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011篇
  免费   8895篇
  国内免费   15757篇
林业   11166篇
农学   8624篇
基础科学   8469篇
  16727篇
综合类   79892篇
农作物   11509篇
水产渔业   7065篇
畜牧兽医   26763篇
园艺   12678篇
植物保护   7770篇
  2024年   1430篇
  2023年   3627篇
  2022年   7711篇
  2021年   7544篇
  2020年   7026篇
  2019年   7011篇
  2018年   5182篇
  2017年   7886篇
  2016年   5293篇
  2015年   7993篇
  2014年   8403篇
  2013年   10160篇
  2012年   14018篇
  2011年   14447篇
  2010年   13919篇
  2009年   12225篇
  2008年   12521篇
  2007年   11267篇
  2006年   9068篇
  2005年   7096篇
  2004年   4589篇
  2003年   2798篇
  2002年   2860篇
  2001年   2609篇
  2000年   2470篇
  1999年   847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5篇
  1981年   27篇
  1965年   4篇
  1963年   3篇
  1962年   34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7篇
  1956年   54篇
  1955年   28篇
  1954年   2篇
  195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猫血巴尔通体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猫血巴尔通体是引起猫发生传染性贫血的病原之一,在分类学上归属于立克次体目、无形体科.最近有很多新的研究指出这类病原体应归属于支原体目,"血巴尔通体"和"附红细胞体"也应该合称为"血营养性支原体"(Hemotrophic mycoplasmas).猫血巴尔通体作为血营养性支原体的重要代表,己经被广泛深入地研究,文章对其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防治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回顾与总结,以期对本病有进一步认识,对其他血营养性支原体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2.
虎纹捕鸟蛛毒素提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提取广西产虎纹捕鸟蛛(Selenocosmia huwena)毒素的新方法,选取雌性虎纹捕鸟蛛225只,根据提取方法(直接咬软管法、直接咬瓶法、激怒咬渐法激怒咬瓶冲洗法)分为4组,结果表明,采用直接咬软管法提取虎纹捕鸟蛛毒素,平均每只蜘蛛可以获得冻干毒素2.28 mg,与采用直接咬瓶法所获得的2.19 mg没有显著差异(P>0.05)。采用激怒咬瓶冲洗法提取虎纹捕鸟蛛毒素,平均每只蜘蛛可以获得冻干毒素重量明显高于激怒咬瓶法[(3.41±0.40)mg,(2.99±0.35)mg,P<0.05],亦明显高于直接咬软管法和直接咬瓶法。该试验结果表明,激怒咬瓶冲洗法是一种提取虎纹捕鸟蛛毒素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93.
利用已测得的鹅Myostatin基因3′-调控区核苷酸序列设计5对PCR-SSCP引物,对扬州鹅、皖西白鹅以及五龙鹅3品种家鹅该区域内单核苷酸多态性进行了分析,并探索了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生产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检测到A→G(88位)和G→T(353位)2个单碱基突变位点。88位处,E等位基因为优势等位基因,具有EE、EF两种基因型,以扬州鹅杂合子频率最高(0.550),皖西白鹅30个个体仅有一例EF型;353位处,G为优势等位基因,具有GG、GH和HH 3种基因型,3品种均具有较高的GG基因型频率、较低的HH基因型频率。屠体性能分析发现,EF基因型家鹅具有更高的屠体性能;扬州鹅、皖西白鹅GG型个体的腿肌重和腿肌率显著高于HH型个体(P〈0.05),五龙鹅腿肌重、腿肌率具有GG型(GH型(HH型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994.
为客观评价壮筋补骨丸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选用30只雄性新西兰兔造成右侧桡骨3 mm完全缺损的骨折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伤科组和壮筋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伤科接骨片和壮筋补骨丸灌胃,连续4周.各组动物每周处死3只,取样进行HE染色、Masson染色和PAS染色观察,并于术后28 d取右侧桡骨(骨折骨)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壮筋组较模型组及伤科组提前1周PAS和Masson染色呈阳性,于2周后观察到胶原纤维大量出现,成骨过程明显快于模型组.电镜观察显示模型组术后4周骨痂生长,胶原纤维交错排列,未出现成熟的骨细胞,而伤科组及壮筋组术后4周胶原纤维平行簇状排列,出现了板质骨和骨细胞,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明显,表明壮筋补骨丸能促进新西兰兔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995.
产肠毒素大肠埃希茵的主要黏附素抗原有K88、K99、987P和F41,在发病学和免疫学上扮演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就其理化特性、生物学特性、分子生物学特性及主要检测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96.
通过对紫花苜蓿田杂草种类及发生规律的调查研究,表明通辽地区紫花苜蓿田有13科31种杂草,以一年生杂草为主;优势杂草藜、酸模叶蓼、打碗花、稗、反枝苋等呈集群分布;主要杂草发生时间在紫花苜蓿播种后10d左右进入出苗高峰期;一年生杂草大量发生时间在5~6月份,二年生和多年生杂草易常年发生;以禾本科稗草,阔叶类杂草藜、反枝苋、酸模叶蓼、打碗花发生最为普遍,危害严重。  相似文献   
997.
囊虫病是由猪带绦虫幼虫——猪囊虫引起的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猪囊虫可寄生于猪、野猪、人、骆驼、猫等动物的肌肉、大脑、皮下和眼部等多个器官等,能引起不同程度的发病。仔猪患该病后发育不良,肉品质下降。人感染囊虫会引起不同部位的病变,其中最为严重的是脑囊虫病,它主要是由于人摄入猪带绦虫虫卵或猪带绦  相似文献   
998.
抗猪附红细胞体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纯化的猪附红细胞体免疫BALB/c小鼠,运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进行细胞融合,并用间接ELISA方法进行筛选,经过间接ELISA方法、免疫印迹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进行鉴定,共获得5株分泌抗猪附红细胞体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分别命名为1H1、1H2、3A5、5B1和7E11,其单抗亚类鉴定分别属于IgG2b、IgG1、IgG2b、IgG2b和IgG2b。这5株McAb均能与猪附红细胞体全菌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而不与猪肺炎支原体、猪链球菌、大肠杆菌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发生反应,并且1H1、3A5和5B1能识别同一抗原位点,1H2和7E11识别另一抗原位点。  相似文献   
999.
布鲁氏菌(Brucella)是一种兼性胞内寄生致病菌,虽无典型的毒力因子却有很强的致病力,且常导致慢性持续感染。布鲁氏菌病被列入世界上严重的人兽共患病之一,直接对畜牧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布鲁氏菌感染的靶细胞主要是巨噬细胞,其发展了更高的策略逃逸宿主免疫细胞的杀伤,甚至在细胞内大量繁殖,削弱巨噬细胞的功能,使巨噬细胞的杀伤作用和抗原递呈功能部分丧失,从而能在宿主细胞内长期持续性感染。文章围绕布鲁氏菌胞内存活机制进行探讨,分析了不同极化类型的巨噬细胞在布鲁氏菌感染过程中的调控作用,以及相关炎症通路对机体炎症发展的作用;揭示了布鲁氏菌胞内生存不仅可适应持续感染期间不同的免疫微环境,也可适应感染期间靶细胞营养物质利用率的差异;证实了在慢性感染的过程中免疫逃避和与宿主细胞代谢的相互作用起关键作用;解释了NF-κB通路是调节M1/M2型巨噬细胞亚型平衡状态的关键因素。布鲁氏菌在宿主细胞中持续感染是国内外学者所面临的巨大难题,其免疫逃逸机制和致病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00.
试验旨在研究Toll样受体2(Toll-like receptor,TLR2)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中国美利奴羊布鲁氏菌病易感性的相关性。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NCBI上公布的绵羊TLR2基因序列进行比对,选出多态位点丰富的片段进行扩增,运用PCR-SSCP的方法对206个中国美利奴布鲁氏菌病阴性样本和80个中国美利奴羊布鲁氏菌病阳性样本进行TLR2基因的多态性检测,然后对不同等位基因的PCR产物进行测序,确定该基因的多态性位点,经卡方检验分析每个SNP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及其多态性与布鲁氏菌病易感性的相关性,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RNA二级结构及蛋白质的二级结构。结果表明,在279 bp的序列中共检测到3个SNPs,分别为:C1731T、G1737C和G1749T,均未引起对应氨基酸的改变,属于无义突变。这些位点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的等位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各突变位点均能引起RNA二级结构和最小自由能的改变,而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均未改变。由此得出,中国美利奴羊TLR2基因的3个SNPs位点(C1731T、G1737C和G1749T)与中国美利奴羊布鲁氏菌病易感性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