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99篇
  免费   609篇
  国内免费   975篇
林业   705篇
农学   527篇
基础科学   455篇
  1050篇
综合类   5124篇
农作物   745篇
水产渔业   401篇
畜牧兽医   1522篇
园艺   843篇
植物保护   511篇
  2024年   113篇
  2023年   228篇
  2022年   492篇
  2021年   538篇
  2020年   504篇
  2019年   446篇
  2018年   322篇
  2017年   502篇
  2016年   321篇
  2015年   549篇
  2014年   556篇
  2013年   613篇
  2012年   840篇
  2011年   858篇
  2010年   839篇
  2009年   714篇
  2008年   783篇
  2007年   674篇
  2006年   562篇
  2005年   459篇
  2004年   258篇
  2003年   143篇
  2002年   179篇
  2001年   159篇
  2000年   143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为了探讨冷季能量补饲对牦牛生产性能、肉品质和瘤胃菌群的影响。本研究选取30头((269.75±35.46) kg)2岁大通公牦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头,分别饲喂低、中、高3个综合净能水平(5.51 MJ·kg-1,6.22 MJ·kg-1,6.94 MJ·kg-1)日粮,经15 d预饲期和90 d正试期后屠宰,测定牦牛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瘤胃发酵参数瘤胃微生物区系。结果表明:高能量组牦牛试验末重、干物质采食量、宰前活重、胴体重、屠宰率和眼肌面积显著高于中、低能量组(P<0.05),瘤胃异丁酸、丁酸、异戊酸和戊酸含量显著高于中、低能量组(P<0.05);高能量组牦牛肉色L*值显著低于中、低能量组(P<0.05);高能量组牦牛瘤胃细菌Chao1和ACE指数显著低于中、低能量组,普雷沃菌属(Prevotella)相对丰度显著高于中、低能量组,理研菌科RC9菌属相对丰度显著低于中、低能量组(P<0.05)。综上,冷季饲喂高能量(6.94 MJ·kg-1  相似文献   
82.
为获得具有促进牧草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生长能力的优良溶磷细菌(Phosphate solubilizing bacteria, PSB)资源,本研究以祁连山青海云杉林(Picea crassifolia)根际土壤细菌为研究对象,采用平板定性与钼锑抗比色定量分析、系统进化分析和植物盆栽接种试验,探究了上述根际土壤所分离菌株的溶磷能力、分类地位和对白三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筛选得到的12株PSB菌株在难溶性无机磷(National botanical research institute phosphorus, NBRIP)平板上的溶磷圈直径/菌落直径的比值范围为1.44~2.40。12株PSB菌株均归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在上述基础上,选取的5株菌株在NBRIP液体培养基培养96 h后,发酵液的可溶性磷含量范围为387.41~479.87μg·mL-1,其中菌株LT-4发酵液的可溶性磷含量最高。植物接种试验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相比,接种菌株LT-4能显著提高白三叶的生物量,植株地上部和根干重分别显著增加87....  相似文献   
83.
为了探究微生物菌剂替代无机化肥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固氮菌群的影响。本试验以甘南高寒地区青稞(Hordeum vulgare var.celeste Linnaeus)种植地土壤为研究对象。试验设置不同施肥处理,即不施肥(CK)、单施化肥(T1)、菌剂+75%化肥(T2)、菌剂+50%化肥(T3)、菌剂+25%化肥(T4)和全施菌剂(T5)。通过测定土壤微生物磷脂脂肪酸(Phospholipid fatty acid, PLFA)、自生固氮菌数量等指标。结果表明:随菌剂替代化肥的比例增加,土壤中微生物总PLFA增加,土壤微生物压力指数逐渐减小。土壤脲酶、微生物量氮、硝态氮和铵态氮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T4处理下达到最大值,分别为0.42 mg·(g·d)-1,9.32 mg·kg-1,9.66 mg·kg-1和6.84 mg·kg-1。本研究说明菌剂可以部分替代无机化肥,当替代量为75%时,不但不会造成土壤中氮素含量下降,还能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这一发现为青藏高原耕作区无机化肥的减施提供了科学...  相似文献   
84.
九种根际促生菌最适培养条件初探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测定了分离自燕麦和小麦根际九株促生菌对温度、pH值、光照及培养方式的需求,结果表明:虽然九株促生菌适应范围较广,即在5~45℃、pH4~9、3种光照条件(12h黑暗12h光照、24h光照和24h黑暗)和3种培养方式(全天振荡、间歇振荡和静止培养)下均能较好生长,但不同菌株的最适培养条件不尽相同。通过对各菌株的最适培养条件进行了测定和分析,为后续确定促生菌的最佳发酵条件和生态适应性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5.
牛体外受精卵的二步法培养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CR1aa为基础培养液,采用二步法对牛体外受精卵进行体外培养,完善牛体外受精卵的培养体系.实验一:对照组连续7 d均为CR1aa 50 mL/L FBS培养,处理组前3 d为CR1aa 3 mg/mLBSA培养,后4 d换为CR1aa 50 mL/L FBS.处理组的囊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但卵裂率和囊胚孵化率无显著差异.实验二:对照组连续7 d均为CR1aa 50 mL/L FBS培养,处理组前3 d为CR1aa培养,后4 d换为CR1aa 50 mL/L FBS.处理组的卵裂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但囊胚率和囊胚孵化率差异不显著.实验三:对照组连续7 d均为CR1aa 50 mL/L FBS 0.1mmol/L GSH培养,处理组前3 d为CR1aa 0.1 mmol/L GSH培养,后4 d换为CR1aa 50 mL/L FBS 0.1 mmol/L GSH.处理组的卵裂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囊胚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但囊胚孵化率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GSH与二步法培养系统结合相对于传统的一步法培养系统更适于牛体外受精卵的体外培养.  相似文献   
86.
采用乳成分分析仪和近红外光谱仪比较分析了牛奶中的乳脂肪和乳蛋白。分析结果表明,二者没有显著差异,近红外光谱仪可以代替乳成分分析仪用来检测牛奶中的乳脂肪和乳蛋白。  相似文献   
87.
88.
试验旨在筛选适合于猪场沼液处理的好氧反硝化菌。从活性污泥中分离获得 16 株好氧反硝化菌,其中菌株 ZH-14 的总氮(TN)和硝酸盐氮的去除效果最好,分别达到 50.73%和 99.99%。该菌株经过平板形态观察、功能基因和 16S rDNA 基因分析,鉴定为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结果表明:菌株 ZH-14 在硝酸钾为唯一氮源培养基中生长时,48 h 后硝酸盐氮与 TN 的降解率分别为 100%和41.76%;以亚硝酸钠为唯一氮源培养时,亚硝酸盐氮降解率为 99.24%;以氨氮为唯一氮源培养时,氨氮的降解率达 94.1%;使用菌株 ZH-14 处理畜禽沼液,当其接种终浓度为 107 CFU/mL 时,经过 48 h 处理,氨氮、硝酸盐氮和化学需氧量的去除率分别为 54.4%、97.7%和 77.9%。综上表明,菌株 ZH-14 具有较强的反硝化和处理猪场沼液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应用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89.
氧气对于生物体不可或缺,当细胞面临低氧胁迫时通过诱导低氧基因做出应答。长期以来线粒体都被认为是氧浓度感受器,其呼吸链为低氧信号产生所必需,但具体机制仍不清楚,可能通过呼吸链产生ROS调控PHD活性或ROS、NO共同作用蛋白酪氨酸硝化反应产生低氧信号;线粒体基因突变和细胞代谢通路改变、呼吸链效率调控也在机体低氧适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线粒体如何参与生物低氧适应的机制进行综述,以期引起更多研究者对生物低氧适应的关注和对线粒体更深入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90.
以柑橘褐斑病高抗品种Lw8,中抗品种L2,高感品种Lw14为实验材料,通过孢子喷雾法使柑橘褐斑病菌感染柑橘叶片,研究接菌0d、1d、2d、3d、6d、8d、10d时,柑橘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几丁质酶(CHT)酶和β-1,3葡聚糖酶(GLU)含量及活性变化规律与品种抗病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接种前,两个抗病品种Lw8、L2中的POD、SOD、PAL、PPO 、GLU、CHT活性显著高于高感品种Lw14,CAT活性则与高感品种Lw14相近;接种后,3个不同抗性品种中SOD、POD、CAT、PAL、PPO 、GLU、CHT 7种防御酶活性较对照明显提高,但不同品种增加幅度不一致,除CAT外,其余6种防御酶活性均表现为抗病品种Lw8、L2增幅显著高于高感品种Lw14,且两个抗病品种一般在接菌3d内6种防御酶活性迅速升高并达到峰值;而高感品种Lw14防御酶(除CAT外)活性或增幅较小或较两个抗病品种滞后。本研究初步探讨了不同抗性品种接种褐斑病菌后7种防御酶的活性动态变化与柑橘品种抗病性关系,为进一步研究其抗病机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