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607篇 |
免费 | 1089篇 |
国内免费 | 1662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415篇 |
农学 | 1144篇 |
基础科学 | 736篇 |
1676篇 | |
综合类 | 9339篇 |
农作物 | 1464篇 |
水产渔业 | 854篇 |
畜牧兽医 | 2603篇 |
园艺 | 1464篇 |
植物保护 | 66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6篇 |
2023年 | 320篇 |
2022年 | 797篇 |
2021年 | 833篇 |
2020年 | 838篇 |
2019年 | 805篇 |
2018年 | 596篇 |
2017年 | 853篇 |
2016年 | 572篇 |
2015年 | 857篇 |
2014年 | 921篇 |
2013年 | 1168篇 |
2012年 | 1606篇 |
2011年 | 1624篇 |
2010年 | 1533篇 |
2009年 | 1398篇 |
2008年 | 1405篇 |
2007年 | 1300篇 |
2006年 | 1042篇 |
2005年 | 791篇 |
2004年 | 508篇 |
2003年 | 331篇 |
2002年 | 337篇 |
2001年 | 327篇 |
2000年 | 266篇 |
1999年 | 74篇 |
1998年 | 14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1974年 | 1篇 |
1966年 | 1篇 |
1965年 | 2篇 |
1962年 | 4篇 |
1958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1956年 | 11篇 |
1955年 | 1篇 |
195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对8株猪链球菌2型重庆分离株的核酸酶A全基因进行克隆测序,结果表明该基因长度为3 126 bp,与Gen-Bank发表的唯一的该基因的序列相比,核苷酸同源性高于98%,推导的氨基酸同源性高于94%。根据核酸酶A基因的测序结果建立扩增片段长度为301 bp的PCR检测方法,并用甲苯胺蓝DNA酶琼脂对猪链球菌分泌性核酸酶A的活性进行检测。检测了从病猪内脏分离的猪链球菌致病株35株,33株核酸酶A基因PCR检测阳性(阳性比例为94.3%),其中有24株分泌活性检测为阳性(阳性比例68.6%);正常猪扁桃体分离株14株,PCR检测为阳性的10株(阳性比例71.4%),其中有核酸酶A分泌活性为8株(阳性比例57.1%),检测菌株中有2型猪链球菌44株,38株扩增出核酸酶A基因的片段PCR检测阳性并且分泌活性为阳性的有32株,猪链球菌1型、7型、9型、13型、1/2型各1株,均能扩增出核酸酶A基因的片段,但只有13型猪链球菌有核酸酶A分泌活性。对猪链球菌在不同生长时期核酸酶活性的检测显示,猪链球菌在培养4、8、16、32、48 h均有核酸酶A的分泌,并且C a2 和M g2 为分泌性核酸酶A的活性必需因子。 相似文献
93.
选用1日龄健康AA肉鸡120只随机均分成4组,使用硫酸铜作为铜源,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对照组饲料铜含量为11mg/kg,3个试验高铜组饲料铜含量分别为110,220,330mg/kg,试验至60日龄结束,来探讨高铜日粮对肉鸡肝线粒体膜通透性、脂类代谢及肝和肌肉铜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1)随着铜浓度的增加和/或饲养日龄的延长,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MPTP)逐渐扩大(P0.05);(2)血清总胆固醇(T-Ch)含量110,220mg/kg铜添加组低于对照组(P0.05),330mg/kg铜添加组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甘油三酯(TG)的含量在各高铜组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3)与对照组相比,肝脏铜含量110,220mg/kg铜添加组有所增加(P0.05),330mg/kg铜添加组极显著增加(P0.01),肌肉中铜含量在各高铜组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这说明高铜可造成肝线粒体不同程度的肿胀和损伤,改变肉鸡脂类的新陈代谢,明显增加肝和肌肉组织的铜含量。 相似文献
94.
旨在研究1株连续传代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 SDZP P126 GP2基因的变异情况,以及GP2对病毒增殖的影响。构建GP2基因全长真核载体pEGFP-N1-GP2,利用生物学软件对GP2基因进行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分析,并将重组质粒pEGFP-N1-GP2转染到Marc-145细胞上,接毒后检测对病毒增殖的影响。通过GP2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分析,发现9个碱基的突变,这9个碱基的突变导致了5个氨基酸的突变。其中氨基酸序列中的第10位由亮氨酸突变为苯丙氨酸,这一突变在多株致弱毒株中存在,在Marc-145细胞转染重组质粒pEGFP-N1-GP2对病毒的增殖无显著影响。初步推断SDZP P126 GP2基因的突变对病毒在Marc-145细胞上增殖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95.
96.
为了研究复合益生菌菌液对奶牛产奶量、乳品质量、牛群健康和肠道菌群的影响,选择20头条件相近的健康奶牛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采用菌液与饲料混合的方法饲喂牛群,考察其对奶牛产奶量,肠道菌群乳品质量和牛群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食用复合益生菌液的每头牛比对照组平均每天可以多产2.9kg牛奶,提高产奶量14.8%,差异极显著(P0.01),经济效益显著;复合益生菌菌液可以促进肠道菌群调整,使有益菌-主要是乳酸菌成为优势菌群,并可以抑制霉菌和降解霉菌毒素,降低牛乳中体细胞数,预防隐性乳腺(房)炎。 相似文献
97.
以专性寄生菌豌豆白粉菌接种紫花苜蓿,采用比色法和组织化学法对活性氧·O 2 - 和H2O2迸发的时间、强度及作用位点进行了研究;并就侵染部位的叶片制作了石蜡切片,对叶片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接种后,抗性品种庆阳苜蓿·O 2 - 和H2O2迸发均呈双峰形,·O 2 - 出现在接菌后4和48 h,H2O2出现在接菌后4和24 h,且第一次高峰强度高于第二次;而感病品种德宝苜蓿·O 2 - 含量未出现明显波动,H2O2迸发呈单峰形,仅在接菌后4 h出现一次迸发高峰。对活性氧ROS的作用位点进行研究发现,在叶片表面和内部细胞均未发现蓝色的·O 2 - 沉积位点;而H2O2产生并积累于苜蓿上、下表皮细胞的细胞膜及受侵染处叶肉细胞的细胞质。此外,首次发现病原菌侵染后,苜蓿叶片组织结构也相应发生了改变,表皮细胞下的栅栏组织由一个长柱形细胞变为了多个卵圆形细胞,以致难以区分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本研究结果说明,不同植物种与病原菌互作中,活性氧积累的时间和强度均不相同,启动防御反应的活性氧种类亦不同;苜蓿叶肉细胞结构和形态改变可能是抵御白粉菌侵染的积极反应之一。 相似文献
98.
冬季种养结合对稻田土壤微生物量及有效碳氮库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双季稻冬闲田种植绿肥与养鸡结合的新型种养制度为平台,通过冬季绿肥和鸡粪还田,减少水稻生育期化肥用量,探讨“冬季绿肥-双季稻”轮作种植制度和“冬季种养结合-双季稻”种养制度下对稻田土壤微生物碳、氮和可溶性有机碳、氮的影响。试验包括5个处理,分别为冬闲(F)、冬季种植黑麦草(R)、冬季种植紫云英(M)、冬季种植黑麦草与养鸡结合(RC)以及冬季种植紫云英与养鸡结合(MC)。结果表明,在整个试验的动态过程中,微生物量碳、氮及可溶性有机碳、氮含量高低总体趋势表现为绿肥养鸡>绿肥>冬闲,各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冬季种养结合-双季稻”种养制度能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可溶性有机碳、氮。各处理微生物量碳、氮和可溶性有机氮在3月24日达到最大值,RC、MC、R和M处理微生物量碳最大值分别为492.22,464.91,432.34和435.48 mg/kg;微生物量氮的最大值分别为118.20,101.03,70.13和85.46 mg/kg;可溶性有机氮的最大值分别为1001.47,926.21,832.80和870.75 mg/kg;可溶性有机碳在早稻苗期达到最大值,RC、MC、R和M最大值分别为278.95,266.40,246.13和249.84 mg/kg。微生物量碳含量的高峰在早稻移栽初期、晚稻孕穗期和灌浆期,微生物量氮的高峰出现在早稻分蘖期、齐穗灌浆期和晚稻孕穗期,可溶性有机碳在稻田养鸡及成鸡出栏后较高。与冬闲田种植绿肥和休闲相比,冬闲稻田种植绿肥结合养鸡对增加微生物生物量的贡献更大,并显著提高土壤的可溶性有机碳氮,间接反映了种养制度能提高土壤有机碳、氮的矿化速率和土壤的活性有机碳氮以及满足水稻生长期间自身养分需求。 相似文献
99.
100.