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34篇
  免费   225篇
  国内免费   323篇
林业   313篇
农学   181篇
基础科学   160篇
  316篇
综合类   1732篇
农作物   261篇
水产渔业   175篇
畜牧兽医   776篇
园艺   232篇
植物保护   136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142篇
  2021年   163篇
  2020年   155篇
  2019年   148篇
  2018年   109篇
  2017年   150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135篇
  2014年   179篇
  2013年   217篇
  2012年   297篇
  2011年   343篇
  2010年   308篇
  2009年   283篇
  2008年   254篇
  2007年   264篇
  2006年   229篇
  2005年   178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114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山西省不同生态区NDVI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利用MODIS-NDVI数据研究了2000—2012年山西省生长季平均NDVI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分析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生长季平均NDVI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13 a来山西省山地落叶阔叶林生态区、农业与草原生态区、汾河谷地农业生态区生长季平均NDVI均呈显著增加趋势,增长率分别为0.052/10 a,0.079/10 a,0.049/10 a。(2)山西省植被变化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改善区占全省面积的73.76%,主要分布在太行山、太岳山、吕梁山、中条山等地区;而退化区占全省面积的3.29%,主要分布在太原盆地及临汾盆地的边缘地区。(3)NDVI变化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影响的结果。不同生态区NDVI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不同。其中,前一年11月至5月降水增多可能是山地落叶阔叶林生态区NDVI增加的主要原因,前一年12月至1月气温降低和2—5月降水增多可能是农业与草原生态区NDVI增加的主要原因,5—9月气温降低和前一年11月至8月降水增多可能是汾河谷地农业生态区NDVI增加的主要原因。而人类活动对NDVI变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退耕还林、防护林建设、采矿、城市扩张等方面。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了解商洛核桃园施肥情况,诊断评价商洛核桃产区施肥状况,提出合理施肥量和养分管理建议。 【方法】 2014、2016两年调查511个果园的生产和养分管理现状,分析187个果园土壤养分状况,结合该区域核桃施肥文献、土壤养分测定结果对施肥现状进行综合评价。 【结果】 商洛地区核桃园果农户均面积0.28 hm2,产量1245.4 kg/hm2;2014、2016年果农施用有机肥的养分量占总养分投入量的21.6%和20.0%,未施用有机肥农户分别占总调查农户的34.5%和12.7%;2014年化肥N、P2O5、K2O投入量依次为 (189.1 ± 111.1) kg/hm2、(114.8 ± 61.1) kg/hm2、(56.9 ± 72.5) kg/hm2;2016年相应提高为 (222.4 ± 115.1) kg/hm2、(153.7 ± 80.8) kg/hm2、(77.4 ± 91.1) kg/hm2。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调查区土壤速效氮、速效磷由2014年的 (19.02 ± 3.72) mg/kg、(16.42 ± 4.50) mg/kg显著提高到2016年的 (24.78 ± 5.12) mg/kg、(22.16 ± 4.40) mg/kg;2014、2016年调查区化肥氮投入量合理比例分别为15.0%、22.6%,不足比例为74.5%、59.5%;P2O5投入合理的比例为39.4%、33.9%,不足比例为44.0% 、27.3%,过量比例为16.6%、38.4%;K2O投入合理的比例为8.3%、13.5%,不足比例高达86.2%、74.5%;有机肥合理比例为38.7%、39.2%,不足比例为61.3%、60.8%。调查区基肥以有机肥为主,追肥以尿素为主;商洛地区核桃园盛果期化肥投入最佳量应为N 220~270 kg/hm2、P2O5 110~140 kg/hm2、K2O 150~190 kg/hm2,有机肥投入氮最佳量应大于77 kg/hm2。 【结论】 调查区核桃园应适时追施氮肥,钾肥投入严重不足,磷肥呈现过量化趋势;农户忽视追肥,施肥结构不合理。今后该区域果园养分管理中,应大力改善氮、钾养分比例,合理引导磷肥的科学施用,减少养分损失带来的面源污染;最后还应该重视追肥次数和微量元素投入。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人类活动对桃江流域水文过程的影响,为赣江源区的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决策提供一定依据。[方法]利用1980,2000,2015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结合SWAT模型模拟桃江流域1981—2013年的径流与泥沙,分析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并定量评价居龙滩水电站的拦沙效应。[结果](1)SWAT模型能够较好的模拟桃江的径流与泥沙,其中月径流模拟的Ens为0.92,月泥沙模拟的Ens为0.8;(2)1980—2013年土地利用变化对桃江径流和泥沙的影响很小;(3)桃江流域以轻度侵蚀为主,草地侵蚀模数最大,林地绝对产沙量最大;(4)居龙滩水电站对桃江的泥沙具有较强的拦截作用,2007—2013年预计拦沙量为7.78×10~6 t,约占桃江流域输沙总量的77.5%。[结论]土地利用变化不是引起桃江流域径流和泥沙变化的主要原因,但居龙滩水电站的建设对桃江泥沙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994.
对幼果期矮化富士苹果树体各器官及其皮层、木质部的生物量、钙含量和钙累积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株干重为10.21kg,皮层和木质部干重分别为2.14和7.07kg,骨干枝干重为各器官之首;各器官钙含量差异显著,根系平均钙含量高于地上部多数器官,中央干皮层钙含量最高;单株钙累积量为76.67g,皮层和木质部钙累积量分别为52.44和13.83g,直径1.0-5.0cm根的钙累积量最高。  相似文献   
995.
12个地方鸡种遗传多态性的AFLP指纹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6对AFLP引物组合对中国12个地方鸡种进行了遗传检测,构建了各个品种的AFLP DNA指纹图谱,根据AFLP分析结果, 统计了每个引物组合在各个品种中检测到的多态性条带和特异性条带,计算了12个地方鸡种的遗传相似系数和遗传距离,并据此构建了UPGMA聚类关系图,分析了所研究鸡种的遗传关系。结果表明:6对AFLP引物组合在12个地方鸡种中共检测到279条多态性条带,平均每个引物组合产生46.5条多态性标记,同时在每个品种群体中还检测到了数量不等的特异性条带,其中寿光鸡和东乡黑鸡最多,为9条,旧院黑鸡和兴义矮脚鸡最少,为1条。12 个鸡种聚为3类,鸡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及聚类结果与所保存的地方鸡种的地理分布、现实状况是相吻合的。从而表明AFLP指纹用于我国地方鸡种遗传多态性分析、品种的鉴定及品种间的亲缘关系分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96.
通过对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中d≥0.05 mm和d≥0.10 mm不同粗泥沙年输沙模数级的区域分布及产沙量的分析,得出d≥0.05 mm粗泥沙年输沙模数大于等于2 500、5 000和10 000 t/km2的粗泥沙来源区面积分别为5.82万、1.97万和0.22万km2,对应区域产生的全沙量分别占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全沙量的80.0%、35.6%和5.9%;d≥0.10mm粗泥沙年输沙模数大于等于350、700、1 400和2 800 t/km2的粗泥沙来源区面积分别为5.80万、3.94万、1.88万和1.17万km2,对应区域产生的全沙量分别占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全沙量的79.8%、58.3%、34.5%和24.2%。研究不同输沙模数级的区域分布、面积及产沙量,为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界定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997.
rFPV-IFNγS1是一株共表达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S1基因和鸡干扰素-γ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将其接种SPF鸡3周后,用传染性支气管管炎病毒异源毒株攻击,考察重组疫苗对异源毒株攻击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疫苗接种后,免疫鸡血清中抗体很快产生,外周血中CD 4 和CD 8 T淋巴细胞与非免疫对照组相比都有显著差异。用LHB株IB病毒攻击后,免疫鸡的病理损伤明显轻于非免疫对照组,并且其排毒时间明显缩短,排毒量明显减少,攻毒后免疫组的发病率为30%(3/10),死亡率为10%(1/10),非免疫对照组的发病率为100%(10/10),死亡率为40%(4/10)。体重分析结果表明,攻毒前后免疫组与对照组相比,体重均没有显著变化,但攻毒后免疫组鸡体重增长的幅度要高于非免疫对照组。从以上结果可以说明,重组疫苗能在动物体内很好表达,对试验动物产生较好的保护作用,同时也减轻了重组疫苗对体重增长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98.
伪狂犬病(Pseudorab ies PR)是由伪狂犬病毒(PRV)引起的,可导致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以发热、奇痒(猪除外)及脑髓炎为主要症状的急性传染病。猪是该病毒的中间宿主和传染源,感染后可引起妊娠母猪发生严重的繁殖障碍造成死胎、流产和木乃伊胎,患病仔猪表现为神经症状和呼吸道病,多以死亡告终。在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高密度养猪地区,PRV可在猪群间不断传播,是危害我国养猪业的一个重要传染病。用疫苗进行免疫接种是预防、甚至消灭伪狂犬病的根本措施。目前伪狂犬病疫苗在我国应用最多的是Bartha-K 61株,该疫苗是20世纪60年代匈牙利Bartha等人将野毒株用鸡胚成纤维细胞反复传代而获得的一个人工致弱疫苗株,该毒株呈现gE基-因缺失表型,其毒力大大减弱,免疫原性很好,是世界上公认的优良疫苗株。我们以Bartha-K61株为载体构建了表达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CH-1a株GP5基因的重组伪狂犬病病毒(rPRV-GP5),但GP5基因的插入是否会改变伪狂犬病病毒Bartha-K61株对伪狂犬病的免疫保护效力?为此本研究通过测定重组伪狂犬病毒(rPRV-GP5)对伪狂犬病的最小免疫剂量,评价rPRV-GP5对伪狂犬病的保护效力。24只5~6月龄PRV阴性健康绵羊随机分成6组,每组4只,其中1组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其余5组分别后腿肌注重组伪狂犬病毒(rPRV-GP5)冻干疫苗(病毒含量为5×106.0TCID50/mL)5×104.0TCID50/只、5×103.0TCID50/只、5×102.0TCID50/只、5×101.0TCID50/只和5TCID50/只,免疫后15 d每只绵羊肌注伪狂犬病毒猪源强毒S株1000 LD50。结果表明:对照组和5TCID50/只组的全部绵羊攻毒后4~5 d均出现典型伪狂犬病症状并死亡,5×101.0TCID50/只组4只绵羊中有2只发病并死亡,其余各组全部保护。结论:重组伪狂犬病毒(rPRV-GP5)对绵羊最小免疫剂量为100 TCID50/只,GP5基因的插入没有影响伪狂犬弱毒疫苗Bartha-K61株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999.
在陕西关中小麦-玉米轮作区,通过4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长期施氮和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氮肥利用率、0-100 cm土层无机氮残留及体系氮平衡的影响.结果显示,施氮能显著提高作物产量,小麦、玉米4年平均产量增幅分别为64.1%和48.8%,均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优化施肥小麦、玉米氮肥用量较农民习惯施肥分别减少了27.3%和55.6%,但连续4年作物产量没有显著降低.秸秆还田随种植年限的推移其增产效果逐渐明显.轮作体系作物累计氮肥利用率逐年升高,前8季作物达33.3%~56.6%,说明氮肥后效明显.施氮增加了0-100 cm土层无机氮残留,且N03--N残留明显高于NH4+-N,并与年施氮量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秸秆还田对无机氮残留影响不明显.体系氮平衡表明,随施氮量增加,作物累计氮素吸收先显著增加后增幅不变,而残留Nmin和表观损失均显著增加.秸秆还田措施下,作物累计氮素吸收和氮肥利用率分别增加了13.0%和26.2%,氮素表观损失和损失率均降低了22.9%,但对残留Nmin和表观残留率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00.
秸秆还田是水稻生产中普遍采用的一项措施,具有固碳和促进养分元素循环、减少生产中的化肥施用等生态环境功能,但亦存在温室气体排放问题。鉴于秸秆还田对稻田产生固碳和温室气体增排的双重效果,本文综述了稻田生态系统秸秆资源利用现状,探讨了秸秆还田的土壤增碳效应,总结了秸秆还田下的温室气体(CO2、N2O和CH4)排放过程及其微生物过程机理。提出了应加强秸秆还田增碳过程中的物理–化学过程与微生物过程的耦合机理及其对固碳功能的作用机理、稻田温室气体产生机制与控制途径的研究,以实现稻田土壤固碳减排增汇和增产的共轭双赢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