶P变化范围为0.82~2.17。各层土壤C∶N平均值变化范围为11.18~15.03,C∶P平均值变化范围为14.09~24.55,N∶P平均值变化范围为1.06~1.98;除C∶N接近我国土壤C∶N均值外,研究区土壤C∶P和N∶P均低于我国土壤C∶P和N∶P均值。并且相应地表优势植物C∶N、C∶P、N∶P明显高于表层土壤。本研究中土壤C∶N与土壤有机碳之间相关性不显著,与全N呈负相关,意味着C∶N主要受N控制,而C∶P与有机碳呈显著正相关,与全P相关性不显著。土壤N∶P与土壤全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全P含量相关性不显著,说明主要受N控制,而土壤全N含量随退耕年限的增加呈波动式上升趋势。植物与土壤碳、氮、磷相关性显示:植物全N与土壤N之间相关性不显著(P>0.05),植物全P与土壤全N、全P呈极显著的相关关系(P<0.01),与土壤有机碳和N∶P呈显著的相关关系(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