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45篇
  免费   631篇
  国内免费   1631篇
林业   5164篇
农学   3649篇
基础科学   1319篇
  4914篇
综合类   4905篇
农作物   2941篇
水产渔业   2223篇
畜牧兽医   3014篇
园艺   1590篇
植物保护   2788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44篇
  2022年   393篇
  2021年   530篇
  2020年   532篇
  2019年   488篇
  2018年   3064篇
  2017年   3139篇
  2016年   1665篇
  2015年   697篇
  2014年   599篇
  2013年   716篇
  2012年   1609篇
  2011年   3010篇
  2010年   2919篇
  2009年   2021篇
  2008年   2036篇
  2007年   2363篇
  2006年   750篇
  2005年   799篇
  2004年   441篇
  2003年   565篇
  2002年   544篇
  2001年   467篇
  2000年   423篇
  1999年   418篇
  1998年   314篇
  1997年   275篇
  1996年   218篇
  1995年   217篇
  1994年   214篇
  1993年   187篇
  1992年   174篇
  1991年   116篇
  1990年   97篇
  1989年   111篇
  1988年   90篇
  1987年   40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4篇
  1968年   4篇
  1965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The endometrium of sheep consists of plenty of raised intercaruncular areas (IC). In order to better understand aglandular areas called caruncular (C), and intensely glandular the endometrium involved mechanisms of implantation, we used LC-MS/MS technique to profile the proteome of ovine endometrial C areas and IC areas separately during the peri-implantation period, and then compared the proteomic profiles between these two areas. We successfully detected 1740 and 1813 proteins in C areas and IC areas respectively. By comparing the proteome of these two areas, we found 170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proteins (DEPs) (P 〈 0.05), functional bioinformatics analysis showed these DEPs were mainly involved in growth and remodeling of endometrial tissue, cell adhesion and protein transport, and so on Our study, for the first time, provided a proteomic reference for elucidating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 and IC areas, as an integrated function unit respectively, during the peri-implantation period. The results could help u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implantation in the ewes. In addition, we established a relatively detailed protein database of ovine endometrium, which provide a unique reference for further studies.  相似文献   
22.
测定了蜂王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在60℃,65℃,70,75℃4个温度条件下热击后的酶活及蜂王浆在这4个温度条件下的蛋白质总含量,根据其比活(酶活/蛋白质含量)大小可知在70℃温度条件下热处理蜂王浆是提纯蜂王浆中SOD的最佳温度。  相似文献   
23.
本研究采用微量中和实验的方法,对30日龄、45日龄、60日龄幼狐的传染性脑炎母源抗体进行检测。结果显示,30日龄幼狐的传染性脑炎母源抗体水平较高,中和抗体平均效价为1:48.3;在45日龄断乳期该母源抗体平均中和抗体效价显著下降到1:18.3;在60日龄该母源抗体基本消失,多数中和抗体效价低于1:2.9。实验结果表明,45-50日龄对幼狐进行传染性脑炎疫苗首免,能避开免疫空白期和母源抗体干扰,获得较好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24.
用两种不同洗涤方法生产马传染琼扩抗原。试验结果表明,用硫酸重铬酸钾清洗液洗刷的组织培养克氏瓶,细胞生长旺介线清楚,立体感强,接种马传染性贫血病毒后。细胞抗原产量高于用清洁剂刷的克氏瓶培养的细胞抗原的2 ̄3倍。  相似文献   
25.
利用16S rRNA全长序列鉴定植物乳杆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从标明含有嗜酸乳杆菌的活菌胶囊中分离到一株乳杆菌Lal菌株,利用16S rRNA全序列分析法和传统分类法对Lal菌株进行分类鉴定表明:Lal菌株属于植物乳杆菌种新株系,该菌株现在已经被中国科学院北京微生物所菌种保藏中心收录保存,编号为ASl.2986。  相似文献   
26.
取320只30~40H龄SPF鸡,经滴鼻和点眼接种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接种后24~72h出现死亡,病死率51.25%,死亡鸡剖检变化主要为法氏囊肿胀、出血,甚至呈紫葡萄样,脾脏肿大、出血,骨骼肌出血,腺胃肌胃交界处出血。病理组织学变化,呈现以法氏囊淋巴滤泡内髓质淋巴细胞坏死为主的特征性病变,并可在巨噬细胞浆内发现病毒包涵体。电镜观察,在法氏囊内淋巴细胞、异染性细胞、巨噬细胞浆内,见大量晶格状排列的病毒粒子和包涵体,表明IBDV首先损害法氏囊淋巴滤泡髓质内未成熟的B淋巴细胞,病毒在淋巴细胞内以包涵体方式增殖。  相似文献   
27.
选择覆盖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HFRSV)膜蛋白(MP)基因的保守区核苷酸序列合成2对引物,采用异硫氰酸胍一步抽提RNA,建立了RT-PCR检测鼠体恙螨及游离恙螨体内HFRSV-RNA的方法,扩增产物经凝胶电泳及斑点印迹杂交证实具有特异性。结果显示,HFRSV抗原阳性鼠体恙螨50只组、10只组、游离螨50只组,HFRSV抗原阳性鼠肺1000mg、500mg组经RT-PCR检测为阳性;HFRSV抗原阳性鼠体恙螨5只组,HFRSV抗原阴性鼠体恙螨50只和10只组,游离螨10只和5只组,鼠肺HFRSV抗原阳性100mg组均未见有明显扩增带。进一步用套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NestedRT-PCR)检测,在RT-PCR未测出HFRSV-RNA的各组中均检测有HFRSV-RNA。结果表明NestedRT-PCR具有高特异、高敏感的特点,可用于检测恙螨体内微量HFRSV-RNA,为确认恙螨作为HFRSV的传播媒介提供了分子生物学证据。  相似文献   
28.
29.
从2008年10月至2010年7月,每月定期在华东地区扬州活禽市场采集健康家鸭泄殖腔拭子,并从中分离鉴定了14株H1亚型禽流感病毒。对其中的2株病毒进行全基因测序和遗传演化分析,发现2株病毒均属于H1N3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各基因遗传进化分析均与类禽猪流感的分离株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近;除血凝素(haemagglutini,HA)基因外,其它所有的基因均发生了不同程度基因重组。其中H5N1病毒参与了多聚酶蛋白PB1与PB2基因的重组,H9N2病毒参与了PA基因的重组。  相似文献   
30.
不同栽培模式下青贮玉米的农艺性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不同的栽培模式对青贮玉米(Zea mays)农艺性状及产量形成的影响,选用新饲玉19号在(30+60)、(10+66)、(17+50)、(60+60)、(76+76)、(40+60)和(30+90)cm 7种行距栽培模式下对比研究。结果表明,(60+60)cm的栽培模式中青贮玉米株高、穗位高等农艺性状以及单株叶面积、倒四叶SPAD值和单株干鲜重均高于其他栽培模式,随着栽培行距的增加,青贮玉米冠层中下部透光率有所增加,(60+60)cm等行距栽培下青贮玉米冠层结构布局合理,生物量显著高于其他栽培模式(P=0.003)。不同的栽培模式中,随着行距的增加玉米农艺性状表现良好,(60+60)cm等行距栽培时有利于青贮玉米产量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