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26篇
  免费   231篇
  国内免费   528篇
林业   540篇
农学   695篇
基础科学   325篇
  736篇
综合类   1140篇
农作物   215篇
水产渔业   171篇
畜牧兽医   708篇
园艺   154篇
植物保护   301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182篇
  2021年   226篇
  2020年   205篇
  2019年   200篇
  2018年   161篇
  2017年   208篇
  2016年   146篇
  2015年   214篇
  2014年   207篇
  2013年   236篇
  2012年   271篇
  2011年   245篇
  2010年   255篇
  2009年   258篇
  2008年   213篇
  2007年   230篇
  2006年   215篇
  2005年   177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92篇
  1999年   90篇
  1998年   90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0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鸡脂肪组织TCF21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与其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旨在研究鸡脂肪组织中TCF21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水平与其表达的关系。以东北农业大学高、低腹脂双向选择品系(简称高、低脂系)第24世代7周龄肉鸡为试验材料,利用RT-qPCR检测高、低脂系肉鸡腹部脂肪组织中TCF21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利用生物信息学和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分析TCF21基因启动子的结构与功能;利用Sequenom MassARRAY飞行质谱检测高、低脂系肉鸡腹部脂肪组织中TCF21基因启动子区CpG位点的甲基化水平;利用CpG甲基转移酶处理TCF21启动子报告基因质粒,分析DNA甲基化对TCF21基因启动子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高脂系肉鸡腹部脂肪组织中TCF21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极显著高于低脂系(P<0.001);TCF21基因的启动子区存在40个CpG位点,且在启动子的近端和远端均有分布,但不存在CpG岛;将TCF21基因的启动子划分为5个功能区域,分别为R1区域(-2 000~-1 500 bp)、R2区域(-1 500~-1 000 bp)、R3区域(-1 000~-500 bp)、R4区域(-500~-200 bp)和Core区域(-200~-100 bp);高脂系R2、R3和R2+R3区域的DNA甲基化水平显著或极显著高于低脂系(P<0.05或P<0.001);R2、R3、R2+R3区域的DNA甲基化水平与TCF21基因mRNA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2区域:r=0.438,P<0.05;R3区域:r=0.371,P<0.05;R2+R3区域:r=0.489,P<0.05);R2区域的DNA甲基化显著抑制其转录活性(P<0.05)。综上所述,TCF21基因在高、低脂系肉鸡腹部脂肪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主要与其启动子R2区域的DNA甲基化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2.
为进一步明确毛竹幼苗无土栽培的最佳条件,阐明毛竹N形态响应差异的影响因素,加快毛竹实生苗的培育.研究超纯水、砂和蛭石3种栽培介质,2 mM不同N形态(NH4+-N、NO3--N)以及3种pH值(3.8、5.8、7.8)处理对毛竹幼苗地上部的苗高、叶片数、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及地上部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蛭石和水培时,毛竹生长表现出明显的喜铵性,并且在pH为3.8时生长最好;而砂培时,毛竹幼苗生长对NH4+-N和NO3--N以及pH的响应差异都不明显.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对地上部生长的影响为:栽培介质>pH值>N形态.毛竹幼苗生长及对不同N形态的响应受外界环境条件影响,在蛭石中栽培,供应NH4+-N为主、pH值为3.8的营养液,其生长最好.研究结果可为毛竹幼苗的无土栽培和繁育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3.
段倩雯  成慧  侯扶江 《草业科学》2016,33(10):2041-2053
为了预测景泰绿洲春小麦(Triticum aestivum)、燕麦(Avena sativa)、黑麦(Secale cereale)的产草量和营养品质,通过田间试验,测得牧产草量、株高和分蘖,室内测定粗蛋白、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粗灰分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分析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收获干草的3种小谷物分蘖和株高均与可溶性碳水化合物之外其它5个营养指标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模拟轮牧的春小麦和黑麦株高与营养指标均无相关性(P0.05),燕麦和黑麦的分蘖与6个营养指标均呈显著相关(P0.05)。建立了根据株高预测产草量和营养品质的模型、用分蘖预测牧草营养品质的模型、用产草量预测牧草营养品质的模型、用分蘖和产草量两个因子综合预测营养品质的模型。经过与实测值对比,各预测模型的准确性均较高。  相似文献   
44.
目的:了解广州市售婴儿配方乳粉阪崎肠杆菌的污染情况.方法:对市售1 601个批次的婴儿配方乳粉进行阪崎肠杆菌检验.结果:广州市售婴儿配方乳粉共有5个国产品牌检出阪崎肠杆菌,阪崎肠杆菌总体不及格率为0.56%.结论:GB 10765-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儿配方食品》的实施加强了对婴儿配方乳粉阪崎肠杆菌污染的检验监管力度,生产企业应高度重视婴幼儿配方食品的安全隐患问题.  相似文献   
45.
Low selenium (Se) in soil and forage can adversely affect on the quality of animal-derived foods, and hence on human health. Lambs grazed on mixed pastures of alfalfa (Medicago sativa) and tall fescue (Festuca arundinacea) were supplemented with five levels of Se [0, 3, 6, 9 and 12 µg/kg body weight (BW)]. The intake of dry matter (DM) and organic matter (OM) varied with the level of Se supplementation, with a peak at 6 µg Se per kg BW (p ≤ 0.05). Gross energy (GE) intake, digestive energy (DE) intake and metabolic energy (ME) intake were higher at 6 µg Se per kg BW than at other Se levels (p < 0.01); in addition, methane energy (CH4-E) output was lower at 6 µg Se per kg BW. Supplementation with S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nitrogen (N) intake, faecal N and urine N, for which the peak values were 20.2 g N/, 5.62 g N/day and 7.92 g N/day, respectively, at 6 µg Se per kg BW. Se intake, blood Se, faecal Se, urine Se and retained Se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forage crude protein (CP) content (p < 0.001) but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content of neutral detergent fibre (NDF) (p < 0.001) and acid detergent fibre (ADF) (p < 0.001). Thus, we recommend the addition of 6 µg Se per kg BW to sheep grazed on pastures in regions with low soil Se.  相似文献   
46.
为准确区分H5亚型禽流感病毒2.3.2.1分支和2.3.4.4分支的毒株,通过对GenBank和GISAID数据库中发表的以及本实验室保存的H5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序列进行比对,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和2条探针,建立了区分H5亚型禽流感病毒不同分支毒株的实时荧光RT-PCR方法,并对该方法的反应体系和反应参数进行了优化,同时开展了特异性和敏感性试验,以及临床应用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与其他亚型禽流感病毒及常见禽病病毒无交叉反应;对H5亚型禽流感病毒2.3.2.1分支和2.3.4.4分支毒株的检测灵敏度分别为495.0 copies/μL和22.3 copies/μL;100份临床家禽拭子禽流感病毒检测结果与常规RT-PCR和病毒分离检测结果一致,符合率为100%。结果表明,该方法特异、敏感、准确、耗时少,同时还可区分不同分支,可应用于H5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准确、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47.
在世界兽医器械产业格局中,日本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市场份额超过15%,技术水平处于世界顶端。日本的兽医器械产业法律完善,权责分明,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管理流程清晰。我国畜牧业和宠物医疗市场的发展对兽医器械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调查研究日本的兽医器械监管情况,对我国的行业监管具有重要借鉴价值。本文介绍了日本兽医器械监管体系及监管经验,以期为我国实现兽医器械的规范化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8.
为掌握宁乡市牛羊布鲁氏菌病防控净化效果,2018—2020年在全市开展了牛羊布鲁氏菌病监测工作。共检测1 932个牛羊养殖场户,采集牛羊血清样本32 356份,应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进行初筛,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c ELISA)进行复核。结果显示:2018—2020年共检出阳性场户10个(羊场户9个、牛场户1个),平均场户阳性率为0.52%;检出阳性样品82份,平均个体阳性率为0.25%。2018年场户阳性率为1.57%,个体阳性率为0.33%,2019年场户阳性率为0.15%,个体阳性率为0.06%;2020年场户阳性率为0.24%,个体阳性率为0.41%。2018年检出阳性乡镇5个,2019年1个,2020年2个。结果表明,宁乡市布鲁氏菌病流行得到有效控制,流行范围大幅缩小,但传播风险依然存在,还需继续加大监测和防控力度,加快推进布鲁氏菌病净化。本研究为宁乡市布鲁氏菌病防控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49.
为探索瘦肉型猪组合配套杂交方法和效果而进行试验。试验采用HN121(温氏杜洛克猪)、HN212(法系皮特兰♂×温氏杜洛克♀)为父本,以HN204(温氏大白♂×美系长白♀)为母本,对HN323(HN121×HN204)和HN424(HN212×HN204)两个组合配套进行研究。结果表明,HN424组合与HN323组合相比母猪的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仔猪初生窝重、21日龄仔猪成活率、21日龄窝重等繁殖性状差异不显著(P>0.05);HN424组合仔猪的体重、背膘厚降低5.63%(P<0.05),瘦肉率提高4.95%(P<0.05),眼肌面积增大33.08%(P<0.01),肉色评分降低7.19%(P<0.05),大理石纹评分降低11.30%(P<0.01),滴水损失率提高10.63%(P<0.01),其他遗传性状差异不显著;HN424组合与HN204二元母系相比,日增重提高9.26%(P<0.05),背膘厚减少16.41%(P<0.01),料肉比减少8.02%(P<0.05);HN323组合与HN204二元杂交母系相比,日增重提高7.20%(P<0.05),背膘厚减少11.43%(P<0.01),料肉比降低5.35%(P<0.05)。说明采取四元杂组合和三元杂交组合均对“大×长”(HN204)二元杂交有显著的遗传改良作用,“皮×杜×长×大”四元杂组合可显著提高猪的瘦肉率、眼肌面积,但肉色、大理石纹、滴水损失率等肉质指标变差,建议在“皮×杜×长×大”四系组合配套杂交中加入能改良肉质基因的猪种。  相似文献   
50.
如今空气污染问题仍广泛存在,其中苯并芘(Benzo (a) pyrene,BaP)是一种常见的空气污染物,对人和动物的健康具有严重影响。据报道,BaP可以显著降低卵母细胞IVM (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能力,但机制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在猪卵母细胞IVM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BaP (50 μM、100 μM、200 μM)检测其对卵母细胞IVM能力的影响,并检测此过程SHH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50 μM BaP处理组卵母细胞IVM能力显著低于对照组(76.5 vs 68.1,P<0.05),并随着BaP浓度增加进一步下降。同时,qPCR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发现,50 μM BaP处理组卵母细胞中SHH信号通路相关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因此,本研究初步证明BaP可能通过破坏SHH信号通路降低猪卵母细胞IVM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